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五十三】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47

时间: 2025-09-08 09:29:41

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五十三】


       《山歌寥哉》在音乐写作方面,直接宣誓了自己的民族音乐立场。专辑中每首歌曲的曲调,均以中国各地的民族音调为基础。在每一曲的标题中已有直接明示:1.《序曲》,广西山歌调;2.《罗刹海市》,靠山调;3.《花妖》,时调;4.《镜听》,闹五更调;5.《路南柯》,没奈何调;6.《颠倒歌》,栽秧号子;7.《画壁》,绣荷包调;8.《珠儿》,河北吹歌;9.《翩翩》,道情调;10.《画皮》,银纽丝调;11.《未来的底片》,说书调。


       这些民间音调,大多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中有名的“同宗民歌”曲调,如《绣荷包调》《银纽丝调》《闹五更调》等,皆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有广泛的地域传播途径,能够引发广大听众对民族音乐母语的自然亲和感。


      《山歌寥哉》的创作,对这些民间曲调的驾驭,非常从容和熟练。从调式的处理来看,新专辑的11首单曲,其中有9首羽调式(或小调式),一首徵调式,一首宫调式。基本遵从了民歌原曲的基本调式。整体上,抒情笔调和婉约底色比较突出。旋法的构建和组织,11首歌曲都继承了各自民间音乐的“基因”,有民歌主题的直接借用。如:《罗刹海市》所用东北“靠山调”,我们对照靠山调的民歌旋律,不难看出二者的亲缘关系。在民歌原调中,以角调式居多,音乐围绕骨干音“3”进行。《罗刹海市》尽管收尾落音在羽调式上,但整体上还是在角调式上发展。


       在整个专辑中,最能直接触动人心的,当是《花妖》。该作品事奇而情深,曲简而韵长。音乐采用了明清时调《孟姜女》主题音调,同时还泛采江南时调,也有越剧中的小调,以徵调式为主;时调是明清时期时兴、时尚的流行歌调,属于俗曲类,遍及全国各地,流行于城镇。《花妖》的旋律对民歌曲调进行了变化处理,但我们仍能听得出《孟姜女》《送情郎》等民间时调的音乐元素,具有典型的江南民歌风格,温婉抒情,缠绵悱恻。


      《颠倒歌》也是专辑中可听性较强的一首单曲,歌中对江南民间音调的运用很明显,主要借用了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栽秧号子)。在歌曲伴奏的处理上,保留了民间音乐的一些伴奏手法。如:歌曲《珠儿》的旋律比较“散漫”,典型的说唱式风格,但它的伴奏直接用了河北吹歌旋律,由唢呐吹奏,时不时地穿插其中,为说唱声音“托腔伴奏”“跟腔伴奏”,或在空隙处“补腔”。乐队的民族乐器音色,间插演奏的“吹歌”曲调,紧打慢唱,具有很强的民族风的标识性。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五十二】

下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五十四】





相关内容

作家郭进拴传奇

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2024-05-21
作家郭进拴传奇
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

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2024-05-17
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