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8年赴巴黎到1957年左右,这近10年时间,是他第二个时期,即探索和选择时期。从20年代初到60年代,正是欧美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盛行的时期,置身于西方这个大潮流之中,赵无极不可能不受到影响,抽象艺术的出现,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特别在设计、建筑、城市雕塑等方面,它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抽象手法直接进入赵无极的作品中,那是他到法国几年以后的事。赴巴黎的最初几年,他画的仍然是具象画,也以中国品味绘制了一些石版画,然而这些作品却令他陷入了极其矛盾之中。一方面,他画的是具象的东西,另一方面却“不喜欢别人谈我的画时,用‘风景’一词,让人觉得又落人形似的窠臼,这是中国学院画几百年所教的。”一方面他自小熟悉中国的传统笔墨,熟习中国画和书法,另一方面却又忌讳别人认为他的画中有“中国趣味”。他带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去法国,却不愿承认自身的出处。这种矛盾的心态和对中国文化的排拒心理,在赵无极身上延续了很多年。抵达巴黎之后,赵无极如饥似渴地一头扎进博物馆中,去拜读西方绘画史上大师们的作品,从达芬奇、波提切利到卢奥塞尚、雷诺阿、马蒂斯、毕加索,还有库尔贝、柯罗、伦勃朗、拉斐尔等,无不令他陶醉。初出国门的他发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艺术世界。他特别喜欢伦勃朗和哥雅的画。野兽派色彩的狂放,立体派通过解析动作,分割平面,解构了现实空间,都曾令赵无极惊叹不已。然而,经过数年的辗转,他最终接受了抽象绘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赵无极探索之路,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