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夜饭中找到幸福感了吗?
- 编辑: 未知
- 来源: 网络
- 点击: 3199
时间: 2014-01-19 15:44:24
年夜饭到底什么时候吃?在哪儿吃?跟谁吃?……围绕年夜饭有关的话题,南方都市报联合大粤网进行了为期3天的网络调查,发放问卷870份,回收问卷8 7 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结果及分析
传统年夜饭形式占据主流
调查结果显示,所谓的年夜饭,各地的习俗并不相同,有的是早上吃,有的中午吃,也有的是晚上吃。虽然风俗有别,但传统的年夜饭还是以大年三十晚上吃为主。虽然最近各大饭店酒楼都在推年夜饭,但约占91 .94%的受访者依然选择在自己家过年。另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家庭过年时通常都是一家三口,另有一个大家族一起过年。说明虽然社会单元正被分散成一个个小家庭,但是团圆依然是年夜饭的主旨所在。
年夜饭之余,你会和你的家人做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和家人一起看春晚依然是最具群众基础的除夕夜保留节目,占比达到了65.17%。除此之外,约有14.25%的受访者会逛花市,约有34 .94%的受访者选择与家人围炉夜话,另有32.99%的受访者会选择打牌之类的娱乐活动。
专家说法
袁荣亲:年夜饭,是文化潜意识,是最能体现家庭幸福的行为
人类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幸福,如何让自我感受到幸福,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积累,并沉淀出了不同的文化和行为模式。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庭因素对个体的幸福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逢春节,人们总会不远千里,排除万难赶赴除夕团圆饭,这是文化潜意识,更是自我心灵的救赎。春节的年夜饭,则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中最能让人们感知到家庭幸福感的一种习俗和行为模式。
基于年夜饭的特殊意义,我们如何才能通过年夜饭找寻到更多的幸福感?对于个体与家庭而言,必须提前为团圆饭做计划,将团圆饭作为家族一年中的主要活动,并设定一定的仪式。在这个活动中,建议每个人用积极态度对自己过去一年进行总结,对未来一年进行规划,并对家人表达自己的关怀、感恩和祝福。
邱先鹏:年夜饭背后的历史变迁
年夜饭,看似只是一顿饭,其实是一种文化,也是一段历史。过去的年夜饭讲究“吃得丰盛”,满足的是口腹之欲,寄托的是人们对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如今的年夜饭讲究的则是“吃得健康”,看重的是“欢聚之喜”,满足的是我们对亲情的渴望。
在上世纪50年代,年夜饭可能就意味着吃一顿饱饭;六七十年代,物资供应比较匮乏,大多数副食品是凭票供应的,由于供应有限,各家的家庭主妇,都将平时积攒下来的票,用来换取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临近春节,家家都让几个孩子起早贪黑排队去买年夜饭的食材。在那个年代,人们期盼年夜饭,不仅因为年夜饭可以解馋,更因为它可以带给人们强烈的幸福暗示;到了8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鸡鸭鱼逐渐成为年夜饭的主角;90年代之后,物质的极度丰富和物流的便捷,使得年夜饭的食材不再受地域所限制,内地人可以吃到沿海的生猛海鲜,广东人可以品尝湖南的腊肉。不过,80年代之后,随着大迁徙时代城市新移民的崛起,过年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拜年、逛庙会等习俗逐渐被淡化,唯有年夜饭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但不再一味地强调丰盛,而是更加强调健康。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年夜饭的变迁,也折射出了数十年来中国经济文化的历史变迁。
上一篇:年夜饭你打算花多少钱?
下一篇:星级酒店预订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