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我们的根—《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 编辑: 田昊洋
- 来源: 《奔流·小作家》编辑部
- 点击: 3424
时间: 2024-11-18 09:39:20
作者:田昊洋 11岁
奖项:一等奖
来源:《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
原文:
民俗,是一个民族的记载,是人们代代相传、长期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说起我的家乡礼县,民俗文化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我最熟悉的就是红河镇高台社火和崖城镇韩山皮影戏。
高台社火是社火的一种,样式繁多,最早来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由人装扮成神,先在庙内表演,然后走村串街供人观赏。由于在本来就不宽敞的街巷里游走时站立于后面的人群难以观看,有人提出把神的扮演者设法固定在木板上抬起,既增加了表演的主动性,也方便了观众欣赏,由此产生了高台。我县的高台社火盛行于盐官、红河,是一种集铁工、木工、纸扎、绘画和戏剧、祭祀等为一体的“空中立体艺术”,制作工艺精细,程序复杂,经过民间艺人世代相传,制作手艺比较完整的传承了下来,成为一门“绝活”,有五大特色,一是高:高度常在六至七米左右;二是险:造型奇特,样式险峻;三是奇:让人意想不到;四是巧:精巧的制作工艺;五是秀:呈现人物美态。传统表演包含神话传说,民间典故等,一架高台一般代表一部戏剧或一个神话故事,其思想内容大多表现祥瑞和人们的良好祝愿等,经过高台艺人们设计制作,高中寓奇、奇中藏险、险中有巧、巧中取胜,展现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场景。
韩山皮影作为陇东南最古老的皮影戏之一,至今已传承六代人、上百年历史,现被列为甘肃省非遗项目。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韩山皮影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二弦、四弦、三弦、皮鼓等。皮影戏表演一般在晚上进行,戏棚内点一盏灯,把皮影按在布上,皮影戏要透光,但不能透过头,让观众看见光影,不能看见皮影。表演时,由四到五名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光与影之间,几根竹棍、几张皮影,皮影艺人唱念做打,带来妙趣横生、魅力无限的皮影戏表演,给大家带来震撼的视觉盛宴。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传统、底蕴厚重!然而,爸爸告诉我,随着民间艺人的逐渐老去,传统手艺将因此消失,上下五千年中国文明需要我们守正创新再创辉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继承和发扬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作文点评:
这篇作文以作者的家乡礼县为例,生动地介绍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红河镇高台社火和崖城镇韩山皮影戏,展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作文征稿:
奔流文学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张一昂)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