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零八】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22

时间: 2025-08-25 09:12:07

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零八】


罗萌:《聊斋》可能是被再利用得最多的古典文本之一,作为古典文学专业研究者,成老师怎么看刀郎对《聊斋》的运用和演绎?《聊斋》的当代价值是什么?
成玮:《山歌寥哉》中只有五首歌(《罗刹海市》《画壁》《珠儿》《翩翩》《画皮》)对应《聊斋》同名篇目,其他都不以《聊斋》作为直接故事来源。刀郎以主题聚焦、故事剪裁等方式对《聊斋》做了很大改编,比如《罗刹海市》。其中比较多用的方法,是通过转换故事视角让故事焕发新意。例如《聊斋》原作《画皮》中,那个画皮扮作美女的恶鬼,是一个被打压、被恐惧的对象,但刀郎的同名歌曲,改从恶鬼的角度出发讲述,就引出了“世上少见有心人”的慨叹。《画壁》《珠儿》用的也是同一手法。《聊斋》确实是当代被运用得很多的文本,人们讲到超自然的神异故事时,很容易会想到《聊斋》。正因为是超自然故事,所以虽带有蒲松龄的个体感受、现实感受,但并不是与现实黏皮带骨地呈现,这就使得再阐释的空间更广泛,今天的人们重述时,容易注入新的内涵,我认为这是《聊斋》在当今的价值。
罗萌:在当下舆论中,刀郎的音乐和他“先抑后扬”的人生故事一样让大众喜闻乐见。有文章戏谑地把这个叙事称为“复仇文学”,也有文章批评这种用“复仇”“爽文”逻辑“绑架”音乐的导向。无论“复仇”是否真的存在,似乎都不能否认,“复仇文学”一定程度辅助了刀郎音乐的传播。三位与谈人怎么评价“复仇文学”的社会能量?
毛尖:刀郎封神后,各路人马对刀郎做各种解释,其中最多的,就是为他辩解,他不是复仇,类似,“他需要向那四个人复仇吗,他都天兵天将了”。确实,当下而言,刀郎风头也一时无二,不过,我倒是觉得,说刀郎复仇也没什么不好。鲁迅还复仇呢,不仅复大仇,还要复小仇。其实我蛮喜欢复仇这个概念的,尤其因为我一直做电影,当代一大半影视剧的叙事靠复仇建立,睚眦必报也没什么不可以。在浩浩荡荡的刀学领域,复仇这个概念绝不至于窄化刀郎,相反,可能召唤更多听众入场,而且,复仇文学显然也帮他加固了粉丝基数。说到底,活到十八岁,谁都有一个仇要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零七】

下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零九】





相关内容

作家郭进拴传奇

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2024-05-21
作家郭进拴传奇
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

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2024-05-17
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