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古代文化里的大鱼海棠们
- 作者: 佚名
- 编辑:
- 来源: 羊城晚报》
- 点击: 1248
时间: 2016-07-23 09:13:42
鲲常跟鹏连用,称鲲鹏,出自《庄子·逍遥游》。庄子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成语鲲鹏之志、鹏程万里即出于此。有趣的是,鲲本义并非大鱼,而是鱼苗,庄子以其如椽巨笔,生生把一条小鱼变成了海中巨无霸。文学的魅力,果然令人叹服。那么,在现实和文学的世界里究竟有哪些大鱼呢?
我们先看淡水里。世界上已知的淡水大鱼有巨型鲶鱼、鲟鱼、巨骨舌鱼(海象鱼)、黄貂鱼、哲罗鲑、鳄雀鳝等。1892年,在我国长江捕获一尾中华鲟,重达907公斤,迄今还保持着世界纪录。中华鲟在黑龙江有门近亲叫鳇鱼,体形也非常巨大。其名跟慈禧太后有关呢。据说清光绪年间,抚远大都督那斌上京贡鱼,慈禧太后就问:“此为何鱼?”那斌答道:“无名,请赐名。”慈禧太后说:“此鱼如此健硕,真乃鱼中之皇,就叫‘皇鱼’吧。”后来人们将皇字加鱼旁,有了鳇鱼名号。
海里的大鱼就更多了,有鲨鱼、魟鱼、鳐鱼等。现存最大的鱼是鲸鲨,体长能达20米,重12吨。中国古人称鲨鱼为鲛。
中国文化中有鳌,龙首鱼身,有人认为它是大鱼,也有人认为是大龟。鳌的繁体字从龟,女娲补天传说里说女娲斩鳌足立四极,鱼是没脚的,所以鳌不是大鱼。
中国人最熟悉的鱼莫过于鲤鱼和鲈鱼。春秋时,孔子夫人产子,恰巧有人送几尾鲤鱼来,孔子“嘉以为瑞”,为儿子取名鲤,表字伯鱼。民间还有鲤鱼跃龙门的说法,足显鲤的重要地位。有一个莼鲈之思的故事,西晋名士张翰见秋风起,不由想起故乡吴中的莼羹鲈脍,便辞官回乡。但就是这两种可爱的鱼也有为祸的时候。美国引进了亚洲鲤鱼,结果泛滥成灾,有的鲤鱼居然长到50公斤。在泰国有人钓起了一条100多公斤的巨鲤。非洲尼罗河鲈鱼被引进到维多利亚湖,也成了为祸的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