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第八届专委会女书家委员会工作培训班在京举行

  • 作者:
  • 编辑: 董方婷
  • 来源: 中国书法家协会
  • 点击: 2020

时间: 2022-08-05 10:49:30

  724日,中国书协第八届专委会女书家委员会工作培训班在京举行,同时宣布中国书协女书家委员会正式成立运行。培训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 

  中国书协主席、女书家委员会主任孙晓云,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书协副主席王丹、毛国典、叶培贵、代跃、刘月卯、张继、张建会、张胜伟、顾亚龙、鄢福初、潘善助,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王彦及第八届专委会各委员等两百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由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主持。 

  中国书协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女书家委员会副主任胡秋萍,中国书协理事、辽宁书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女书家委员会秘书长李琳,中国书协理事、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解小青,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琴,中国书协理事、福建漳州市美术馆馆长林玉梅等五位委员就女书家的发展问题交流发言。(发言摘编附后) 

  孙晓云就女书家工作开展提出四点要求:要恪守职业道德,爱惜职业荣誉,注重人格修为,将自身的艺术追求、学术研究、个人形象与社会效应紧密结合;要坚守艺术理想,立足传统文化根基,遵循艺术发展规律,淬炼精品,创优提质;要始终保持对中国书法的敬畏之心,用手中的笔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怀;要同心同向、凝心聚力,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书法生态。她强调,女书家要自信、自强、自尊、自立,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文化节目部副主任、主任编辑王珊作题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明》的报告,她结合《考古公开课》《寻找古老的中国》《百年考古大发现》《中华文明探源》等栏目的工作实践,介绍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明,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特别是在保护和传承中为优秀传统文化插上活化之翼的感悟和体会。 

    

交流发言摘编 

当代书法的女性视角 

胡秋萍 

  回望漫长的中国书法史,女性书写者廖若星辰,更少有以独特书写个性和自觉艺术审美取向而彪炳后世。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得到了解放,她们不仅属于家庭,也属于社会,她们与男性接受相同教育,承担着一样的社会责任,担当着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这使得一批女性的才情和智慧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展现。八十年代中国书法复兴以来,书法群体中的女性越来越多,更有才情卓越的女性书法独树一帜,引起书坛和社会的关注,成为中国书坛不可缺少的力量。 

  书法虽是哲性和符号性的,但汉字造形中的生命意象又无不充满着生命本质力量和人文情感色彩。在横、竖、撇、捺、点、勾的磨砺中,涤荡心灵的浮燥,修剪个体行为中的枝叉,崇礼尚义的人文精神成为女性书家的重要精神追求。 

  以器明道,进而格物致知,在书房狭小的空间,通过汉字造型的点画书写,墨色的浓淡枯湿、带燥方润,结构的疏密错落、阴阳开合,以及章法布局的诡谲变化、韵律节奏的起承转合等,来感悟人生宇宙,天地万物。中国当代女性书家数量超越了历史任何一个时期,她们正把书法艺术作为毕生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求。 

    

气质幽兰 笔墨横姿 

——新时代女书法家群体的崭新样貌 

李琳 

  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才情卓越的女性书家在书坛崭露头角,独树一帜。她们对书法创作的时代性、人民性、专业性,即书法到底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上有了更深的认识和领悟,书法创作呈现一派崭新气象。 

  在深入生活中,书写万千气象。中国书协女书家委员会加强对女书家思想政治引领的同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采风交流活动。宝塔山下,延河水边,女书家们用笔墨书写革命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奔赴贫困地区,牵手中小学生,深入部队,融入乡村……天辽地阔的火热生活给走出书斋展厅的女书家们打开更为宽广的视野。 

  在厚植传统中,承续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关于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讲话以来,女书家委员会发挥组织优势和群体特色,围绕家教家风开展多种主题性创作和展览。广大女书家积极响应,齐聚巾帼之力,以情感为纽带,以书法为媒介,用笔墨歌颂母亲,承续传统,彰显大爱。 

  在精研沉潜中,涵养时代书风。作品是书法家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淬炼精品是书法家的终极追求。近些年在各种展览展赛中,都能看到女性书法作品占有一席之地。她们力戒浮躁、静心笃志,在艺术风格上有着鲜明的个人印记,女书家委员会积极为女书家创作优秀作品营造健康的文化生态,积极组织推荐优秀骨干女性作者参加各种展览、培训、研讨,交流互鉴,开阔视野。 

    

当代女性书法教育浅谈 

解小青 

  当今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化进程中,高等书法教育体系日益完善,本、硕、博连读的女性越来越多。她们毕业后进入高等院校、出版系统以及文博机构等任教任职,从书法的受教育者成为传播者。在这样的往复递进中,国家对于书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明确,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书法专业学位的应用型和技能要求越来越细化。特别在当下倡导新文科背景下,对于传统文科研究思路的改变,使得女性在其中面临更多挑战和压力。 

  女性与男性在感知与审美等各方面的差异,在书法艺术层面显现出不同的研究倾向与实践表现。书写内容上,女性多选择温婉、细腻的表达与倾吐,书法形式多为册页、扇面、小立轴等幅式,书风隽秀雅致,笔触柔和,这也是当代女性书法创作中比较突出的群体性特征;但是作为书法专业的女生,这些特征也是其局限处,常常暴露出缺乏专业深度、书写概念化、创作视野不开阔等缺陷。书法研究方面,女性似更擅长文献的翻捡爬梳,因此研究的基础工作比较扎实,但是对于研究主体的宏观构架、其间的思辨深度,以及科学的逻辑论证等方面则相对薄弱,不如感性的发挥显得更容易把握。 

  一方面女性艺术天性有其特质,另一方面又要寻求自身突破,面对二难境遇,需要学习分析,深刻认识进而转变观念,找准方法,体现独立的艺术审美及评价能力。以深刻的认知充盈艺术灵光,深入传统,感知时代,提升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更好地突显当代女性书法发展的群体镜像。 

    

女性书法思考 

顾琴    

  综观中国古代书法史,女性书法始终属于配角。古代上流社会女性具备接受文化教育的条件,但与众多男性书家相比,可谓寥若晨星。 

  清末至一九四九年,以海派文化、京派文化为主导,具有自觉意识的女性书法艺术创作开始出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近代美育兴起,女性独立意识增强。新中国成立后女性书法得以长足发展。随着高等书法教育蓬勃兴起,女性书法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专业化趋势。 

  虽然近年来女性书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女书家创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跟风雷同倾向明显,每次国展中动辄上千字密密麻麻的小篆与小楷往往出自女性书家之手,我们女书家要有自信,书法的雅俗好坏高低,不靠数量,更看质量;比如过分强调形式感,拼贴渲染,各尽其能,内涵是艺术的灵魂,形式是作品的外壳,女性书法应当文质兼美,文华墨妙,不需要花拳绣腿;比如书写风格的过早固化,很多女书家年轻时才思敏锐,悟性极高,成绩斐然,但很快就结壳自封,不进而退,这固然与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中承担的角色、承受的压力有关,但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呵护这种艺术创作的热情与持续能力,而不是将笔墨纸砚逐渐蜕变成柴米油盐。 

    

女性书家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林玉梅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母亲则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管理者,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母亲潜移默化的行为远比说教更容易影响孩子,如同镜子,映照出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她给孩子除了爱,还有方向。 

  书为心画,练字即练心;书以睿智,文以载道;书彰大美、美育铸魂;书以立品、弘道养正。纵观中国书法历史长河,留下的经典力作,是书家人格修养、生命意态、人生写照的升华,体现时代烙印和历史深思,反映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这些思想理念融合渗透于孩子的生活,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女性书家以自己的独有的话语方式,在关注孩子衣食住行的同时,更懂得保护孩子善良纯净的心灵,用自己勤奋、执着、朴素、专注、担当、尽职的人生态度来感染孩子,陪伴孩子成长,以自己的智慧、才情和爱心来实现家庭和事业的双丰收。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中国书协第八届专委会女书家委员会工作培训班在京举行,作者:,来源:中国书法家协会,来源地址:http://www.cflac.org.cn/ys/sf/syzx/./202208/t20220804_1253772.html)

上一篇:大道同行!山东河南中青年书法家作品联展开幕

下一篇:重庆市书协第五届新文艺群体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相关内容

“百联迎春”书法作品展开展

浓墨御福,妙笔迎春。20日,由…

2024-01-22
“百联迎春”书法作品展开展
一功:将“武体”书法发扬光大

一功,原名徐国麟,师从于我国…

2023-10-09
一功:将“武体”书法发扬光大
规划引领区域整体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

日前,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2022-01-14
规划引领区域整体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