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进拴|新城美韵【二百一十七】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270
时间: 2025-04-09 09:31:49
郭进拴|新城美韵【二百一十七】
郭进拴|仙乐园遇“仙”记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六十余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发表并获奖。

仙乐园遇“仙”记
我佩服大自然崇高而卓越的神力,为人类缔造了多娇秀美的山川河流;我更佩服先人们的聪明才智,为秀丽的山川编织了贴切而优美的动人故事。这里咱们且不说以峨嵋山和西湖为背景编织的《白蛇传》,也不说以西岳华山和洞庭湖为背景编织出来的《宝莲灯》和《柳毅传书》,就拿小小的仙乐园来说吧,《邓仙姑》那生动传神的故事,也是以令人陶醉的。
荷花盛开时节,我们应仙乐园园主张振华先生的邀请,来到仙乐园赏景、垂钓、寻访仙踪。出平顶山市新城区,沿着鲁平大道西南行约5里,便来到了应都氵蚩 阳,这里分布着应山、应水、应都故城、应国墓地和星罗棋布的鱼塘。山青水秀如画,小桥流水人家,一派田园风光。“应水渔歌”最近被平顶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化局、旅游局、社科联评为鹰城内八景之一。
在应国墓地,我们驻足观望。在这里曾出土过一件西周晚期的白玉线雕鹰,色泽白青,两翅及头顶部有赭石红浸色。玉鹰呈立式,作展翅飞翔状,头向右扭曲,以嘴叨右翅,形成一个穿孔;鹰眼、背、翅为线雕。玉鹰是西周贵族用的一件佩器,同时也是身份的标志。古时应鹰通假,此鹰具有族微的意义。因此,后人又称这里为鹰城。
应国贵族墓群所珍藏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截至目前,这里共发掘清理古墓葬300多座,相继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件,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誉。其中的45号墓是春秋早期时有代表性的一座。从出土的五鼎四簋及随葬的数百件车马器、兵器、玉器、陶器来看,墓主人应申姜是申请嫁到应国的一位女子。引起专家们感兴趣的是,在相邻的另一座墓坑中出土的这四件“邓公簋”,通高20厘米,口径19.5厘米,腹径24.5厘米,深11厘米,圈足高3厘米,扁足高2厘米,重4.8公斤。敛口,鼓腹,圈足,有盖。盖顶有喇叭形握手,盖面饰仰瓦纹,圈足饰斜角云纹。圈足下3个小扁足。上端饰兽面纹。双耳为兽头衔环。器外底部有方格形铸痕。簋盖内与器内底部均有“邓公作应媪毗媵簋其永宝用”铭文3行12字。据考铭文可知,铜簋为周代邓国邓公为其女媪毗嫁给应国贵族时所铸的媵器,媪毗死后又作为随葬器埋入地下。因其铭文为“邓公作”,故名为“邓公簋”。此簋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另有一鼎器壁内侧有铭文“封虎作食鼎,其万年永宝用”11字。此鼎与邓公簋同出一墓,鼎的主人应与邓文有一定联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新城美韵【二百一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新城美韵【二百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