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夯苗寨响起陕北腰鼓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49
时间: 2012-06-07 22:30:28
打安塞腰鼓,没有一身真本领是行不通的。
众多游客争相与刘爱国合影。
??湘西大山里的早春气温略带着一丝寒意。然而,中国鼓乡湘西的德夯苗寨人声鼎沸。
??作为湘西著名的民俗风情旅游区,游人较多,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逢年过节双休假日,游人如织,已司空见惯。
但从3月8日开始,这里显得有些不同寻常,除了苗族四代鼓王的表演以外,还响起了陕北奔放的腰鼓,唱起了高亢苍凉的信天游。
因为这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陕北腰鼓王刘爱国。
刘爱国出生在陕西延安瓦窑堡,从小跟着父亲打腰鼓,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自延安开辟“红色旅游”以后,他每天在枣园、杨家岭等著名的革命纪念地为中外旅客表演腰鼓和信天游,声名远播。
这次应中国民协鼓文化专业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德夯景区董事长邓亚平的邀请,特地来到德夯苗寨交流鼓文化艺术,传授腰鼓技艺,为期半个月,至3月22日结束。
老刘是平生第一次来到南方来到湘西,当他望着峻峭的山峰、清澈的溪水、满眼的绿色,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发出了连声的赞叹:这里的山水真美!
刘爱国是一位典型的西北汉子,性格乐观开朗、憨厚质朴、粗犷豪放。他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也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当谈起他的家乡延安黄土地,他深情动容地说:“是黄土地的小米子养育了我!”
人们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黄小米不仅养育了黄土高原的民众,它还曾经养育了中国工农红军、养育了共产党,培育了中国革命的未来和希望。
刘爱国因为对毛主席有着一种朴实深厚的感情,因而对湖南人也有一种特殊的好感。
当人们问起刘爱国与苗鼓四代鼓王进行鼓艺交流后的感受时,他盛赞道,苗鼓的体积很大,打起来声音很洪亮,鼓舞表演也很好看。而腰鼓的好处是,因为体积小,携带方便。
老刘说得对。苗鼓因为体积大,必须要用鼓架支撑,因此是固定的。而腰鼓体积小,随身携带,是移动的。
苗鼓是人随鼓转,腰鼓是鼓随人动。
从某种意义讲,鼓的特征,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黄土地的人,习惯走西口走四方,而大山里的人,只习惯守家看寨,围着大山在山沟沟里转……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群,孕育了不同风格的艺术,也汇聚成了中华五千年灿烂多姿的文化长河。
【文/图:龙卫平 黄俊】
【编辑:杨贤清】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下一篇:湘西最后一座手工锤榨油坊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