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七十四】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216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七十四】


郭进拴|雨中游三郎庙

       郭进拴,1958年5月出生,笔名"智泉"、"郭笑"。河南汝州鳌头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93年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8年结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乡音》主编,《豫西报》副刊编辑,《风穴文艺》《沧桑》执行主编,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平顶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鹰城》总编辑。现为《文艺界》《智泉流韵》总编辑,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命运》《天地人心》,散文集《六十岁说》《童趣儿》《汝州风貌》《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新城美韵》《月是故乡明》,长篇报告文学《磊裕烽火》《湛河大决战》《从市长到死囚》《运锦之路》《芬芳岁月》等共60余部,累计发表作品3000多万字,有209篇(部)作品获奖。其中《湛河大决战》获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剧本《无品乡官》获《中国作家》一等奖,《鹰击长空》获《人民文学》二等奖,长诗《寒夜哭母》获《文艺报》一等奖等。1992年获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2005年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

在我们慕名拜访三郎庙的时候,正赶上今春的第一场透墒雨。细细的雨丝轻轻地撒落在汽车玻璃上,好像故意遮挡览胜者的视线,车窗外那刚刚披上新绿的群山,那鹅黄婀娜的柳枝,或远或近,若隐若现,把性急的游人对毛郎庙的向往带入了“却疑玉女虚无里,日日垂帘不上钩”的意境之中。

出平顶山市区,经闹店,过翟集,西行约3里许,便到了毛郎庙。临行前,我曾查过《康熙字典》,第65l页对“毛”字的解释是:

毛:苏甘切。《海篇》毛郎碑名毛郎神,本毛郎神也。蛮人呼参为毛,转声为三。又毛阳镇在沂州费县。又村名,行唐西有毛赵村。

《康熙字典》虽然告诉了我们“之”的读音,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那上面却只字未提毛郎庙村。是遗忘?还是编纂者孤陋寡闻呢?

带着疑问,我们的车子驶入了雨中的毛郎庙。我在桥头下车,见一石碑矗立在河边的亭子正中,背面刻有“茶魂”两个大字,正面碑文是《玉泉亭记》,上书:

姚庄茶文化,源远流长,闻名遐迩。烹荼之水汲于运粮河畔毛郎玉泉。玉泉者,春秋楚庄王之谓也。史书记载,周定王元年(公元前六0六年),楚庄王在此平定令尹斗越椒叛乱后,饮此泉水,清爽无比,胜似“玉液琼浆”,即名之曰“玉泉”。两千多年来,玉泉深受历代贤达、文人及回汉群众钟爱。北宋仁崇嘉祜五年(公元一0六0年),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携眷由川赴汴途中,慕名至此,玉泉问茶,东坡有诗云:“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明、清以来,这里茶肆林立,四方百姓,农时闲暇,纷至沓来,饮茶聊天,海阔天空,棋牌说唱,乐在其中。春夏秋冬,风雨阴晴,南来北往,商贾云集,宾朋相邀,把盏品茗,其乐融融。物换星移,岁月流逝,饮茶之风日盛。玉泉之水斟进杯中,满而不溢;含于口中,甘滑馥郁;咽入腑中,气爽神清。常此饮茶,延年益寿。一九九九年,经国家地质矿产部河南省中心实验室化验,水中富含锗、锶、硒等四十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被鉴定为优质矿泉水。为保护千年“玉泉”,弘扬姚庄茶文化,乡党委、乡政府倡议,社会各界志士仁人,踊跃捐资,建亭于其上,名谓“玉泉亭”。竣工之日,刻石以记之。

公元二0O二年六月二十九日立

出玉泉亭,过运粮河桥,隔窗望去,雨密如网,远山近水,若隐若现。我们在村子中间当街处的老槐树下停车观望,雨中的大槐树躯干虬曲,枯似焦炭,一块块皱裂的树皮就像是氧化了的黑铁铠甲。整棵树就像是一个佝偻着身躯的老人,曾经年轻挺拔过的躯体已目趋萎缩和暗淡,然而他还在风雨中站立着,站立在生命和死亡之间,成为一道风景。它己经没有了阔大浑实的树冠,只有几根枯枝横斜交汇着,但它还是在其中的一段枝条上冒出了几片新芽——展露给世人以新的希望和生机。

初次见到它的人都会为它捏上一把汗:那根枝条也就手臂粗细,实在是孤单、孱弱,仿佛随时都会被死亡的手指掐断。可是,一年,又一年,多少人步履匆匆地走掉了,它依然坚挺如故。于是,它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种象征,成了人们共有的欣慰。

我默默地为它祈祷。这里的一位老人说:这棵树啊,是树中的神!

我们冒雨游毛郎庙,个个成了落汤鸡,穿着风衣打着伞,先是风衣的下摆如水泡,后是伞透肩凉,脚在水里淌,终于雨顺发流水洗面,浑身上下无干处了。但没有一个叫苦的,年近半百,早生华发如我者,恍如回到童年,淋雨多欢畅,何况沿毛郎庙小巷老街前行,如诗如画如仙如梦……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七十三】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七十五】





相关内容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李清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

2023-11-14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本次《鹰城墨缘——马国强水墨…

2023-09-23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8月7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

2023-09-14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最近,由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

2023-09-12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

2023-09-11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