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如何向人群传播?
- 作者: 贝塔-鱼
- 编辑:
- 来源: 科学松鼠会
- 点击: 128
时间: 2013-04-17 10:56:53
病毒想换个宿主,比人换份工作可难多了。通常认为流感病毒感染具有宿主特异性,不会产生跨物种传播,感染人的流感病毒通常是人型流感病毒或者是人型流感病毒和禽型流感病毒的重组毒株。然而,1997年在香港发现了18个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例,其中6人不幸死亡,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H5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使得人们认识到,“鸡瘟”是可以变“人瘟”的。由于H5和H7型禽流感病毒亚型都有从低致病性转变为高致病性的可能性,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体内缺乏对抗这类新型流感病毒的抗体存在,所以它们在感染人后往往会有较高的致病性和致死率。
这次引起关注的H7型禽流感病毒,原本纠缠的对象是鸥雁鹳鹭,但自2002年起,科学家陆续发现人感染H7型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在过去的10年里,人感染H7型禽流感病毒共有100多例确诊或疑似感染病例,人数最多的一次发生在荷兰,共有80多人感染H7N7型禽流感病毒,其中1人死亡,同时还导致3000多万只鸟禽死亡。2012年下半年在墨西哥暴发的H7N3型禽流感是北美有史以来在禽类中暴发的最大一次疫情,共有2千万只禽鸟被扑杀。此次暴发还导致2人感染,幸运的是他们并未发生发热和肺部症状,仅出现了结膜炎症。
一种病毒能够感染什么宿主,这决定于很多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病毒能否结合宿主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
流感病毒在感染宿主的时候,首先需要以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去结合宿主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受体,所以HA的特异性决定了流感病毒能够感染的宿主种类。
人型流感病毒更倾向于结合一种(α-2,6)唾液酸受体,可以通俗的称为人型流感病毒受体;禽型流感病毒则优先识别另一种(α-2,3)唾液酸受体,可以通俗的称为禽型流感病毒受体。
人的上呼吸道主要分布人型流感病毒受体,下呼吸道则同时分布有人型和禽型流感病毒受体。一般来说流感病毒首先侵犯的是人上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所以人型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类。
禽类的消化道和呼吸道则主要分布禽型流感病毒受体,所以禽流感病毒更倾向于感染禽类。
这个地方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人的下呼吸道会有禽型流感病毒受体。补充解释一下,这是一种非学术的通俗讲法,这里的受体名称是针对其倾向于结合的流感病毒种类来分的,和受体所处的宿主类型没有关系。
在有些情况下,比如人与禽类长期较为近距离的接触,使得禽流感病毒有机会接触到人,并且有可能在禽类与人之间多次互相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属于禽类的流感病毒会发生适应于感染人的突变,比如出现了能使禽流感病毒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膜表面受体的能力,便有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测序显示,这次的新型H7N9病毒对人型流感病毒受体的结合能力就比一般的禽流感病毒强。
猪的呼吸道内同时存在能够被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结合的受体,所以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均可以感染猪,研究界一直认为,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可以在猪的体内发生基因重组或重排,这样的过程也有可能使得原本只能感染禽类的病毒向人群传播。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发现,最近感染人的新H7N9病毒的8个RNA节段,H来自欧亚系的H7亚型病毒,N则来自N9家族中的H11N9或经典H7N9,其余6个节段都来自H9N2,这些来源全部是禽流感病毒。也就是说,还没有发现猪流感病毒的手笔,结合现有的资料,这个新病毒可能与二师兄无关。
上一篇:流感病毒是什么?
下一篇:预防禽流感从洗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