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刘友凡的《书法叹咏》

  • 作者: 网络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80

时间: 2015-11-16 09:50:38

 


来自网络





        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功能和奇妙的审美价值,使其成为世界文化中的瑰宝。 

         刘友凡先生在繁忙的公务中,利用业余时间,系统阅读历史典籍,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超脱于对技艺的研习与迷恋,平日坚持吟诵中国古代优秀诗词、文赋等范本,并通过临写的方式使自己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和人文激励,从中感悟传统经典作品在吟诵与书写中融为一体时产生的意境与魅力。 

      《书法叹咏》以通史、咏物、抒情、言志的文赋体记载了他对五种书体的研习感受。如在“篆之咏”中,将学篆起步喻为登攀长城,“过关隘、越城垒、眺楼台、识烽燧,登攀书之雄关”。用一组动作与视野的想象描绘,将学书的立志、艰辛直至学书过程中心境的提升进行了形象化的比喻,抒发了对书法精深不懈的探究热情,追求习书、品书后的审美快意。 

        在中国历史的演变中,汉字书写在很长时期内是朝廷科举取仕、衡量官吏文人勤勉和文采的重要标准。古代帝王将书法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地位大大的提升了,使书法得以迅速普及,在国人心目中逐渐形成了超乎其自 身功能之外的特殊社会文化地位。刘友凡先生在“楷之咏”中提及了这一文化表述载体与历史取向的特殊关系的史实。在吟诵时,我们可以对年代更迭、斗转星移的中国书法历史有一番真切的了解。 

        “书体之美,草至为奇,其形态异,如画图之灿烂,其气韵美,有乐音之和谐,其意象新,若舞蹈之传神”。将草书的美感赋予了色彩、韵律与动感,读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草书形成满纸风动的优美画面,有一种清新的美学意境。 

       《书法叹咏》在每一节起始,分别由“古”、“源”、“道”、“本”、“变”等引出,将多种书体的源流及互通关系,形态特质和美学特征结合作者本人的实践感悟,表达出其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理性认知。 

        中国书法具有的技艺特质,反映为必须通过代代相承的个人实践行为求得本体化的发展。友凡先生不囿于一种书体的实践与心得,而将其作为一个备受尊重的整体文化样式来学习、研究、领悟。在笔墨的游走中,获得文化蕴涵的认知和心灵洗礼,用笔墨的倾诉,表达出了对书法艺术的眷恋情怀。 

        当代社会的传媒手段日益丰富与多样,文字表达类型与方式也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中国文化的精深浩瀚和汉字构造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广泛适应性,以及在未来社会交流中具有特性的表达优势,使书法本身蕴含了传承创新的旺盛生命力。《书法叹咏》通过大量典籍的引证和个人书写心得的倾诉,表达出的正是这种意趣和激情,这种深切的感受读之令人难以忘怀!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浅谈刘友凡的《书法叹咏》,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清明上河图》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书法教学中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执笔





相关内容

飞澜无声魏紫熙

魏紫熙是我国现代著名山水画大…

2020-01-03
飞澜无声魏紫熙
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

2018-11-26
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一级美术师——王西京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

2018-01-05
一级美术师——王西京
苏大宝沙画五步法

筛沙:筛至极细、洗沙:多次洗净…

2017-12-02
苏大宝沙画五步法
国画大师—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

2017-08-26
国画大师—傅抱石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