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三百六十九】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0
时间: 2025-08-02 07:29:23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三百六十九】
文化大革命中因我爷爷是地主成份,我也成了“地主儿子”,被划为“另类”,常常遭人打骂。一次正上课,邻座的一个小同学突然举手说:“报告老师,郭进拴说打击贫农!”其实是下课时我们都在背“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的《毛主席语录》。这一声“报告”不要紧,学校停课闹革命,把我这个“地主羔子”揪到了主席台上,批得泪眼哗哗,不敢抬头。从此,参加红小兵、戴红袖章、发红语录本等等统统没有我的份。有一次我和一个小孩打着玩,人家爹上来先给我这个才七八岁的小孩子扇了几耳光,打得我眼冒金星,鼻青脸肿,临走还丢下一句话:“你地主儿子还想变天哩!”一次大队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正式开会前有人先念了我的名字,让我立即退出会场后,人家才开始念文件、呼口号……这些都深深刺伤了我这个幼年儿童的心灵。
我也曾为村里带来过一次大灾难。我在山上放羊时,一只小狼娃跑到了我的羊群里,我把狼娃抱回家放到红薯窖里养了起来,结果老狼一连几夜咬死了全村的许多猪和鸡,又跑到了我的羊群里,咬死了十几只羊。在老人们的打骂、劝说下,我放了狼娃,天下这才太平了。
我为学习写作更是吃尽了苦头,付出了更大的代价。1974年的元月,我投出了平生的第一篇稿子,结果被判了死刑。正当我沿着这条艰难崎岖的小路继续向前走的时候,我那年仅47岁的父亲不幸患心脏病与世长辞了,那天离我的16岁生日还差5天,父亲走得太急,没能等到这一天。
从此,我接过了父亲的放羊鞭,边放羊,边读书,边写作。那时哪有桌凳啊,往山石上一坐,山石就是凳子,膝盖就是桌子。晚上就着月亮和烧砖瓦窑的火光读书,更是常事。我曾两次在路上边走边看书,就是不看路,结果跌落沟底,被摔得鼻青脸肿。生产队夜里打麦,第一个到场的是我,最后一个走的也是我,好借着灯光多看几页书,中间休息,别人躺下睡觉,我仍就着灯光看书。治大寨田时,我选择了最苦最累的推土,常常抓住装车的时候看点书。有一段时间,我喜欢上了队里的饲养员,一路小跑着把所有大缸小缸都挑满了水,用最快的速度铡草、垫圈,好腾出一点时间看书、写作。我投出的成百上千篇稿子全部石沉大海,到郑州送稿时,因没钱住旅社,在省博物馆前的毛主席塑像下露宿时,被巡夜民警半夜从睡梦中踢醒,问我要证明,没有;要介绍信,没有;最后被当成流窜犯收容。仅有的5元钱也被小偷掏跑,只好一路乞讨回到家乡。路上扒汽车又险些被摔死。到家后,不理解我的老母亲又将我用心血写成的底稿统统烧毁。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啊!
在投稿、送稿的过程中,我也结识了一些好人。临汝镇公社的刘天根、王六娃老师,每次见到我都送上几本稿纸,还给我改稿、荐稿、热情鼓励,大力支持。《河南日报》文艺处的李长华老师还多次给我开证明,让我这个农民通讯员免费住报社招待所改稿。滑县的李长祥老师同情我,亲自帮我改稿,使叙事长诗《傍晚,棉田剪影》以我们两个共同署名在《豫西文艺》发表,他还在他主编的《新芽》杂志上发表了我写的文学评论,给我以极大鼓舞。一次送稿,与鲁山县委通讯组裴建中老师同住一室,他翻阅了我写的一大摞稿子,提出了中恳意见,还给我题词激励,几天相处,结下很深友谊。临走前他交待我,以后有啥难事,可到鲁山找他,并留下联系地址和电话,我真有“他乡遇故知”之感。
有一年正是“三秋”大忙时节,临汝县文化馆通知我进城修改剧本《赶会》,准备参加洛阳地区文艺汇演,全体队委会研究不让我去,我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扔下账本,丢下农活,执意要去。队长到大队告了我的状,诬告我多分了几堆红薯。为此,大队通知了几千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派大队团总支书记到县城叫我。县文化馆老馆长张久益说:“这个剧本县委书记都看了,指示要尽快改好,代表全县到地区汇演,你现在让他回去,耽误了汇演谁负责?你能负起这个责任吗?”团总支书记当然负不了这个责任,回去反映了这里的情况,大队开了一个没有当事人参加的批判大会,大队党支部书记说:“我们派人去叫他,县里让他改剧本参加地区汇演不让回来,如果能回来,今天就让他上台叫大家看看。”我改剧本回来后,又进了大队的学习班,几次写检讨都不过关,后来又被拉到在北山召开的党员、干部和生产队队委会以上干部学习班上,一连斗了几天几夜,最后又宣布撤了我的生产队会计的职务,又在全生产队社员大会上批判了一家伙,这才罢休。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三百六十八】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三百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