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重温70后经典零食
- 作者: 全息网编辑
- 编辑:
- 来源: 未知
- 点击: 161
时间: 2012-05-30 16:30:23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这一天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童年的“精华”,所以也过得异常“隆重”。学校会搞大型的游戏或活动、家长会送礼物、陪孩子游玩等等……如此多彩和丰富,虽远比70后过的儿童节要精彩得多,但在70后眼中最美的儿童节,只有那逝去的记忆中留下的温馨——暖暖的阳光、甜甜零食、简单的玩偶……
那个时代物资比较匮乏,记忆是黑白的,但童年是彩色的,仍然有很多值得集体回忆的东西,比如好吃的零食。儿童节到来,让我们一起一一细数吧。
经典之一:烤红薯
对于70后来说,最常吃的肯定是烤红薯莫属的,不过当时的烤红薯大多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当成好吃的零食。以前物资短缺的时候,米饭不足只能靠红薯填肚子,现在却相反了;很多小孩都不愿意吃饭,都把零食当饭吃。偶尔在街上遇到卖烤红薯,总会忍不住买,那段艰苦有快乐的童年依然记忆犹新……
经典之二:水果糖块
小时候有糖吃已经很满足了,那时候的糖果并不像现在包装得新颖独特、富丽堂皇。那时候的糖块是不带包装的,两分钱就有1小把,还有各种性状和味道,有圆的、方的、三角的,草莓的、橙子的……只可惜,现在的糖果更多样了,但曾经的味道却找不回来了。
经典之三:哨子糖
应该是最早将零食和玩具结合在一起的食品了,又可以吃、又可以玩。相信70~80的人都吃过这种糖,而且经常会比谁吹出最响亮的声音。这种红极一时的糖果,现在好像买的人也比较少了,但依然是我们心目中的经典零食。
经典之四:宝塔糖
严格来说,这种并不算零食,而是一种驱蛔虫的药。但因为口味甜甜的,所以让人很喜欢吃。在那个年代蛔虫病非常普遍,为了不让小孩拒绝吃药,所以把驱虫的成分制成了淡黄色、像宝塔一样的糖果,就是这种宝塔糖。那时候的小孩都很乐意吃。不过到80后的年代渐渐就没有了,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得卖?
经典之五:米通
米通又叫米花糖,在七八十年代几乎是家家必备,尤其是到了过节的时候。非常的松脆可口、入口即化,又不粘牙。算得上时当时膨化食品的“老大”。到现在还是非常的受欢迎,只是现在都非常商品化,自家做的已经很少了,已经没有捧着大米热热闹闹做米通的情景了。
经典之六:橘子汁
上世纪80年代读小学时能用水壶罐一壶橘子汁是很小资的。因为大多数同学的水壶里是凉白开。商店里的橘子汁封装在一个个类似啤酒瓶的玻璃容器里,糖分很高,可以零打,也可整瓶买回,用时倒一点在杯中加开水稀释,省着点可以喝半个夏天。当然鲜亮的颜色都是色素,痛快完后少不了伸个黄舌头出来吓人。
经典之七:米汤
米汤是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脑子里饮料概念的雏形。米汤就是煮饭煮到半熟时饭锅里的米汁。一小碗浓浓的米汤,奶白色,放几颗盐,味道和营养都不错,可以和如今的牛奶相比。
经典之八:汽水
70后对北冰洋汽水会有种特殊的感情。那时市面上最主流的饮料就是北冰洋的橘子汽水,浓度高、气也很足,卖0.15元一瓶。夏天,拿出瓶冰镇北冰洋汽水,咬开瓶盖,两口下肚,再打了个夸张的饱嗝,没有什么比这更爽的享受了。可乐是什么,还没什么人知道呢。
经典之九:麦乳精
麦乳精是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速溶性含乳营养固体饮料,里面有牛奶、奶油、麦精、蛋粉等,用红白色的铁罐子包装,是那个时候最高级的营养品,一般是冲水喝的,但很多孩子经常背着父母偷偷干吃,因为这样吃比冲水喝味道更浓。
经典之十:糖水罐头
最早出现的糖水罐头是糖水蜜橘,密封在一个1升装的广口玻璃瓶里,其实就是白糖水腌橘子瓣儿。70后出生的孩子虽然对糖水罐头并不陌生,但是他们也只有在生病时才有机会吃一次。吃完后,瓶子洗洗还可以装蟋蟀玩,或者回收换钱。后来又有了糖水荔枝、菠萝和黄桃。
下一篇:属于80后童年的经典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