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大作品”

  • 编辑: 网络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5690

时间: 2015-08-04 09:50:54


        我常听到许多人对“大作品”的呼唤——以他们的口气,唯有“大作品”才能代表我们的伟大时代。听起来挺带劲,令人万分感动;然而什么是“大作品”?怎样才能产生“大作品”?他们列举的条件大多很空洞——什么贴近时代,什么反映改革的伟大成就,什么歌颂人民的火热生活等等。显然这是与艺术无关而与宣传相联系的。在此问题上我持完全相反的观点,因为我从艺术史(文学史)中没有看到过这种事例,由某些人按照(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用某种条条框框规定来驱使艺术家创作,能够挤榨出真正的艺术作品。长期以来,我们听到的大话、空话太多了,耳朵里都长了厚厚一层老茧。从现有的所谓“大作品”的模式看,不过是歌功颂德、粉饰现实的塑料花朵,拿它来激励艺术家创作,不如说是拿利益来引诱艺术家上当。 
 
        确实,我们似乎有过大肆宣扬的“大作品”,刘文西的画是一例,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是一例,李琦画领袖又是一个例,例子很多——但是,我敢说,所有这些画的价值不过是炫耀一时的宣传,与艺术毫不沾边,时过境迁,人们只会在它们那里看到艺术“失身”造成的结果(这方面,文学的状况也一样,曾经被吹捧为“大作品”的作品,<山乡巨变》、《艳阳天》、《李白成》之类,全成了过眼烟云)。 
 
        当然,撇开意识形态化的观念,“大作品”的说法并非不能成立,譬如范宽的《寒林雪景》、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等,是的,这些作品以其气势、内涵、概括力雄居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某个阶段的代表作。也就是说,“大作品”之所以“大”不是尺幅之大,口号之大,表面的架子之大,它是由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由它在艺术上的创造性和特殊性所奠定。恰如文学史上的《红楼梦》、《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谁都知道,它们的伟大之处绝不止于场面之大、人物之众——是的,如果基于这一点的话,它们至多只是靠篇幅庞大取胜,谁不承认它们是艺术创造方面的典范呢?一一或者说,是当时最杰出的代表作呢?然而,当我们说它们是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时,仅仅是指它在广度上的开阔性,而真正的张力却是它的内涵上的深刻性,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综合性的概括力,用一位艺术史家的话说叫做“气势撼人”。 
 
        即使我们同意“大作品”是一种标志,(甚至)是某个时代的象征,也说明不了什么,因为它们远远不是以构成艺术史(文学史)的方方面面。拘泥于作品的“大”、“小”之争没有意义,因为“大”与“小”绝不是衡量艺术的唯一标尺。其实谈到意义,问题就变得较为简单明了。如果我们把意义从实用主义的宣传中剥离开来,就会发现,它的本质在于它对艺术本体是否具有推进作用,在于它是否为艺术史增添了新的内容,而它在这么做时,哪怕取得一点点进展,便极为可贵——例如,倪云林的一块石头,八大山人的一只小鸟,杜尚的小便池,安迪•沃霍尔的可口可乐商标拼贴。艺术史如此奇妙,它往往接纳并赞赏那些叛逆的反其道而行之的艺术家,从一件几乎毫不起眼的作品上生发出一种特殊意义,一下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成见,凿穿并拓宽人们的艺术观念,从此进入另一种全新的艺术时代。杜尚的例子是最经典的,当他以反讽的手法把“小便池”朝美学家扔过去,却被他们接住并大唱赞歌,恰恰证实了此种实在:艺术的转折关头来到了,只不过完成它的这一过程比较戏剧化而已。 
 
        我之所以反对“大作品”的鼓吹者,原因在于他们不是从艺术自律出发,不是从鼓励艺术家的创造出发,而是从既成的意识形态框架出发,从维护现存秩序的规定出发,结果必然是对艺术创作自由的侵犯和削弱。从无数轰轰烈烈的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的可悲局面:艺术家挖空心思揣摩政策精神,窥测时尚风向,按“大作品”要求制造出一批又一批视觉垃圾,虚伪的媚俗的风气瘟疫一样到处传染。我曾在批评第八届全国美展的文章中指出,它是科举制的模式,它不是为展示艺术界的真正实力,而是为展示组织者的实力,不是为造成一种有利于艺术正常发展的氛围,而是为艺术创造套上笼头,不是要求艺术家献出心血结晶的力作,而是希望艺术家捐出朝拜的贡品,而这一切,都隐藏在一个美妙动听的口号下:所谓创造出符合伟大时代的“大作品”。 
 
        我的一个画中国画的朋友,曾经算是比较有才华的画家,有一个阶段也热衷于搞起“大作品”来,我看到他力不从心弄出的东西觉得好笑,与他本来的风格南辕北辙,简直无法看出原有的才华哪里去了。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不管是出自什么目的,或是什么原因,许多艺术家的履历中都有这种失败的记录,投入精力搞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而他们的创作前提无不是跟时尚窥风向,试图从中获取一些什么实际利益。这么做首先便是缺乏真诚的,如果长期浸染在如此的虚情假意里,再谈艺术的意义就更是虚假加上荒唐了。历史的例子实在不少,50年代许多花鸟画山水画的老画家竟然画起人物画,并画起大场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图卷,结果呢?——正如当下很多画古人、画抽象画的人摇身一变也画起工地建设,画起抗洪,画起领袖在群众中来了,我对此只能苦笑,时至今日,他们的脑子当真不开窍么? 
 
        我想象不出“大作品”该是什么模样——真的,我只懂得艺术家的天职是孜孜以求进行不间断的创造、实验和探索,可以与时代相关,也可以与时代无关,可以完全融化进去,也可以保持相对距离,关键是他能否使自己的工具具有意义,而意义,是以艺术的自律来衡量——它的完美性、它的新颖性、它对既成观念的改造性等等,一言以蔽之,是以它是否为艺术史的演进增添了什么为依据——只有这一点,才与所谓的“大作品”有本质上的联系。除此以外,所有的鼓吹,都是远离艺术而投向意识形态宣传的怀抱,成为可怜的传声筒。
作者:李小山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何为“大作品”,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梅花花朵画法

下一篇:道德与创作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内容

道德与创作

道德与创作: 将创作放在第一…

2015-08-04
道德与创作
写作承担什么

写作承担什么:我反对那些批评…

2015-08-04
写作承担什么
从期刊看当代中国艺术流向

从期刊看当代中国艺术流向:创…

2015-08-04
从期刊看当代中国艺术流向
认识国画

认识国画: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

2015-08-05
认识国画
中国画葡萄的画法

中国画葡萄的画法:枝干的画法…

2015-08-06
中国画葡萄的画法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