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的治疗误区
- 作者: 网络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99
时间: 2015-09-18 17:47:16

一、 误诊的的问题
小儿哮喘的误诊是目前儿童哮喘治疗误区中存在最大的问题。误诊了会迁延不愈,越治越重,造成药物依赖,浪费精力浪费钱、不仅哮喘治不好,副作用还很多,很伤孩子的身体和影响生长发育。
其实小儿哮喘通常是“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单纯的小儿哮喘和小儿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治疗是不一样的,预后和治愈率也有很大差异,后者如果诊断和治疗正确更容易控制和治愈。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孩子的哮喘经常在夜间或凌晨哮喘发作,同时还会经常搓鼻子、揉眼睛、早晨打喷嚏、流清鼻水、鼻塞等过敏性鼻炎或趴着睡觉、睡觉打鼾、辗转反侧踢被子、睡觉多汗、张口呼吸等腺样体肥大的表现,往往还会有湿疹和皮肤过敏,医学上称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与遗传的过敏性体质有关。可是由于孩子不会描述自己的症状,所以患上这个病的孩子非常容易误诊为感冒或支气管炎或单纯过敏性哮喘而误治,使得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反复发作不能治愈,在我国,初步调查在哮喘儿童中,并发过敏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的比例高达90%左右,而过敏性鼻炎的漏诊率高达50%左右,腺样体肥大的漏诊率则高达90%左右。如果诊断正确,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常常可以在12岁以前治愈的。
二、 误用抗生素的问题
AIRIAP 调查发现,目前中国哮喘防治的现状与GINA方案中所倡导的哮喘长期管理目标相去甚远,主要原因:首先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是慢性气道炎症,吸入ICS(吸入性激素)是针对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根本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知之少。84%的被调查者认为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只能治标,只有16%的人认为可以标本兼治。调查报告中,我国被调查者中使用ICS者仅6%,低于亚太地区的平均水平9%。据我们的调查使用脱敏治疗或免疫治疗者不足5%。我国2000年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的27个城市4301例患儿中,有1523接受ICS治疗,应用比例达35.43%比十年前明显上升。由于预防性治疗应用很少或不易被患儿、患者家属接受,使部分患者的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症状日益加重。吸药率低的原因多种而复杂,感染炎症与过敏性炎症相混淆是原因之一。细菌感染的炎症其特点有红肿痛热,白细胞一般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这种感染的炎症,用相应敏感的抗菌素是有效抗炎措施。而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炎症反应是过敏性的,此炎症的启动细胞是肥大细胞。#p#副标题#e#
三、应加强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早期干预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对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应该实施早期干预性抗炎治疗。目前国内许多医生对早期干预性抗炎治疗的观念还未能接受。有人认为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存在着治疗过度的问题,而实际情况不是治疗过度,而是普遍存在着治疗不足的现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诊断不及时,导致抗炎治疗延缓;②确诊后仍然没有及时实施气道抗炎治疗;③盼望自然缓解而失去早期规范治疗时机。④家长对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排斥心理。上述治疗不足的现象与各有关部门重视不够有关。
四、对GINA方案的理解不够
许多临床医生对GINA方案的理解不全面不完整,如分级按GINA要求是应该根据日间症状,夜间症状及肺功能来判断。而事实上除少数专科医生外,很少使用峰流速仪来测量患儿的肺功能。只注重患儿及家长的叙述,很少利用客观指标来综合判断,以致在定级、疗效的判断、能否撤减药量等问题的决断上带有一定的主观偏面性。而GINA方案对于基层的全科医生来说也确实须要修改成简易的方案为妥。
目前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诊治现状离早期及时诊断,实施正确治疗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近二十年来,民众对高血压的认识是大大提高,首先是认识到其危害性,其次普遍接受了长期控制的治疗观点。而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认识,与高血压病相比,确实相差甚远,因此可以说哮喘工作者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少儿哮喘五大认识误区
下一篇: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