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竹子的画法

  • 作者: 翔子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96

时间: 2015-03-27 09:49:17

(一)画竿的方法
    竹竿挺拔坚韧,不宜用柔软的笔,硬毫或兼毫便于表现。根据竿的粗细选择笔的大小,大笔画粗干,小笔画细枝和枝梢。 发竿 一般笔顺从根向梢,由下至上,若枝竿倒悬下垂,则由上至下,握笔略侧稍逆,一节一节地画上去,发竿时笔酣墨饱,近枝叶处逐渐轻虚下来,为生枝布叶留下余地,每笔起止有明显的顿挫,象股骨、肱骨那样,两头略粗,中间较细,又如同书法中的“一”字那样,起止处稍事强调。一根竹竿的上下各节墨色应统一,从根到梢一气呵成,笔中水墨含蓄稍多一些为宜,以免画一节蘸一次墨,浓淡干湿难以控制。水墨过多,臃肿漫漶;过少则又干枯涩滞。墨太浓黑,看不出墨色层次,无法表现竹竿的立体感,且与浓叶层次混同;太淡又觉虚幻无力,似在雾中,与枝节脱节,故而竹竿的墨色多在中间灰调中变化,比枝叶淡些为妥。先蘸灰色墨,笔尖再蘸些较深的墨,一笔下去,左深右淡,竹竿的立体效果立即时显现出来。 竹竿的节距 靠根部较短,愈往上愈长。节距不等长,更不能颠倒,否则违反生长规律。 一根竹竿从根到梢,粗细变化不大,即使没有变化以无妨。 细竹嫩竿 节间不可断脱,可不画节,只要有顿挫就可以。更细的小枝以可一笔画到底,不生节也是可以的。画细枝时不必计较墨色。 作粗大竿 时,若毛笔不够大,多采用复笔的方法,就是一节用两笔,第一笔同前;第二笔把带浓墨的笔尖转向右同第一笔平行画上去,合在一起,即是中间亮两边深的圆而粗的竹竿。还有一些人用排笔、底纹笔和扁平毛刷画粗竿,工具不同,方法一样。

(二)画节的方法
    画竹节常见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八”字式,有些象“冠”字的头那样用笔连贯起来,古谱称“蜻蜓眼”或“鸟看腹”,依形取名。这种方法表示视点低于竹节,竹竿似有向内倾倒的感觉。另一种格式是“乙”字式,或“心”字式,其实就是颠倒的“冠”字头形,旧谱称“银钩”,表示视点高于竹节,竹竿有向画面前倾倒的感觉。各节之间的空隙不宜太大,视竹竿的粗细审度距离,给下一步嵌进节巴留个恰当的空隙。节巴的墨色比竿要浓,趁竿未全干时进行,用笔爽利洒脱,强调顿挫,如同写草书一般。

(三)画笋的方法
    画笋有两种方法:1. 细长嫩笋,笔尖墨比笔肚稍深些,自上而下,一笔画出,再以深墨添补笋尖和左右箨尖 2. 同样淡墨蘸深墨,自上而下左右交搭画出,用笔与结构结合,笋尖与箨尖略重,后补加之,再画箨壳条纹。

(四)画枝的方法
    竹竿细长,线条更强调刚健秀拔,速度较快,表现出用笔的力度。 竹枝为互生状态,一般竹节并生两枝,另一节在方向相反处生枝,左右交错,旧谱有“安枝分左右,不许一边就”的说法。细竿小枝多不画节,可以简略,线条起止要有顿挫,连接处即为关节,若拘于小节便会琐屑。 至于枝与叶的关系如何处理,先画枝还是先画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叶多,先画叶后补枝,叶少,先画枝后补叶。竿、枝梢的墨色比叶应该淡一些,枝与叶的交搭应有一定角度,不宜完全一致,也不宜角度太大。

(五)画竹叶的方法
    竹叶是画竹的重点所在,一幅作品的水平主要从竹叶上反映出来,许多人常年练习画竹,其实多半把时间放在画竹叶上面。画竹叶又叫“撇”竹叶,“撇”是借用书法术语,顾名思义,每片叶子如同写字的“撇”法那样,下笔两头轻中间重,一笔撇下去便是一片叶子,干脆利落,下笔成形,不可改动。要求“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稍迟则钝厚,不锐利也”。 单片叶子下些功夫撇得很熟练是不太难的,问题在于叶的组合,几片叶子凑在一些,符合美的法则,很好看,又符合生长规律,就不那么简单了,需要认真临摹研究一些画谱和范本,领会要领,反复练习。

    1、竹叶组合的要求是:
    两片叶在一起应分主次,两笔大小不同,肥瘦不同,方向不同,颇似“人”字“入”字形。 三片叶子在一起,稍复杂些,除分出主次、大小、肥瘦和不同方向外,还要有疏密和交搭关系,颇似“个”字。四片叶了的组合,关系更加复杂些,除上面各种因素外,又多了平直斜飞的变化,颇似“介”字和“分”字。在作画时,恰恰相反,倒是应避免出现明显的文字形状。 五片叶子的组合更加复杂,切忌象手掌张开那样,五个指头毫无变化。要有“逢五交叶”的原则,即五叶一组,其中必须有交搭重叠的变化才好看。古今画家大体上应用四叶一组和五叶一组作为基本单位,进行叠缀、发展、变成几大组,最后成为复杂完整的作品。由此可见画分组叶子的重要性。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结顶”,起首的“引笔”和末笔的“提飞”高于中间的几笔,称为“结顶”它影响小组的外形。

    2、竹叶的组织归纳起来需注意:
    不可三叶相交一点; 两叶相交不可成90度,如“丁”字;必须分组进行,分组叠缀,数组成一丛,层次明确,切勿紊乱; 结顶自然上挑,不可平或尖;两叶不可相对或相连成直线;

    画叶用墨先画深后画淡,先画主叶后画衬叶。等深叶干后再补画衬叶,可获层次分明的效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国画竹子的画法_国画教学_绘画教学_美,作者:翔子,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线和线描技法

下一篇:国画竹叶的画法





相关内容

儿童线描画的创作步骤

儿童线描画创作一般有命题,在…

2019-12-30
儿童线描画的创作步骤
记住这几条,学会线描妥妥滴

想要把线描画好,记下这几点,…

2017-03-14
记住这几条,学会线描妥妥滴
儿童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示范, 辅导学生分门别类…

2016-10-22
儿童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儿童线描画的教学常规

一门课的教学成功与否,教与学…

2016-10-22
儿童线描画的教学常规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