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鹰城作家群的调研与思考【二】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243

时间: 2023-10-27 11:22:14

       平顶山作家群·郭进拴

       郭进拴的文学组织活动能力是出类拔萃的,他曾于1992年被河南省作家协会评为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同时,他的写作能力也是一流的。他从15岁提笔写作至今,48年来,已发表作品2500多万字,出版文学专著60余部,有198篇(部)作品获奖。郭进拴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天地人心》、《观音菩萨传》、《岁月芬芳》、《风雨龙潭情》、《命运》,长篇纪实文学《大潮风流》、《磊裕烽火》、《毛汝采传奇》、《趟将白朗传奇》、《鲁慕迅传》、《陈宝泰传》、《湛河大决战》、《基石礼赞》、《灿烂人生》、《大山作证》、《赤子情怀》、《足迹》、《洪河赤子》、《秉烛人生》、《运锦之路》、《五世名厨》,散文、报告文学、评论集《汝州风貌》、《太阳石之歌》、《壮歌风云路》、《鹰击长空》、《洪流滚滚》、《鹰城理财人风采》、《神奇的土地》、《闪光的足迹》(上中下三卷)、《六十岁说》《童趣儿》《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我的鳌头》、《天龙山传奇》、《成功之路》,剧本《抓阄分娘》、《赶会》、《杨六郎造酒》、《鹰城热土》、《无品乡官》、《红岭风云》、《巧遇》等等,当你在这些文字徜徉,你的第一感觉就是作者够勤奋的。当人们纷纷为权力和金钱追逐忙碌时,当社会越来越浮躁,恨不得天天作秀时,又有谁能潜下心来,静下神来,一字一行地去码字呢?两千多万字!这可是个不大不小的工程呢。

      正如侯国平写的那样:文学不是凭空而来的,要靠处处留心和日积月累,伏牛山水的空灵与清秀,浸润了进拴先生的文学之笔,在他的文学画廊里,我们读到了山水之美,人物之善,人生之真。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明天充满了希望,在文学的道路上,进拴先生已经       走过了41年的创作生涯,生命的年轮也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了。

      毫无疑问,文学改变了伏牛山中的放羊娃,文学成就了这个伏牛山汉子。郭进拴是个文学的成功者。迫于生计,他近年来写了大量的报告文学作品,使文学的味道,打了一定折扣。这些也都是进拴先生耿耿于怀的。他说,社会给了他很多,而他回报社会的太少,在他人生的每一个关口,总有好人相助,而他把这种感恩之心,深藏胸中,很少表白,一切尽在不言中。

       人过五十日当午,知天命之年,是人生最成熟、最丰富、最闪光的时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进拴先生说,五十岁是文学生涯的新起点,他还要积累生活,待时机成熟,再拿出一、二部长篇小说,以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在世间留下看得见,摸得着,并能够拿来垫枕头的东西,我们相信、并期待着。

       贵州省著名作家冰心无尘(郝红)这样评论道:我初步了解郭老师是从评阅他的文章开始的。最初是读他的文章《痴梦难醒》。由于有着对于文字的偏好,因此,不觉间被纯朴的文字风格所吸引,从他的文字中看到了一种对文字的眷恋与不懈的追求。有时候一种执着不为别的,就为一种倾心的眷恋。

       《痴梦难醒》这篇感今追昔之作,可以说是郭老师精神漫游的产物。文笔隽秀细腻、思维缜密空灵。既有平实与恬淡,也有追忆与畅达。从层层铺叙的描写中,既表达了在追求文学艺术路上所经历的困惑与思绪,又阐明了笔者对文字的感悟与诠释。语言干净简练,含义隐括极多。至情至性且境界超凡,真可谓“文字很短,记忆悠长。”!

       随后余兴未尽地再次拜读了郭老师连续推荐的第二篇日志《寒夜哭母》。一首长律可谓一曲感人至深的情感倾诉与呼唤。老师以深情、蕴藉的意境,以细腻的笔墨,把对母亲的深深追忆娓娓道来,如水流淌,如山披影,细腻精微,清越悠长,如泣如诉。情感真实炽烈,立意含蓄深刻。把一种怀念、感恩、追忆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语句凄切动人,富有感人至深之凄美。

       读罢老师的文章,我不由为之感动,亦为之感叹!有一种词尽心酸的感觉。于是,我对老师的看法不由产生了转变。很久以来,我一直很喜欢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所说的这句话:“常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常相知。”从对老师印象转变的过程中,让我更加明白了这句经典名言的深刻内涵。

       由于原来存有偏见,所以我一直没有好好看过老师的博客。那天,当我撇开首页,直接进入日志区时,我才发现,老师的博客其实是一名符其实的精品屋,里面的精品博文包罗万象,而他自己的原创作品也五彩纷呈。一时间,让我顿足难移。悉心品读,有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从此,在闲暇之余,我先后静心拜读了郭老师的《长城放歌》、《游布达拉宫》、《春满新城》、《湖滨路抒怀》、《新城区的桥》、《鲁慕迅传》、《天上出祥云》与《一颗闪耀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等几篇佳作。

       在老师笔下,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以一种较低的姿态切入,熔叙事,写人、状景、感悟于一炉,既写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旷达豪放之情感。在阅读的同时,我时常惊讶老师在采访中对名胜古迹的理解和体悟。总是以一种丰盈、深情、蕴藉的意境与诗化笔墨,把一件件、一处处让人感动的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即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亦能感觉到风景以旧,妙趣横生。把各地名胜古迹书写得风至别然,把事态实事与壮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语句真挚动人,文章形散神聚,既有个人见解,亦给读者留以想象空间。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与人间真情,让读者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灵魂在场的气息,从而引发读者心灵的共鸣!

       印象最深的是《长城放歌》与《一颗闪耀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两篇记叙散文。均以慷慨激昂、气势如虹的笔法起势,写景状情、抒发胸臆,堪当精品。起句铿镪有力,励志之词怦然纸上,犹如雄鹰划破寒空,直上云天。整篇文章一笔宕开,昂扬向上、明理晓畅、大气磅礴。让人读之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耸然动容,平添信心。整个文本跳脱、繁复而生动,尤其是以小说般的叙述方式以及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形态,具有原生态风格的美学意义。从字里行间,以及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老师对人文精神的竭力传承与渲染,也彰显了老师唯美、睿智、内敛、丰盈而婉约的文字底蕴与造诣。

       通过不断的勾通与合作,逐步加深了对郭老师的了解与感知。感觉郭老师其实是一个集自强、真挚、随和、纯朴且有内涵于一身的人。从他在文学路上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到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困惑,让我感叹,亦让人折服。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平顶山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著名杂文家侯国平曾在《文学硬汉郭进拴》一文中这样描写郭老师:“……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平顶山市作协副主席、市文联专业作家,在圈子里是以能吃苦、肯吃苦、出手快、著作丰而著称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我称他是个文学的弄潮儿,因文学而改变命运的幸运儿。”对郭老师执着的进行文学创作是这样描写的:“……每天上山放羊时,先生一手操牧鞭,一手携书本,羊在山坡吃草,他就在羊群旁边,看看写写。深夜放羊归来,他就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作,有时就跪在砖瓦窑上借着窑火读呀,写呀。冬天里搞了一点重柴油,夜里上冻了,就用麦秸火烤化再点亮。瞌睡了就打开冰凌碴子,用冷水洗把脸,再写,手冻得又红又肿,风一吹,就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子,疼痛钻心,找一块手绢一包手,还要写,夏天里,别人都到河边洗澡乘凉,他还要躲在小草屋里写呀写,蚊虫叮咬,汗如雨下,脚下的地面都被汗水浇透了。就是凭着一股子闯劲,十几岁的放羊娃,跨上了崎岖的文学路。”

       通过以上文字,我看到了老师性格的纯朴与执着,亦看到了郭老师组织能力的出类拔萃。同时,透过老师的创作之路,我终于领悟了一个人生的真谛,那就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上苍仅此一次的馈赠。生命是美丽的,它无所谓高贵也无所谓谦卑,在生命播种的季节里,喜悦不在于树满盈枝的硕果,而恰恰在于播种与生长的过程。正是因为种种的不知道和种种的可能性,才使生命变得如此绚烂多姿且魅力无穷。

       从郭老师的许多文章中,我不难看到他从15岁提笔写作至今,41年来,所发表作品两千多万字,充分彰显了他的不懈精神与超群智谋。由于他写遍了当地的所有景观与城市建设,可谓文章誉满天下、学贯中西、博大精深。主要作品与精品举不胜举,让读者击节赞叹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因此,在我们笔会一路的参观中,我目睹了各界人士对郭老师的敬佩与友好,也目睹了老师与各界人士的和谐与互通。每一次伸出的双手;每一次眼中流露的热情;每一次意外的惊喜,一幕幕、一桩桩感人的场景,一幅幅热情接待的画卷,都让我的目光定格,都清楚的见证着郭老师平和待人的心态,以及他在文学创作路上的超能作用。

       这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真正含义。当人们把一种鼓励、欣赏、荣誉给了郭老师的时候,他也正以自己的勤劳、拼搏、奉献回报于人们。朴实无华的郭老师,感激的是老百姓与社会给了他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认可了他的成果。他的信念就是珍惜现在,憧憬未来。他以自己无私无畏和对文字的眷恋,充实着他的人生信念。对于他的无怨无悔,与所做的贡献,我相信,社会不会忘记,受益单位亦不会忘记,老百姓更不会忘记。因为,正是有了他的不懈追求与大力宣传,许多地域风貌与名胜古迹,才得以更加充实的渲染与认知;许多民俗民风、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与发扬光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郭老师的身上,不难感觉到一种“从点滴做起,勿要善小而不为,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的行为理念。他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实力,诠释着他的华彩人生,他用文字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著名作家王长伟说:

       我读过进栓创作的许多作品,他写的《湛河大决战》、《鹰击长空》、《洪流滚滚》、让我看到了来自人民的力量;看到了什么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什么是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我似乎听到了滚滚的惊雷和战歌嘹亮;似乎听到了治理湛河工地上那此起彼伏的劳动号子;似乎看到了治理湛河的人们挥汗如雨的动人场面;似乎闻到了市委领导们送来的饭菜香味;似乎看到了各种机械交织成钢铁长城的动人画面;似乎看到了清凌凌的湛河水从人们的心底流过;看到了鱼虾嬉戏、鹅鸭成群的美妙场景。那磅礴的气势、震撼的场面、似乎仍在进栓的书中展现,真让人感慨良多,正想和这些建设者们汗水流在一起,成为治理湛河的英雄。

       从他的《无品乡官》、《大潮风流》、《观音菩萨传》、《洪河赤子》等作品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风雷滚滚又小桥流水的进栓,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家碧玉和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的奇妙结合,一种天衣无缝的粘连。我们看到进栓用这些独立的文字,描绘出来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我这有些想不通,为什么那些杂乱无章的文字,到了进栓手里。他们竟如此妥帖的任其驾驭,幻化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来?真是有点莫名其妙。

       我翻开进栓的《新城美韵》,一组清新的文字跃入我的眼帘:

       五月,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当柔和的风吹来时,新城区的月季花绽蕾吐艳了,放眼望去,月季花已是繁花满枝,美不胜收。月季花的颜色五彩缤纷,有黄的,有红的,有粉红的,还有白的……它们舒展着花瓣,点缀着露水,阳光一照,亮晶晶,红彤彤的,鲜艳夺目,花儿在翡翠般绿叶的映衬下,格外迷人。

  看!那五颜六色的月季花,好像花仙子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引来了舞蹈家——蝴蝶,诱来了歌唱家——百灵鸟,招来了采蜜工——蜜蜂,一起为她歌唱。远看月季花,它像阳光中的一团熊熊烈火,又像鲜艳绚丽的晚霞。近看月季花,一簇簇美丽而娇嫩的花瓣,紧紧相连,那花瓣中间星星点点的黄色花蕊在风中抖动,散发出阵阵的清香,让人顿时心旷神怡,陶醉不已。

  新城区的月季长得又高又粗,成了树,成了林,茎呈深绿色,枝很密。枝上长满了坚硬的刺,像护身的武器。枝上的叶子很娇嫩,边沿有一些细小的锯齿,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涂上了一层油,光滑明亮。

  我无意走到月季花前,忽然发现了第一个花蕾,花蕾穿着一件绿色的外衣。又过了几天,一共有了六个花蕾,花蕾顶破了外衣,露出粉红的花瓣。一开始由最外层的花瓣向外伸展,整朵月季花终于开放了。花是粉红色的,像一个穿粉红裙子的少女。绿叶红花被晨光一照,又像一只粉红的蝴蝶在微风中扑打翅膀,翩翩起舞。我把鼻子靠近花朵,扑鼻的清香迎面而来,再仔细一闻,花香里还透着一股蜜一样的甜。

       月季花,穿着粉红色的衣服、绿色的裙子,在花丛中随风舞蹈。月季欢笑的阳光下,风儿不小心撞上它的美丽。月季花全身颤动,把一片花瓣抖落,像一处白光落地,照得风儿不知所措,只好窜上大树。大树沙沙作响,对风儿说:“月季花是光的女儿,虽然长在我脚下,心中却装满日月之光。”风儿豁然明白:日月在上,也在下;日月在天,也在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花的世界透着日月的光芒。

       月季花绽放在阳光下,没想到晴天白日间,雨跑到人间哭泣。泪水一大滴一大滴落入月季花心里,震得花房颤颤,发出阵阵悠远的声响,直达高山,直达蓝天。高山对雨说:“月季花是光的女儿,虽然长在湖畔,却心藏日月,光耀高山。”雨恍然大悟:花的世界原来是一个繁殖阴阳的世界,它们都放射着日月的光芒。

       我仿佛看到,日光远去,月季花谢幕的时刻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月季花绽放最后的笑脸,迎接上苍的礼物。雪花拥着月季花,一片接着一片,越来越多。月季花沉睡在雪花下,直到春天将白雪化为云去,日光又一次将花的世界点亮。风儿对白云说:“月季花是光的女儿,心藏日月,根连乾坤。”白云肃然起敬:难怪它清新空明,一身春光,久久绽放,被誉为“时间之王”。

       新城区的每一片土地都生机盎然,

       新城区的每一寸阳光都灵动跳跃,

       每一次呼吸都沁人心脾,

       每一次走进新城区都感受到自然的回归……

       谁也不曾想到深居内陆,还有这么一座富有特色的生态园林水岸新城——它的名字叫平顶山市新城区。

       ……

       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以前也没有少来新城区,也知道新城区很美,但我却说不出来美在哪里。进栓的描述,好像让我走进了传说中的极乐世界。进栓所写的美景不是来自他的双眼,而是来自他的心底。只有心地坦荡的人才能写出这种美景;只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才能懂得欣赏这种美景;只有把大美大爱藏在心底的人才能发现这种人世间少有的美景。

       进栓不仅是一个善于发现、善于描绘美景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位对历史进行缜密考证的学者。他考证的历史资料,都是有凭有据,从不想当然,也从不人云亦云。他所考证的《湛河探源》、《观音故里白雀寺》、《观音祖庭香山寺》,都是建立在非常缜密的史料基础上,所引用的资料都是当代最权威的资料。为此他多次泡图书馆、档案馆、访问了上百位了解情况的人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才有这几篇考证文章的问世。请欣赏他写的《湛河探源》:

       湛河发源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区西部的马跑泉村北,经徐洼、石桥营、井营、野王、焦店、阎庄、柴庄、姚孟、侯堂、西高皇,穿过市区直流东去,在叶县洪庄杨乡炼石店村注入北汝河,全长约50公里。

       湛河的历史清末以前是很清楚的,但近几十年来,在平顶山市地图上,从发源地马跑泉到侯堂的湛河上游标注为乌江河;《平顶山市地名志·河》:“乌江河,湛河上游的俗称。”续修《宝丰县志·河流》:“乌江河,发源于周庄镇马旗营村与新华区滍阳镇马跑泉村之间,水过余官营,向东流入平顶山市新华区境,经徐洼、石桥营、井营、阎庄、柴庄,至姚孟村东注入沙河……原河道位于湛河之北,两河流向大致相同,至平顶山市井营与湛河几乎汇在一起,井营以东又分为南北两条河,汇入湛河的位置约在神马集团厂院西边。1959年,修建白龟山水库北干渠,将湛河的中段河床南移,并将乌江河并入,加深加宽,从此乌江河、湛河合二为一,或说两河是同一条河。湛河侯堂以北的上游称为乌江河。”

       无论是平顶山地图把湛河上游标注为乌江河,还是《平顶山市地名志》把湛河、乌江河列为两个条目,注明乌江河就是湛河的上游,基本的一点是肯定的,这两条河实际是一条河,只不过上游叫做乌江河,中游以下叫做湛河。而《宝丰县志》的说法就很不一样了,湛河是湛河,乌江河是乌江河,这是完全不同的两条河,只是后来人为地把这两条河合二为一。《平顶山市地图》、《平顶山市地名志》和《宝丰县志》对湛河、乌江河的说法大相径庭,使本来应该很明白的事情,变得扑朔迷离,莫衷一是。因此,对其进行学术考察、实地踏勘,撩开它的面纱是非常必要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湛水出县北鱼齿山西北,东南流,历鱼齿山下为湛浦,方五十余步……湛水又东,于汝水九曲北,东入汝(汇入沙河再入汝水)。杜预(西晋人)亦以是水为湛水矣。”《平顶山市志·大事记·春秋》:“周灵王十五年(公元前557年)夏,晋荀偃、栾率军攻楚。楚公子格率兵与晋军战于湛阪(今平顶山市焦店乡井营以东、西高皇以西),楚败。”湛,即湛河,古称湛水。《通志·地理略》:“湛水之北,山有长陂〔宋本作阪(坂)下同〕,盖即湛水以为陂,故有湛陂之名也。春秋大事表亦云:春秋晋楚战于湛阪即此。”这几条历史文献资料,从春秋到西晋、南北朝,再到唐代,记述的主要是侯堂以西的湛水上游,所记均为湛水(河),丝毫不见乌江河踪迹。

       据《宝丰县志·大事记》:“西魏恭帝元年(554),析山北县之应城,置雉阳县。”“隋开皇十年(590),改雉阳县为湛水县。”雉阳县治应城,即阳城,就是后来的阳街。应城在水之阳,雉阳县(后改阳县)治所设应城是题中应有之义。隋开皇十年改湛水县,应是对境内的湛水而言。湛水源于县境,东西贯穿县境,设湛水县也是名正言顺的。在应城以北,和应城相对的正是湛水上游。时至宋绍圣四年(1097),哲宗皇帝颁诏为香山寺土地划四至:“东至大龙山为界,南至蘸(湛)河为界,西至小龙山尽头南北古道为界,北至柳隔石桥东西古道为界。”此处所指湛河,正是从马跑泉到焦店这一段,即湛河的上游。这些古代文献证明,从南北朝到北宋,乃至元代,湛河的上游仍叫湛河,没有乌江河的俗称或别名。

       清道光十七年(1837)《宝丰县志·桥梁》:“湛水桥二座,在城东南,一在焦家店,乾隆年邑人王诠独建,有邑绅李海观碑记。一在野王庄,嘉庆二十四年(1819)监生翟振基等倡建,有廪生董自泰碑记。”野王、焦店在井营东侯堂西,属于湛河(水)上游。时至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湛河上游还称为湛河(水),尚无乌江河之名。湛河上游的石桥营,西寨门濒临湛水,寨门楼上方石匾,中间镌刻斗大“湛溪”二字,右上方竖行镌刻“石桥营”三字,左下方落款“大清咸丰十一年”(1861)。石匾上的“湛溪”,就是指湛河,因处于湛河上游,河面不宽,故称其为溪。乡人朴实,不以溪小而嫌弃,故以湛溪称。此匾证明,直到150年前,湛河(水)的上游还是名为湛河。

       从古至今,湛河(水)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年,上游都叫做湛河,没有乌江河的别名俗称,至少在150年前的咸丰十一年还没有。那么,湛河上游什么时候开始叫做乌江河呢?至今没确切的文字记载,一般的研究推论,认为是在清末民国以来,大约百年间。湛河上游改称乌江河的根据,亦不见历史文献记载,1992年版《平顶山市地名志》云:“盖因河中有乌色礓泥称之。”湛水的得名,据同一志书云:“因水质清湛而得名。”湛水得名体现的是河水共性,乌江河得名体现的是上游特点,但在河道多次疏浚后,乌色礓泥早已不存,河水也因污染而浑浊不清。

       梳理历史文献,从马跑泉到侯堂的乌江河,就是湛河上游,两千多年来一直名为湛河,只是近百年来才叫做乌江河。至于“原河道位于湛河之北”的说法,似乎无法证明乌江河的存在。实地勘察,湛河以北青石山以南并没有河流,在青石山北有一条小河,源头在香山与小龙山之间,山水顺山沟南流,至青石山北坡山脚折向东,经连庄村南向东流,这条小河名叫脚河。据当地民间传说,三皇姑妙善(观音菩萨)从香山寺出来或上山,经过这里总是要在此洗洗脚,因此名为脚河。脚河东去,有两条小溪流汇入,一是源于边庄、胡庄之间的小溪,二是源于西武庄的小溪。至井营村东北,脚河斜向东南,再向东逐渐汇入湛河。脚河与湛河相近,流向大致相同,但不是乌江河。

       春秋之后,战国、汉魏时代的湛水之利,从蒲城店遗址及寺岗遗址(在大营北、贾庄西)反映该时代社会状况的出土文物,可见一斑。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出任鲁阳(治所在今鲁山)太守,注释三国曹魏桑钦所著《水经》成《水经注》。于《水经》之“汝水又东南,过定陵县北”下专述了湛水,称“湛水出犨县北鱼齿山西北,东南流,历鱼齿山下,为湛浦,方五十余步。”然后引述了《左传·襄公十六年》湛阪之战的文字。再后曰“湛水又东南经蒲城北”,“昆阳县北有蒲城,蒲城北有湛水者是也”。当时的“犨县”在今鲁山县张官营镇前、后城村;“蒲城”即上述蒲城遗址之所在;“昆阳县”即今叶县县城。“湛水出犨县北鱼齿山西北,东南流”,大致方位不错。但从“历鱼齿山下,为湛浦,方五十余步”看,《水经注》所称“鱼齿山”不是后来一般所言滍水南岸今已不存的湛河区曹镇乡宋寨村西南北走向之人工黄土岭,而是指滍水北岸东西走向的一列似鱼齿样的山头,包括滍阳故城西的应山、滍阳故城东的郑营南山,以及锅底山、姚孟寨山、北渡山等。这一列山包是湛水与滍水的分水岭,岭南为滍水,岭北为湛水。在岭北湛水上,西起井营东至大营一带,因地势低洼,形成一些断断续续常年积水的水面,称“湛浦”。“浦”者,积水成潭者也。郦道元点出的一处湛浦“方五十余步”,其实不止此一处,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第一次湛河治理前,人们还把这一带称作“湛河洼”。湛河洼除了接收湛河上游来水,主要汇聚了从北山坡即“湛阪”下来的二三十道小沟溪。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湛浦积水,民间才给湛河取了一个“乌江河”的俗称。本地方言对河中深潭积水所呈现出的深蓝颜色,往往用像“乌靛”一样来形容。“乌靛”意为深蓝到有墨色的样子,与文人笔下形容纯净而深邃的湖、海之水谓“湛蓝”,是相通的。

       待到隋朝统一南北,隋文帝于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西魏、北周时于应都故城所设滍阳县为“湛水县”。应都故城西临应水,南滨滍水,虽北距湛水不远,但并不在湛河流域之内,而隋朝竟以“湛水县”名之,足见湛水之利影响之大。“湛水县”这个名字,用了15年,到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将湛水县改为犨城县,县治仍在应都故城。此后,唐宋两代,湛水的灌溉之利仍发挥着不错的效益,蒲城店遗址作为湛河流域的重要聚落,照样繁盛。明清时期,湛河的灌溉效益有明太祖命人在湛河流域广开屯田为证。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元璋特下诏书,命总兵葛川率其部属到河南汝州大兴屯田。葛川在汝河、沙河流域布下七十二座屯垦营盘。这七十二座军屯营盘,在明代为军事编制,虽分布在各县地面,但不归所在县管理,而直属军事机构汝州卫;入清转为农村编户,仍归汝州知州衙署统辖。流传至今位于汝河、沙河之间的湛河流域以“营”字为名的村庄从上游到下游有马旗营、余官营、肖营、石桥营、校尉营等十三座,约占七十二营的1/6。可见湛水在明清两代灌溉之利仍不同寻常。

       ……

       作为一个平顶山人,没有人不知道湛河,可以说湛河是平顶山市人民的母亲河。可湛河源自哪里,流经那里?又是如何从涓涓细流变成了奔腾东去的湛河?这段被淹没的历史,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进栓的文章填补了空白,给平顶山人找出了一个明晰的答案。

       进栓是一个勤奋高产的作家,也是一个文风严谨的老学究。他写的文章看似随手拈来,其实读起来却余味无穷,这些年来他著作颇丰,几乎涉猎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它的《新城美韵》,更是他在重病之际潜心打造的力作。整本书气势恢宏,气吞山河。大江东去又不失小桥流水;既有豪放剑客的冲天长啸;又有小家碧玉的浅吟低唱;既有来自苍穹的天籁之音;又有新城民众的狂舞欢歌。新城美韵美在平顶山广大民众的灿烂笑颜里;美在平顶山大众的心里;美在远方来的朋友的目光里。进栓不是园丁,可他写出的花却比园丁种出来的花更灿烂;进栓不是城市美容师,但它描绘出的城市美景更让人流连忘返。新城的美景已经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他的文章是从心里流出的,让我们读起来就觉得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灵与肉的碰撞。它会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融入新城区的美景之中,徜徉幻化在美景之中,达到天与人的合二为一。

       读进栓的文章,就好比细品一杯香醇的美酒。初品并没有什么特别,仔细品来,才觉得芬芳四射,沁人肺腑,好像那种隽永的味道不仅深入你的内心,好像也浸入你的骨髓之中,让你长久回味。那种味道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随便写了几句,不能算作序,算是我对进拴老弟的祝福。

       用一首诗作为结尾:


       包含深情写新城,

       西湖碧水东方红。

       浣纱西施不思归,

       范蠡长萧鸣夜空。

       地上天堂数苏杭,

       人间美景算平顶。

       霓裳一曲情未了,

       大风歌扬势若虹。


       屈江北说:

       进拴弟出身寒门,饱尝生活艰辛,生活在最底层,更了解平民疾苦。生活这部百科全书给了他厚重的知识积淀,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都应该感谢生活,因为生活才是他真正的老师。

       他的创作路子很宽泛,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报告文学都能涉猎,而且卓有成效,属于高产型作家。

       文如其人,这话不假。细读他的作品,都有一种直面人生,横陈其概的感觉。写景状物,不吝华词,大赞大叹,尽情挥洒,言犹尽而意未酣,物已现却情未了!而且多用排比句式,夸张中坦露,挥洒中言情,读来韵味浓烈,诱人且多感怀;写人叙事,表意直观,妙语连缀,淋漓酣畅,快人快语。奔放而不失细微,朴实中透出灵气,而且善于刻划人物内心世界,借物咏志,直抒胸意,很容易让人对号入座。特别是一些报告文学作品,宏扬正气,鞭挞丑恶,爱憎分明,直言不讳,字里行间透出柔肠侠骨和一个耿直汉子的人生价值观。在他的笔下,有叱咤风云的弄潮浪子;有栉风沐雨的民企老板;有忠贞不屈的村野乡姑;有纸醉金迷的贪官污吏;有忠厚朴实的山村农夫;有迷途知返的回头浪子;有甘为人仆的党内高官,也有为民请命的古代下僚;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惊天的事件,一波波扑面而来的改革大浪,一曲曲醒世喻人的和谐乡音,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生活画卷,一桩桩悬而未解的当代公案,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满真情爱意的生活长卷和一个当代作家的审美观点和社会责任。

       因为他的作品太多,实在不能逐一评论。虽然我熟知他的作品像熟知我自己一样,但他对生活的解读的玄妙,对社会感知的深邃,对人间美好的讴歌,对丑恶现象的痛恶是我这个挚友也不便妄加评论了。

       程鑫惠说,老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一有空闲就进城、上省、进京,拜名家为师,聆听教诲。他也曾南下上海进复旦大学,北上京城进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进一步夯实了以后的创作之路。 

       有志者事竟成。1979年冬,进拴在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在《山西日报》发了一篇文学评论《喜闻“土豆”泥香味》,《豫西文艺》发了一首诗。接着,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和屈江北合写的现代戏《抓阄分娘》剧本 ……直至现今在各级报刊、电台、出版社、网络传媒发表作品两千多万字,其中有123篇(部)作品在国家和省市获奖。并当选为平顶山市作协副主席、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 

       有喜就有哀,有苦才有甜。别看郭进拴西装笔挺,走南闯北,在天上飞来飞去,在文化界场合人五人六的,想当年坐在羊群旁看书,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作,甚至跑到砖瓦窑上,借窑火看书。投稿跑到郑州,夜宿街头,被巡警抓住打了一顿,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也被小偷掏走,他只有一路讨饭到洛阳。住不起旅社,就偷扒一辆过路车到白沙,跳车时磕得头破血流昏死在路边……

       世上一般人得道后总爱夸他的“过五关”怎么怎么?闭口不谈“困麦城”如何如何?进拴却不,他从不隐瞒自己屡败的不光彩战绩,他在《痴梦难醒》一文里曾写道: …… 

       写啊写,把稿子投遍了全国各地的大小报刊。其中有一次就用牛皮纸糊了85个大信封,投出了共计178篇(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故事、剧本等,用一个大包袱包着,背到了临汝镇邮电所,惊得收发员大叫一声:“我的娘呀!你是疯了,一次寄这么多?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种干家哩!”

        写《抓阄分娘》时,我们五天五夜没合眼,一天只吃两顿饭,后来我们把这个剧本复写了100多份,投遍了全国所有群众文艺类和剧本刊物,最终才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我写啊写,手写肿了,头发写稀了,身子写瘦了,只有稿纸在一摞一摞往上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千辛万苦写了书,又东抓西借、负债累累,自费出书,卖书还债。这不是痴,不是傻是什么?可咱就是这种人,不怕别人笑话! …… 

       这就是郭进拴“痴文”的执着和不屈不挠的“韧性”。 

       若他没有这种执着和屡败屡战的韧性,何有今日之成就呢?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关于打造鹰城作家群的调研与思考【三】

下一篇:关于打造鹰城作家群的调研与思考【一】





相关内容

作家郭进拴传奇

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2024-05-21
作家郭进拴传奇
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

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2024-05-17
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