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文化种子,培养文化自信

  • 编辑: 佚名
  • 来源: 中国作家网
  • 点击: 40675

时间: 2021-07-29 09:12:40

潘鲁生接受采访。本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新闻人物】

7月27日下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落下帷幕,潘鲁生不出意外地再次当选主席。会后,潘鲁生以第十届主席的身份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作为连任主席,潘鲁生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经过之前五年的工作,他深知责任之大、担子之重。

他告诉记者,对民间文艺的认识,绝不可停留在只是一种艺术的角度,而是要把它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导向,只有站在这个角度,才能清楚认识到民间文艺工作的方向:保护不是目的,发展才是要务。他特别强调,首先要保护。只有把文化的种子留下来,才能让它更好地发展繁荣。

“新时代的我们,要创新发展思路,要把丰厚民间文化资源变成广大民众共享的文化财富。”他举例说,把中国民间文艺编成课本、读本,让孩子们从民间故事中了解真善美,从民间工艺中知道劳动的光荣,从民间创造中体味大国工匠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小就听中国故事,做中国手工的孩子,潜移默化培养出的文化自信,让他们长大后就不会只“吃洋饭、看洋戏、说洋话”了。

说到今后五年的工作,潘鲁生说,“学术立会”是民协一贯的传统,所以推进学科建设是这一届领导班子要继续进行的重要工作。他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钟敬文先生就提出过要设立“中国民间文艺学”,但时至今日,学科建设仍停留于筹谋阶段。他表示,要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把中国民间文艺学、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起来,“这样民间文艺才有了‘户口本’,这样我们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也就有了归属”。

潘鲁生问记者:“你注意到了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视察时,几乎每到一地都会去了解当地民间文化的发展情况,体现出他对人民性的一种关注。”他表示,今后要更加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而且要把工作落到实处。

潘鲁生说,文艺传统的传承与文艺精品的创作离不开人才。接下来五年中,有两个关于人才的计划已在潘鲁生脑中形成。一个是“民间国宝推广工程”,主要是向社会推介一批知名的民间手艺人,以及他们具有创新意识的精品力作。潘鲁生解释,过去我们向社会推介的,大多是老的手艺名家,他们的作品大多是传统题材,有些已经过世的名家作品成了历史遗存。今后我们要着力推广现在仍然具有创作能力的手艺名家,向社会介绍他们和他们那些可以代表中国水平、民族水平的精品力作。他表示,要利用中央媒体这种国家平台,以及抖音小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代民间手艺名家和他们传承的传统手艺。

另一个是“民间工匠培养计划”。潘鲁生说,今后五年,民协将“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充分调动中青年民间文艺人才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一批有影响的民间文艺各门类中青年领军人物,并大力培养新时代的乡村工匠”,更加全面、广泛地造就高素质的民间文艺人才队伍,有力支撑民间文艺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责任编辑:程艳红)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中国作家网,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28/c403994-32172234.html)

上一篇:200年后的世界变成什么样?科幻小说《青年世代》告诉你

下一篇:一场跨越67年的学术接力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内容

一场跨越67年的学术接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前)…

2021-07-29
一场跨越67年的学术接力
罕村与埙城:尹学芸的文学地标

尹学芸的小说背景大部分为“罕…

2021-08-03
罕村与埙城:尹学芸的文学地标
李传新:“深圳私人藏书联展”走向大众化

一场藏书爱好者的“年度之约”…

2021-08-03
李传新:“深圳私人藏书联展”走向大众化
“诗歌就在这些微小的地方”

“乐至乐至,快乐而至。”在第…

2021-08-02
“诗歌就在这些微小的地方”
一部“新发现的《红星照耀中国》”

1937年,托马斯·亚瑟&#1…

2021-08-02
一部“新发现的《红星照耀中国》”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