明清文人篆刻流派大师——文彭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1906
文彭(1498~1573), 中国明代篆刻家。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书画家文徵明长子。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对诗文、书画、篆刻均有造诣,尤精篆刻。对六书有深入的研究,和何震主张篆刻必须精通六书,才能入印。他所用牙章,亲自篆写,请南京李石英镌刻。据说在南京时,偶然得到民间雕琢首饰用的灯光石,用来制作印材,篆刻家可以亲自镌刻,既方便又能得到满意的效果。从此冻石之名才被世知,冻石也被篆刻家所广泛采用,给明、清流派篆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文彭篆刻秀丽典雅,风格妍媚清新。他的朱文章法疏朗,在宋、元圆朱文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篆法略呈方,显得质朴浑厚。他另一种朱文,纯用方折结构,可能是受汉印的影响。由于他刻印讲究六书,篆文不涉怪诞,又能向秦、汉玺印汲取营养,因而他的印章在当时确使印坛面目为之一新。冻石便于镌刻,印章的边款也可以由作者自己镌刻。他的边款是先在石面上书写行楷书,再依字迹用双刀刻成。在文彭、何震的倡导和影响下,一时篆刻之风大起,文人、书法家和画家都参加篆刻创作,文彭成为文人篆刻流派的先导。苏州一带学习文彭的有陈万言、李流芳、归昌世、顾听等,后人称他们为吴门派。
文彭在印学上的地位要比在书法上高得多,他是公认的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山祖师。真正有史料记载第一个用青田石治印的是明代国子监博士文彭,他在南京任职时,有一天偶遇一位卖青田石的老汉,买下了四筐石头,回家锯开一看,灯光下奇石晶莹剔透,成了一方方晶莹夺目的图章,其中质优者,就是半透明的“灯光冻石”,稍差者,也是当时的老坑矿石。从此他治印不再用象牙而用青田石了。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名传四方。在印章流派艺术的历史上,文彭堪称鼻祖。从此,文人学士便逐渐改用石章,自篆自刻。由于石章的广为使用,对篆刻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催化作用。明代著名篆刻家朱简描述:“自三桥下,无不从斯、籀,字字秦汉,猗欤盛哉!”可见文人流派篆刻艺术发展史上文彭的重要地位。文彭以后,印学大发展,四百年来,影响遍及海内外。文彭用青田石治印,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铜印时代,进入了以文士为主体、个性为特征、名家辈出的石章时代。由于文彭的影响,加上石质印章本身具有的优越性,以石治印便在文人中很快地流行开来。
文彭用冻石刻印,并首创印章边款,改变了元代以来板滞纤弱的弊病,恢复了汉印传统,他和何震提出篆刻应以六书为准则,并努力创作实践,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开创了文人自篆自刻并与书画三足鼎立的局面,文人掀起了学习篆刻的热潮。有很多人专学文彭,后人称“吴门派”;有些人则学何震,后人称“徽派”或“皖派”。
文彭的篆刻具有"开朝华而启夕秀"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其作品以安逸典雅、沉静清丽为基调,白文刻意追溯汉法,朱文则取宋元遗风而自出新意。文彭还创立了明代的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或称"三桥派",该派的健将主要有陈万言、李流芳、归昌世等。他的篆刻作品,在当时没有编过印谱,原作存世极少,而张灏在万历年间把所藏印编为《承清馆印谱》,收有文彭刻的白文印十九方,但这些印章原石,至今未曾发现。作为书画地位均很高的两京国博,文彭对篆刻的提倡与参与,对于初创阶段的篆刻艺术,其意义是巨大的。
文彭对于篆刻艺术的杰出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开倡明清篆刻的风气,曾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以后篆刻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功莫大焉。然而过去我们对其人其艺却所知甚少,这不能不说是明清篆刻史研究中的一桩缺憾。笔者通过研究,对过去对文彭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行了必要的澄清,对其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进行了较为接近真实的评价。
上一篇:清代浙派篆刻大师 ——丁敬
下一篇:篆刻艺术:古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