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李白《山中问答》鉴赏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0

时间: 2025-11-18 10:33:13

郭进拴|李白《山中问答》鉴赏
《山中问答》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所作。此诗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其矛盾心理。

## 一、诗歌原文与译文
原文为“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有人问诗人为何住在碧山上,诗人笑而不答,心中闲适自乐。山上桃花随流水悠悠远去,这里宛如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

## 二、艺术特色
### (一)形式与结构
采用问答形式,有问有答,转接轻灵,活泼流利。全诗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包含叙述、描绘与议论。首句提问,次句不直接作答,后两句以景作答,结构巧妙。这种形式使诗歌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引发读者好奇心与思考兴趣。

### (二)虚实结合
用笔有虚有实,实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如“桃花流水窅然去”是实处描写,描绘出桃花随流水远去的明丽秀美、清新自然画面,充满生机与诗情画意;“笑而不答心自闲”则是虚处用笔,“心自闲”的具体内涵难以言表,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山居时的心境。

### (三)诗境与诗情
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表面看,诗歌描绘的是眼前碧山桃花流水之景,境界并不遥远;但“别有天地非人间”表明这是一个与人间不同的世界,诗境深远。诗情方面,语言看似平淡,没有强烈情感表达,然而“心自闲”和对山居环境的描绘,蕴含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陶醉,情感浓厚。

### (四)韵律与形式
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诗的情韵。这种形式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诗人想要表达的自在天然的情趣。

## 三、情感表达
### (一)隐居的自在情趣
“笑而不答心自闲”,“闲”字是诗眼,体现出诗人对山居闲适生活的享受。他领会到这种生活的妙处,却难以用言语向俗人表达,只能以笑作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描绘出的山居环境,如世外桃源般美好,避开人世嚣烦,让诗人流连忘返,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 (二)矛盾心理
李白隐居一方面真诚热爱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享受安闲环境、悠闲生活和闲适情志;另一方面,他隐居也是有意造就声誉,期望得到有力之人推荐,走上仕宦道路,等待时机做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事业,功业既成便飘然引退。诗中“闲适”背后,隐藏着期待朝廷赏识的苦衷。

## 四、历史地位与影响
此诗虽寥寥四句,平淡至极,却语淡而意深,历来为论诗者所赞赏。有人认为“此诗信手,字字入化无段落可寻,特可合其意,而不必拘其辞也”,也有人认为其为“太白绝调”。它展现了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为后世研究李白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让读者领略到唐代隐居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魅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李清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

2023-11-14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本次《鹰城墨缘——马国强水墨…

2023-09-23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8月7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

2023-09-14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最近,由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

2023-09-12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

2023-09-11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