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我的鳌头【三百二十四】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0
时间: 2025-05-09 07:40:25
郭进拴|我的鳌头【三百二十四】
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这些移民迁往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都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中移民的史实。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据杨栓说,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连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在押解过程中,有人要小便,就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另外,在半坡羊自然村,还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其一是“半坡羊”的由来。杨栓说,据老辈相传,古时有人从东边来到此处,从山顶上的火神庙往西看,见山坡上有人在放羊,走到近处,却不见人也不见羊,感到很奇怪,就命名此地为“半坡羊”。第二个传说也和羊有关,是邢沟村村委会主任阎志国讲的。他说,以前半坡羊的人出门要过大石门、小石门,这段路很偏僻,古代人起得早,天不亮就出门了,走这段路很害怕。后来,此事被羊神知道,就想办法保护村民。村民再起早赶路时,就会听到身后有羊身上的铃铛发出的声音,回头看时却不见羊,羊铃声一直伴着村民从小石门走到大石门才消失。而村民出了大石门也就走上了大路,就放心了。总的来说,不论是有形的传统建筑,还是非物质形态的民俗、传说,邢沟特别是半坡羊自然村都有非常丰富的内容。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三百二十三】
下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三百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