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OR“消费节”? 细数六一节里家长烦心事
- 作者: 全息网编辑
- 编辑:
- 来源: 未知
- 点击: 132
时间: 2012-05-30 16:30:31

儿童节还是敛财节?
“六一”前夕,福建省泉州市一些幼儿家长反映,同属泉州市蓝天幼教集团旗下的泉州市丰泽区蓝天幼儿园、泉州市第三幼儿园及南安市洪濑第二中心幼儿园,借“六一”之名向家长发动捐款,并将写有捐款名单的大红纸张贴在教室墙壁上“公示”。
借机敛财本就不妥,而将捐款名单公示更为不该。“你们家好小气,只捐了xx元”、“我爸爸比你爸爸有钱”。小伙伴的奚落甚至比大人的责骂更让孩子在意。“掉以轻心”,随手意思的家长不免要让孩子受到这样的伤害。而有“先见之明”,出手大方的家长,恐怕不免打落牙齿活血吞。
#p#副标题#e#
高昂的六一消费
消费者一边喊“贵”,一边还是要选贵的买。在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本市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及用品的价格明显走高。而家长们在“最好的都给孩子”的心理作用下,消费还是挑贵的买,这样更助长了儿童消费的高端化趋势。
买贵是出于爱,但孩子真的就能感受到吗?回想在父母膝下的快乐时光,有谁能记起父母曾送过的昂贵礼物?我们所记住的,只是那些点点滴滴的关爱。过分的物质给予并不一定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心,反而可能误导孩子将物质与亲情画上等号。
#p#副标题#e#
“一次性”演出服
学校集中组织“六一”文艺演出活动,为了表演美观,学校统一购买服装。当学校通知家长交服装费时,家长交钱购买。遗憾的是,学校统购的服装质量实在难以恭维。
掏钱让孩子们在舞台上“臭美”一下,相信每个家长都会乐意。但如果服装太劣质,这钱花的就有些冤枉了。孩子很天真,但并不傻。家长的抱怨和那件再也穿不上的演出服,都会让他们暗记于心,并将怀疑投射到老师身上。面对“骗子”老师的教诲,你让他怎么去相信?
#p#副标题#e#
儿童礼物成人化
在大型儿童玩具批发零售市场发现,市面上销售的儿童玩具存在成人化倾向,甚至有黄色、暴力成分,家长们送孩子礼物多豪华“大手笔”,而不考虑是否合适。受社会环境影响,孩子天天“被”长大。
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有一种希望赶紧长大的急切感,拥有超越其年龄的玩具对他们来说有种自我满足感。家长应依照孩子的性别、年龄及个性特征选择玩具,玩具本身是没有度的,要依靠家长把握和引导。
#p#副标题#e#
节日攀比风
刘先生6岁的儿子成成与隔壁的壮壮在同一所幼儿园。去年过“六一”儿童节,刘先生带着儿子去公园玩,并吃了肯德基,回来后算了算,花了不到200元。而隔壁的壮壮跟着爸爸妈妈到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玩了一次,花了3000多。看着壮壮神气的表情,儿子羡慕的眼神,刘先生心里还是真有点不自在。
孩子间的攀比心自然需要警惕,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只要咬咬牙还能承受的,谁会忍心“教育”孩子不要和小伙伴比?儿童节日里无形中刮起的攀比风,让经济条件一般的家长颇感无奈和压力。
上一篇:六一儿童节挑战自己:学说绕口令
下一篇:一起重温70后经典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