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十五】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288
时间: 2025-01-23 09:19:20
【二百十五】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英雄的白庄人民,已形成了克难攻坚,不断进步的文化。白庄人靠着自己的雄才大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革命之路,那也是一条通往成功之路,希望之路!
这里,原来也有一条乡间小路。但那是山风刻出的路,树叶飘飞的路,弯弯扭扭,像遗弃在乱石草莽中的一条草绳。这条路穿过荒草丛生、萤火明灭的乱坟岗子。小路边,一片枯黄的蒿草在山风中颤栗着,很少有行人敢于穿越。我的思绪没有停留,越过时间的空间,飞向了革命前辈当年在白庄浴血奋战的时期。山风怒吼,车骑交辙,刀剑撞击,我仿佛听到了千军万马喊杀的声威。雄将劲卒,争霸一时,留下尸骸遍野,血骨狼藉,一切又归于沉寂。一世之雄而今安在?无人再来问及。沉寂呵,沉寂了多少年,冬风夏云,雨雪霏霏,白苹衰草。岁岁枯荣,谁人问津?
如果让时针倒转回当年,白庄还是一片野岭,终年被云掩雾埋,沉睡在地老天荒的野谷之间。白庄的村民以土地为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袭着古老的方式生息着。人们只知道地面农作物的长势、收成、春播秋藏。直到中原大学的建立,白庄在沉睡了亿万年之后,才终于苏醒过来了!
是的,过去的岁月,对于每一个白庄人来说,其所表示的意义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年号本身。昨天,白庄人用鲜血和生命支持了中原大学。这些丰功伟绩引动着白庄人为昨天的牺牲而微笑,也激励着他们为明天的战斗而扬眉。谁看了,谁就添了劲儿,长了胆略,无论多重的担子,都敢挺起腰板儿挑上肩去,无论多远的路程都敢一步一步从头迈起!
白庄的历史,是中国革命的成长史、奋斗史!
巍巍伏牛山,壮歌一曲曲。这是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场,是时代风雕凿镌刻的群像。这不仅仅是歌赞的篇章,而且是艰难崛起的铮铮足音,认识这些革命者,使人感慨不已!
当初,这里曾是一片荆棘遍地,杂草丛生的地方。白庄人用血肉之躯,在这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如今巍峨林立的高楼拔地而起,排排松柏含翠欲滴,簇簇鲜花争奇斗艳,亭台长廓, 曲径通幽,座座楼房,廊腰蔓回。白庄人有着大山一样的情怀,有着豪爽、大度的气魄。白庄人面前的图画是那样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他们用芬芳的鲜花编织青春的花环,用美好的希望绘制人生的蓝图,欲效雏燕凌空,欲慕鲲鹏展翅,欲学骐骥驰骋。从他们身上,人们会真正感受到大山的沉重,红土地的厚实,感受到岁月的艰辛,更感受到白庄人的的胆识与气魄,男子汉的坚韧与顽强。他们为了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披肝沥胆,立下鸿鹄之志,弄潮于涛峰浪尖;面对千难万险,他们挺身而上,不屈不挠。
而今,当你抚摸那些留在白庄的当年中原大学的遗物,吟读那些文化名人留下的华章词赋,你难道没能因白庄历史文化的恢宏气韵而魂魄颤动吗?!
悠悠历史,长长话题,从来如此,依然如此。
白庄历史文化的磅礴气韵,浸透了这方山水的血脉骨骼,因此,她显得博大精深,气宇非凡。
然而,白庄却从不甘寂寞。
历史永远有一扇敞开着的小窗,就像一个简朴的画框,嵌着昨日的天地,昨日的阳光。尽管这绵绵的眷念被不尽的岁月渐渐地冲淡了,但它留下的却值得我们回想。
所有的故事,都连接着历史。在岁月年轮碾过的地方,白庄的革命者用生命造就出一片金黄色的灿烂,他们使白庄这片厚重的红土地上有了多姿多彩的欢乐,至今仍在感染着人们、鼓舞着人们,并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白庄的中原大学革命历史文物所珍藏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
每一件中原大学革命历史文物都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每一件中原大学革命历史文物都闪烁着这片红色土地的光辉!
透过历史的烟云,我看到了白庄人民那衣丰食足时的盛喜姿容,听得清丰收共庆时的欢愉之声!
白庄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然而,若沿着中华民族发展的长河溯流而上,会使你感受到这里奔涌着激荡着推动中国革命不断进步的历史狂澜。
白庄的红色革命文化越发显得文明、灵性、大气和厚重!我为自己能在有生之年来到这块红色革命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地上而庆幸,我为能汲取到白庄历史文化的琼浆玉液而自豪,我为能耳濡目染白庄如此厚重的红色文化而骄傲!
文化艺术的诞生和发展需要土壤和环境,更需要为其甘愿奉献和牺牲的人们。
白庄曾是一片诗的丛林,白庄的红土秀水哟,是多么的醉人肺腑,摄人魂魄,魅力无穷啊!
观赏着这些令人难忘的中原大学革命历史文物,梦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怎不让人奋发前进呢?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原大学的历史,是一部革命史,创业史,更是一部奋斗史!在中原大学史书的页缝里,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道路,无不渗透着白庄人的汗水。中原大学,你是白庄人树起的丰碑,他们创造了你,他们更不会忘记你——你将永远昭示后来的白庄人!
……我仿佛听到天籁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如松柏之语,如清涧之音,幽美而深沉;我仿佛看到一只洁白的仙鹤,鹤鸣清远如无言之歌,在蓝天白云间展翅翱翔;我仿佛登上霞光浴照的峰巅,一览众山,清风徐来,涤澄心胸……
我站在中原大学旧址,寻找着中原大学的足迹,也探寻着白庄人心灵的历程。尽管如寻找雪泥鸿爪,尽管如拣取断线遗珠,但我一直兴味蛊然,就像一页页翻读着一部深深吸引我的大书。
这是一部风云跌宕、意蕴深远的书,这是一部才华横溢、光彩照人的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激荡热血的书。白庄人,大地所生,大地所养,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爱情,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革命的事业。他们历尽苦难,百折不悔。他们走过曲折坎坷的小路,也走过铺满鲜花的坦途;他们尝到过摘到果子的甘味,也品过吞下黄莲的悲苦;他们是一群大江东去、大浪淘沙式的人物。其间,他们的劳累,他们的爱憎,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襟怀,他们的坎坷,他们的影响,都深深地凝结在了白庄的泥土河流之中……
此时此刻,在雪亮的强烈的“聚光灯”下,突现在“观众”眼里的是一长串标志着白庄人成功的数字,一串沉默的数字。
生活旅途上的风雨、泥泞;艰难地跋涉过的丛莽和沼泽;命运的危舟勇猛撞击过的激流旋涡;奋力攀登过的事业的悬崖陡壁;在云层中射下来的一束束振奋人心的阳光……现在都悄悄地退后了,变成了色泽模糊的背景。
哦,背景,那和白庄人的命运连成一片的背影,其实早就融进了白庄人生命的年轮!
白庄人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了不朽的史诗!
这是一卷浩繁的史诗,它书写了中原大学人的气魄和才干;它书写了中原大学人的无畏精神;它证实了中原大学人的力量完全可以排山倒海,顶天立地!
中原大学精神万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