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中国工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如火般的赤诚

  • 编辑: 陈子才
  • 来源: 黄石日报
  • 点击: 97537

时间: 2023-02-20 09:32:44


2月18日,长篇小说《钢的城》研讨会暨中国作协黄石采风行活动在黄石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人民文学出版社、《十月》杂志社、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办,中共黄石市委、黄石市人民政府、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共同承办,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义勤,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十月》杂志社主编陈东捷,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陶宏家,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作家徐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杨庆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张莉等3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影视从业人士,相聚美丽的黄石,就整部小说展开深入研讨。

长篇小说《钢的城》是黄石作家罗日新创作的一部工业题材现实主义作品,分上下两部,共53万字。小说作者罗日新,曾是大冶钢厂的技术员、分厂副厂长。上世纪90年代初下海,仍从事钢铁行业。他概括自己的大半生为:炼钢、卖钢、写钢。他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多年,曾发表短篇小说、散文等多篇,现为中国作协会员,黄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小说从1994年底的一场普通工人的婚礼写起,写钢厂的劳模、改革者和普通工人三代人在钢厂改革转型、资产收购并购以及贸易战中的故事。小说生活扎实、视野开阔、充满理想主义者的情怀,既写出了百年钢厂的生存韧性,也塑造了工人群体的心灵雕像。自出版发行以来,《钢的城》广受全国读者关注,入选了包括中国好书月度榜、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2022年年度榜、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度二十大好书等好书榜单,还入选了中国作协“迁徙”计划,获得了湖北省屈原文艺奖。截至目前,《钢的城》已加印五次,总印量超过3万册。

研讨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开幕会,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义勤,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陶宏家,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常务副总裁王文金,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十月》杂志社主编陈东捷,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文坤斗做精彩发言。

第二阶段为专家学者和嘉宾就长篇小说《钢的城》进行评论和研讨,对长篇小说《钢的城》的思想价值、美学特质、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主持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杨庆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张莉,武汉大学教授叶李文,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刘大先,鲁迅文学院的常务副院长徐可,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光明日报》杂志社评论部副主任饶翔,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岳雯,长江电影集团董事长陈敦亮等对长篇小说《钢的城》进行了评论阐释,为作家在创作态度和方法上提供了启迪和借鉴;为开拓延伸作品的文学价值,推进影视转化,实现扩圈和跨界传播上助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钢的城》紧扣时代主旋律,生动讲述了中国钢铁工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砥砺奋进、再创辉煌的故事,彰显了中国改革的克难攻坚、一往无前的使命担当,展现了中国工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如火般的赤诚。

从《钢的城》到“钢的城”

用生活积淀书写文学故乡

长篇小说《钢的城》,以大冶钢厂为原型,既讲述了钢厂改革转型、资产收购并购以及贸易战中的故事,也展现了“钢的城”“钢的人”在时代发展浪潮中锐意创新、永不言败的奋进精神。

作者这样描写《钢的城》:

临钢有百年历史,前身是晚清洋务运动中,总督张之洞主政湖北时兴建的汉阳铁厂,也是当时清政府治下惟一的新式钢铁企业。后来盛宣怀任经理时,奏请清廷,合并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改为官督商办,成立了汉冶萍铁厂矿有限公司,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中间有一段时期曾被日本人控制,抗战结束之后才回到中国人的怀抱。一九四九年之后,钢铁厂重新兴盛,位居中国八大特钢企业之首,有“共和国工业摇篮”的美誉。这摇篮里,有数万名工人、数万个家庭,由此又衍生出为这数万家庭服务的行业:医院、学校、托儿所、菜场、商店、电影院、广播站、邮政所、银行、饭馆……钢厂于是成了钢的城。

稍对黄石这座城市有所了解的读者,一眼就能看出,作者笔下的《钢的城》,就是黄石这座“钢的城”。

作为华夏青铜文化和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黄石是一个有着近4000年矿冶文化、被称为“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城市;是一座与湖广总督张之洞有着不解之缘、被称为“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的城市;是一座毛主席骑着毛驴都要来看一看、被称为“华中工业粮仓”的城市;是一座依山傍水襟江环湖、被称为“百湖之市”“江南明珠”的城市。

黄石的历史是炉火点燃的历史,黄石的文化是钢铁炼成的文化。深厚的工业底蕴,使黄石具有了独特的城市气质和文化基因。

作者罗日新,出生在黄石,生长在黄石,他早年曾任大冶钢厂技术员、分厂副厂长,上世纪90年代初下海,但仍从事钢铁相关行业。他概括自己的大半生为:炼钢、卖钢、写钢,“钢厂”和“钢城”早已融入到了他的血脉之中。

“黄石是我的故乡。钢铁人有句话,说一块铁只有在熔炉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一块好钢。对我来说,黄石就是我人生的洪炉。因为有黄石,有大冶钢厂的生活经历,才有《钢的城》。”罗日新说。

就像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乡村,梁晓声的东北,迟子建的冰雪北国,刘震云的延津世界,毕飞宇的苏北水乡……黄石这座“钢的城”就是罗日新的文学故乡,在生活的积淀中,他深情地记录着“钢的人”,书写着“钢的城”,小说中还出现了不少真实地名,如东方山、海观山、四门、黄思湾、工人村等。

《钢的城》的故事,就是“钢的城”的故事。在长篇小说《钢的城》的扉页中,罗日新写有这样的献词:“献给我的父亲罗宝山和大冶钢厂的兄弟姐妹”。

阅读《钢的城》,更好的方式是走进“钢的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说,“《钢的城》是一本和钢铁行业和工业有关的书,是作者罗日新半生从从业经历和创业生涯的浓缩和延伸,也是他献给他的家乡黄石,献给哺育他成长的大冶钢厂的文学战歌。这是一本贴着生活写、贴着人物写的小说,有画面感、有戏剧性,很好读,也很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有读者把这本书称为工业版的《人世间》,我觉得这种评价也很准确。”

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文坤斗说:“如果说黄石的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新中国工业史,长篇小说《钢铁城》就是读懂这段历史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以钢铁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为切入点,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进程,体现出黄石人民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的担当情怀,盛赞了黄石人民开山掘矿的创业精神,唯心求变的创造精神,不惧锻造的奋进精神,浴火重生的超越精神,充分展现黄石工业之美、工厂之美、工人之美。”

在阅读《钢的城》之后,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岳雯对于黄石这座城市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和好感,但同时也有两个问题时刻缠绕着她,“会去想临江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黄石和临江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来到黄石之后,岳雯有了更多感触。她说:“黄石是临江的各种投影,但是临江也不完全等于黄石,它是在黄石的基础上用心灵构建出来一个完全新的东西,它里面能看到影影绰绰黄石的影子,但是也不完全。所以我觉得文学和城市里面它有一个文学和城市互相成就,互相成全,互相滋养,互相丰富,到一个更伟大的境界过程,这可能是《钢的城》对于我们这个城市一个更重要的意义。”

致敬“钢的人”

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奋斗历程

小说的核心是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物,人物的核心是情感。

“近年来,中国文学在讲述钢铁行业故事方面,涌现了一些重要的作品。而今天我们研讨的罗日新的《钢的城》,无疑又是钢铁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最新收获,给了我们新的惊喜。这部反映工业战线、钢铁战线辉煌历史和现代转型历程的优秀现实题材长篇小说,为当代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繁荣作出了新的贡献,呈现了崭新的审美经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义勤认为,长篇小说《钢的城》,有三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钢的城》以宏大的视野、史诗性的品格、全景色的再现了钢铁行业波澜壮阔的改革、转型、发展、重生的历程。这是一部钢铁人书写的关于钢铁的百科全书,是表现钢铁行业奋斗史、创业史、发展史、改革史、转型史的力作,既书写了钢铁行业与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关系,书写了钢铁行业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也深刻表现了钢铁行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阵痛、血泪、牺牲、奋斗、裂变、挣扎和困惑。

二是小说用心用情,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几代钢铁人的形象,展现了钢铁人的创业史、心灵史、奉献史,这是一部向中国百年钢 铁史,向一代代钢铁人致敬的优秀长篇小说。“这些人物有性格、有个性、有矛盾、有挣扎,小说不是简单化的、脸谱化的去写人物,而是立体性的去挖掘去呈现,因此这些人物都站立在小说中,可以跟读者对话小说,因而具有非常强的人性的人学的魅力。”

三是这部小说多线索多结构推进。从日常生活和个体命运入手,表现宏大主题和时代命题。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张莉认为,《钢的城》是全景式的写作,重拾了我们中国钢铁工业民族企业的这样一个身份,让我们重新开始认识;在讲述改革者故事的同时,带来了很多写作手法上的可以借鉴的地方。

“我觉得《钢的城》应该写到了改革者,还有普通工人的精神困境,提及了大时代中国人的价值问题”武汉大学教授叶立文说,这部作品当然是继承了共和国文学,尤其像草民那一代作家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是全景式再现钢铁工业的发展概况,具有自觉的史诗追求。与此同时,《钢的城》又和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小说接轨,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改革人物形象,也表现了激烈的新旧观念斗争和分享艰难的这样的一些道德主题。

“这部小说叫《钢的城》,作者所写的也是这个因为钢而兴起的城市。我觉得作者同时也给予了钢铁的这种百折而不饶,久死而重生的这样创业精神,所以这部小说我更认为他是一个有困难的小说。他协了整个钢铁行业,以临江钢铁为代表的整个钢铁行业的时代困境和规划,写了企业管理者的命运里程,更写的产业工人的坎坷和布局的奋斗。”《十月》杂志社主编助理、《钢的城》责任编辑谷禾说。

《福建文学》石华鹏说,“深深打动的是小说中的人物,是小说表现出来的这种年代感,我现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年纪大了之后,很喜欢看具有年代感的作品,比如说《父母爱情》这部《钢之城》我就想到了一种年代感,90时代的国有大厂,厂子里面形成的各种文化,可能在今天消失了。但是作品里面重视这段回忆的时候,这部小说就具有时间的悠长的味道,我觉得这部小说出来,这部小说有这个,90年代的生活感扑面而来。”

在研讨会的会场之外,更多的读者也从《钢的城》中看到了自己过去奋斗的身影。17日,在央视《读书》栏目和作者罗日新访谈时,一名大冶特钢的工人等待在现场,凝望着正在拍摄、记录的报道组。他告诉记者,他是罗日新昔日的工友,在阅读《钢的城》后,他看到了自己多年前的生活、工作和奋斗,“写的挺好的,我想等待他们拍摄结束,和罗日新打个招呼。”他说。

罗日新介绍,在《钢的城》出版发行后,不少昔日的工友也曾联系过他。“他们读到我的书,都在对号入座找自己,有的哭,有的笑,有的还忍不住八卦……”罗日新说,这些难忘的人和事,正是自己创作灵感的源泉,艰难而漫长的写作中,正是因为想到他们,他才坚持写了下来。”

铸造“钢的魂”

用崭新的历史视角解读城市和人

从微观的视角看一座城市,“钢的城”中,凝聚着“钢的魂”。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杨庆祥说,“来黄石之前,对黄石完全不了解,对中国的钢铁文化了解也非常少。通过对《钢的城》几次的阅读,我对钢铁文化,对钢文化,对湖北黄石这个地方产生很大的兴趣。”杨庆祥认为,《钢的城》是现象级的作品,它是工业题材加改革小说的合体,书中讲述的故事为改革提供了方法论,提供了新的历史叙事视角。

武汉大学教授叶李说,“我觉得这是一部真正的具有了在世界中的中国的视角的中国故事,而这一部分很明显是在《钢的城》的下半部分当中体现出来的,就是中国的工业产品怎样走向世界,并且在世界大国的博弈当中怎么样去具备自己的话语权和自主权。那么另外这也是一个展示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理想,中国力量以及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历史主动性的中国故事。而且这也是一部站在文学文化交叉地带的具有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历史认识价值和度量的理想主义的厚重之作。”

《作品》杂志社主编王十月说:“他这个小说中间还有一点是特别好的,因为他是写钢铁这样一群人的生活,上午的发言,我们就能感受到钢铁人那样的一种东西,你就能够特别理解他的小说中间那些人物的个性性格,加上我们湖北人本身就有那种出力的那样一面,湖北人就是身上就有这样的一种东西。”

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刘大先认为,罗日新的作品是很优秀的作品,在工业题材、历史叙事和美学风格上有独特之处。“他既写了改革者的奋进也写了失败者的挣扎,同时也写了革新者的尝试,写冰冷的历史语境,但是也写了历史中的温情和体恤。他的整体洋溢的风格其实是一种刚健有力,厚德载物,不以物系、不以己悲的这种强力的壮志格调。他的叙事手法非常娴熟,他的可读性比较强,这是总体的一个表现。”刘大先说。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陶宏家说:“《钢的城》以饱含深情的闭目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将大刀阔斧、不计后果改革的易国兴,不屈不挠、重情重义的实干家祝大昌,还有一大批普通工人都刻画的可亲、可敬、可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形象而深刻地诠释了钢之魂、刚柔相济、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精神,这种精神融合了家国情怀、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也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罗日新说:“黄石是我的精神原乡,是我生命最重要的部分。《钢的城》是我为故乡写的书,如果这本书可以为黄石竖起一块牌子,让更多人来了解黄石,继而爱上黄石,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罗日新认为,作家有一个责任,就是为我们的时代来保留记忆,或者说为我们的民族保留记忆,“我热爱生活,从生活到文学,我会不断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去追求,去探索。”

长江电影集团董事长陈敦亮表示,小说的生活扎实视野开阔,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既写出了百年钢厂的生存类型,也塑造了工人群体的心灵雕像。这些人物都有过去,也符合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逻辑。从他们的身上叙写出了怒火刚发的百味人生,可歌可泣,令人热泪盈眶。这个小说可以说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魅力和品质,解决了钢的人,钢的城,钢的魂。“我们认为它具有改编成电视剧的一个潜质,改变的难度不大,我们判断有可能成为一部精品的力作。”


(责任编辑: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展现中国工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如火般的赤诚,作者:陈子才,来源:黄石日报,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19/c403994-32626740.html)

上一篇:第十二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举办

下一篇:叶兆言《仪凤之门》:描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乘之作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内容

叶兆言《仪凤之门》:描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乘之作

叶兆言长篇小说《仪凤之门》研…

2023-02-22
叶兆言《仪凤之门》:描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乘之作
一位努力“笨”跑的新写实主义作家

近日知名作家刘震云做客某平台…

2023-02-24
一位努力“笨”跑的新写实主义作家
纪红建新作《彩瓷帆影》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

近日,作家纪红建的全新力作《…

2023-02-27
纪红建新作《彩瓷帆影》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
朱秀海:元宇宙的文学书写是一片广阔蓝海

随着ChatGPT与《三体》等科幻…

2023-03-01
朱秀海:元宇宙的文学书写是一片广阔蓝海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