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六十岁说【四百五十九】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207
时间: 2025-07-20 08:45:18
郭进拴|六十岁说【四百五十九】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窑湾的水车》:“水车上沉淀了一层厚厚的青苔,像一位老者那样苍老而历经风霜。随着水车的转动,晶莹的水花在空中撒落,溅在脸上散发一股浓浓的土腥味。古老的故事在老水车的转动中悠扬着岁月的诗篇,沉吟着夕阳下的乡村炊烟”。读到这里,笔者真想去看看这古老的水车。“
《摔泥凹》:“童年的时光里没有什么好玩的。那时谁家也没有什么玩具,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和泥摔泥炮了,小孩子们因陋就简,随意找一些泥巴,三五成群在一起相互比赛,看谁的泥炮摔得大,摔得响。
在抱玉河边的淤泥里,淘出一些闪着金光的黑泥,这东西最好,是摔娃娃最上等的泥。有人会把这黑色的釉彩抹到脸上,胳膊上,腿上,大家笑着,跳着,踩踏这种黑泥,小脚丫黑得发亮。凡是黑泥粘得到的地儿,就和西非的黑人一个模样,大家眯起眼来,相互看了笑,小嘴巴里露出的牙,分外白。摔泥娃娃时,摔出响声大的为好。
天灵灵,地灵灵,我的泥炮真好听。
紧接着,发子举起U型的泥炮使劲向地上摔去,只听“嗙”的一声响,泥炮开花了”。
这个游戏许多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知道,很多的人都玩过泥巴。读起来能回味,有亲切感,容易产生共鸣。作者讲着自己的故事,一如鲁迅讲述戴银项圈的闰土。作家的风格应该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生活的内涵,是生命赖以支撑的精神。人需要精神粮食,需要展望未来,也喜欢回首往事,丰富生活。
文章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地域的,越具有文学的个性,也就越具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不容易看到的最陌生与最为独特的一面。其独特的“地域性”使读者领略到陌生而新奇的具有艺术个性的世界。郭先生谙熟此道,他用独特的视角,个性化的方言,讲述鳌头村一带独有的故事。
《吃碾转》:“碾转系绿色小麦胎盘,经石磨碾成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是我们鳌头人“尝新”的青物之一。其制作过程是在麦秸杆完全变黄、麦粒外表基本变硬、粒内仍有浆体形状时便收割下来,搓出麦粒,将其炒成半熟,再用小石磨磨出、蒸熟,然后加入调味拌匀,即可食用。做好的碾转,黄中见绿、绿里透翠,色形、口感和营养俱佳,令人垂涎欲滴,食欲倍增。
碾转,我没有见过就别说吃过了。新奇好奇心驱使我寻找相关碾转的资料,问不少的人都说不知道是何物。我决定今年趁麦收前的季节,一定吃一次碾转。做了人就得担负起人的责任,就的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郭先生动手写随笔,读者的乐于读随笔,都为着新鲜的意趣。此文正是意趣新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四百五十八】
下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四百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