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韵、笛安,一对作家母女的故事

  • 编辑: 董方婷
  • 来源: 中国作家网
  • 点击: 47706

时间: 2022-06-28 08:50:42


蒋韵和笛安母女

笛安作品《南方有令秧》

蒋韵新作《北方厨房》

她年近七旬,生于山西太原,祖籍河南开封,大半辈子生活在中国的北方。她说“我的故乡没有阴天”,她用厚厚一本《北方厨房》记录一个中国主妇的味觉记忆,她选奶奶包的饺子作为北方家族的生命钥匙。她自己写了四五十年,却不大希望女儿像自己一样,做一个职业作家。

她年少出道、成名,在法国读完了本科和硕士,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已经是百万级销量的畅销作家。她语气欢脱,从小爱看刑侦题材和历史故事,微信头像用的是一个日本动漫人物,一用很多年,“它对我的影响,绝对远远超过了很多所谓的世界名著”。她笔下的“龙城”充斥着钢铁、工厂的冰冷气息,她说:“其实我和蒋老师是挺不一样的人。”

“蒋老师”是蒋韵,鲁迅文学奖得主,曾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蒋老师的女儿叫笛安,是比她具有更高知名度的80后作家。疫情反复,她们生活在北京顺义,日子如水,平常却也温馨。

她们,很不一样。但似乎,又一样。

1 有冲动,才写作

“如果我没有从事写作,我想,我会是一个老师。”1977年冬天参加高考前,蒋韵当过七八年工人,“那会儿填志愿,第一志愿填最保险的雁北师专,第二志愿是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第三志愿嘛,我想怎么也得真正报一回志愿,就填的北京大学。就是那么报的。”夹杂着混沌和迷茫,也带着兴奋和期待,蒋韵最终被调剂到太原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就读。1979年,她就在《安徽文艺》上发表了个人首篇短篇小说《我的两个女儿》,而后一写四十多年,几百万字。但她说,自己并不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写完一部长篇往往从生理到心理都要休整良久,“七八个月,有时候更久。”她说很多时候,写作就是在跟遥远的自己,跟遥远的小伙伴们问好,跟那些在她曾经生活的城市却悄然消失的人们问好。尤其是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之后,“原来,当你的生命还在的时候,你最重要的一部分已经全都没有了,突然间生命就变成了一团漆黑,这让我感到非常害怕。所以我就想,趁着我什么都还记着的时候,把这些曾经触动过我、感动过我,甚至伤害过我的事情都记录下来,至少我的小外孙女有一天看书,会知道姥姥是怎样一个人,知道我们这一代人怎样地生活过。”于是,蒋韵的小说看起来纤细柔和,但零散的生活画面和琐碎的人物命运,却串联起时代的凛冽和疼痛。

笛安出生在一个作家家庭,妈妈蒋韵之外,爸爸李锐也是知名作家。小时候,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到校门口,然后去上班,笛安的爸妈则转身骑车回家写稿子。常来做客的叔叔阿姨,也都大多从事文字工作,“他们讲的,有些我也听不懂,但我就是挺喜欢听他们聊天。”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笛安走上职业作家之路似乎理所当然。但其实并不,中学时候妈妈对她的写作天赋不过是:“作文写得还可以。”快要20岁生日的时候,笛安在巴黎索邦大学念社会学,放假回家时候,她用一张软盘存下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姐姐的丛林》,“就是想要跟妈妈分享一下。”没曾想,这篇处女作让父母惊讶、惊喜,甚至惊叹。后来,这篇小说投稿《收获》杂志,成功发表。对于如此华丽的文学起点,笛安却说:“当时就是挺高兴的,但是并不太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有多不容易。其实最初写作,就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被更多人看到。”这条路,一口气走了近二十年,笛安说自己依旧享受,享受在尽可能有限的篇幅里构建起尽可能丰富的世界,“有时候200个字,我要想一下午”;也享受通过自己的文字来牵扯读者的注意力,来塑造和剪裁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物,更享受不断尝试去探索和突破自己文字能力的边界。

2 对家乡,满怀爱

“首先,奶奶会先用水把肉馅打得十分鲜嫩,用酱油、料酒、剁碎的葱姜末煨出来。其次是菜肉的比例,掺多少菜进去,奶奶总是十分的有度……奶奶拌饺子馅,从不加五香粉这一类夺味的调味品,只加盐、酱油、少许白糖和香油味精,味道既鲜且香。而奶奶的饺子皮,不硬不软,薄厚适宜,吃起来很有筋道。所以,关键的这几道程序:拌馅儿、和面、擀皮、以及煮饺子,都是奶奶亲力亲为。而我们做的,就是包饺子。”

在新书《北方厨房》里,饺子是蒋韵着墨最多也最细的,她甚至毫不犹豫地把饺子选作最具代表性的家庭食物,“除了好吃,我特别怀念那些包饺子的时光。虽然物质很匮乏,甚至那会儿生存环境有点严酷,但奶奶包饺子,我们一家人吃饺子的场景,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觉得非常温暖。非常让人怀念。”女儿笛安懂得母亲的这份怀念:“我妈妈不会做饭,喜欢吃的东西其实也很少,但即使是这样一个人,写起一部关于厨房、关于食物、关于美味记忆的书,也依然充满了温情的慰藉,我想这是漫长岁月中,获得过的爱的能量。”

虽然笛安说自己并没有这样一件经常会惦念的食物,“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小学门口那个小摊上两毛钱一串的羊肉串,摊主骑一个三轮车,上面装着一个炭炉,卫生状况可疑,校长拿大喇叭喊谁都不可以去买。”说完,笛安哈哈地笑了。但其实,这个中学时候很想出去看看的女孩,这个在偶尔会想起普罗旺斯炖菜的女孩,这个现在长期生活在北京的女孩,文字中同样充满了对家乡太原无法割舍的爱。

笛安小说中出现得最多的城市是龙城。在她笔下,龙城是一个贫乏的北方城市,它充斥着钢铁、工厂的冰冷气息,它的空气永远污浊,冬季永远荒凉,春季永远漫天黄沙;然而,正是这个糟糕的城市,总是吸引着小说中的人物。《告别天堂》中的天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一所医院当护士,并乐观地告诫自己“要知足”;周雷在全国闯荡多年后也回到家乡,过起看似飘忽却自得其乐的生活。“龙城三部曲”中的西决,大学毕业后,与女友回到龙城工作、生活;连性格张扬、能拼能闯的东霓,在新加坡、北京、美国等地游荡多年后,也回到龙城。甚至可以说,对“城市乡愁”的表达,是笛安小说中的重要主题。

3 对复杂,不回避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奋斗中的都市青年,还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抑或是城市底层人物,笛安笔下的人物都能够与城市、与生活“坦诚相见”。因此,这些人既有阴暗、孤独和失落的一面,也有自责、反省和自我救赎的表现,更确切地说,写作的时候,笛安勇敢地直面一些东西,并总是在追寻一种温暖,表达所有丑恶尽头的希望和明亮。也因此,笛安作为80后的代表作家,被认为不仅使青春文学的广义性和丰富性有所延展,还将传统文学的审美、纵深和青春文学的偏于通俗、贴近市场很好地相统一融合。

虽然聚焦的人物和时代截然不同,但似乎妈妈蒋韵笔下的人物同样勇敢,甚至刚烈。“他们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宽恕、不原谅自己,不给自己找借口,找理由。”蒋韵说,自己不是那样的人,“我是一个在生活中非常懦弱,而且敏感,怯懦的人,可以说是一个没有英雄气概、活得特别憋屈的人,所以那些隐秘而炙热的浪漫与牺牲,是我的向往,而不是我的投射。”与此同时,蒋韵希望自己的文字可以勇敢,可以不回避任何复杂的人性,“善良、软弱、无奈,甚至残忍,我觉得都是文字所应该表现的,我从不有意识回避什么。比如说人性中最黑暗、最残忍的部分,要是我没有表现出来,那可能是我文字的能力不够强,或者我体会得不够深,但是我并没有回避。当然,温暖我也从不回避,不怕人家说什么滥情。”于是,蒋韵笔下有非理性的混乱时代,更有穿过时光依然保持本真,保持美好人性的亮光和暖意。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蒋韵、笛安,一对作家母女的故事,作者:佚名,来源:中国作家网,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627/c403994-32457261.html)

上一篇:李樯:以文学致“青春”

下一篇:《凤凰琴》发表30年:一部文学作品促成了一个社会群体命运的改变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内容

“奶奶作家”杨本芬:写出女性“不被看见”的一生

2020年,80岁的杨本芬出版处女…

2022-06-30
“奶奶作家”杨本芬:写出女性“不被看见”的一生
以优质内容坚守党刊舆论阵地

峥嵘岁月不忘初心,百年征程再…

2022-07-01
以优质内容坚守党刊舆论阵地
叶弥《不老》:用爱去对抗时间、苦难乃至衰老

叶弥是中国当代作家中辨识度极…

2022-07-05
叶弥《不老》:用爱去对抗时间、苦难乃至衰老
作家薛冰详解中国的六朝古都何以为世界的文学之都

六朝古都、十代都会、博爱之都…

2022-07-06
作家薛冰详解中国的六朝古都何以为世界的文学之都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