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4
时间: 2025-11-18 10:32:27
郭进拴|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约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艺术特色鲜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一、创作背景与主题
这首诗创作于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不久,故人李云行至此地,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诗中虽为送别之作,但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
## 二、情感脉络
### (一)开篇愁绪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诗人起笔便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涵盖了许许多多个弃他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这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他对污浊政治现实的感受。重叠复沓的语言,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这种烦忧并非一时一事所致,而是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感受的艺术概括,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
### (二)转折豪情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三四句突作转折,面对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诗人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体现了李白情感变化的突兀和不可捉摸。
### (三)壮志抒发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诗人以“蓬莱文章”赞美李云的文章有建安风骨,刚健遒劲;又以“小谢”自比,流露自己的才能,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二人都满怀飘逸豪放的兴致,雄心壮志想要攀登青天摘取明月,进一步展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
### (四)愁情深化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再次浮现,诗人试图摆脱烦忧,却如抽刀断水、举杯销愁一样,毫无效果,反而使愁情更加浓烈。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
### (五)归隐之思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然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诗人便萌生出归隐江湖的想法。“散发弄扁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也体现出他在理想破灭后的无奈和悲哀。
## 三、艺术特色
### (一)情感跌宕
全诗感情回环跌宕,一波三折。从开篇的极度烦忧,到中间的豪情逸兴,再到后来的愁情深化和归隐之思,诗人的情感如同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这种情感的起伏与诗歌的艺术结构完美结合,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二)语言自然
诗歌语言明朗朴素,似脱口而出。如开篇的“弃我去者”“乱我心者”,直白地表达出诗人的内心感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愁绪的难以排解。整首诗音调激越高昂,如歌如诉,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三)结构跳跃
诗歌的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发端不写楼,不叙别,直接抒发内心烦忧;三四句突然转折,展现出壮阔的秋景和豪迈的情怀;后面又在壮志与现实的矛盾中徘徊,最后以归隐之思作结。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充满了张力和变化,体现了李白诗歌“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端”的特点。
## 四、总结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诗人在诗中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无奈等复杂情感融为一体,通过跌宕起伏的情感表达、自然明朗的语言和跳跃变化的结构,展现出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明人评此诗“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正是对其艺术特色的高度概括。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李白《送友人入蜀》鉴赏
下一篇:郭进拴|李白《山中问答》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