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记载:踮着脚易早亡
- 作者: 张雪
- 编辑:
- 来源: 未知
- 点击: 201
时间: 2017-04-24 16:47:41

曾国藩一生阅人无数,在晚年,他在书中记载:“足不履地”者短寿。现代医学中解释,走路的时候脚跟不沾地、踮着脚,这种是姿态上的一种“返祖”,而身体上与“返祖”征象相联系的。
人脚上的跟骨,是人类独有的,是要保证直立行走时的稳定性逐步进化而来的。除人类以外的哺 乳动物是没有跟骨的,因为它们四肢着地,不需要借助跟骨来保持稳定,当进化到人类,要直立了,跟骨的作用才突显出来,以此保证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走起路来是 “噔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走路前倾是姿态上的“返祖”,更趋向于爬行的姿势,而这种“返祖”肯定有内部病理基础的。
人的生命是个圆形的轮回:人之初,肾气始盛,齿更发长,蹒跚学步;到了晚年,肾气衰败,牙齿 头发脱落,开始脚下无根,又回到出生时,肾气充盛之前的状态,直到最后的死亡。死亡就是回到初生,而疾病就是健康的退化,这种足不履地的人,早早就回到了 肾气不充盛的状态,所以比其他人更容易接近病态甚至死亡。
很多老年人会感觉脚跟疼,但并非骨刺。除了疼痛之外,总觉得鞋底薄,脚像直接站在冰凉的水泥地上,这种情况多为“肾虚”,因为肾主骨,肾虚了,骨髓空虚,不任重负,所以踩在地上就觉得疼。
《续名医类案》有个病例:“一男子素不慎起居,内热引饮食,作渴体倦,两足热,后足跟作痛。或用消热除湿之剂,更加发肿……朝用十全大补,夕用加减八味丸,外敷当归膏,两月余而愈。”之所以补肾能把足跟疼治愈,因为虚疼,怕冷的特点是由于肾虚。
“加味八味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肉桂和附子,算是中医里面阴阳双补力量最大的一种,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足不履地、足跟疼是肾虚,更确切说是健康退化或者说生命衰老到一定程度了。
上一篇:这样泡脚,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