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年度文学论坛”永久落户四川江安
- 编辑: 佚名
- 来源: 中国作家网
- 点击: 45470
时间: 2021-04-20 08:25:56
“长江一线意情牵,北望青青四面山,四十四年寻旧迹,几生修得住江安。”省级文化历史名城、曾培养出了一大批艺术家的江安迎来一场文学盛事。4月18日,宜宾市江安县举行全国知名作家走进江安暨《十月》年度文学论坛永久落户签约仪式,文学名家走进江安,与江安对话,讲出江安故事。
活动现场,《十月》杂志社和江安县人民政府签订“《十月》年度文学论坛”永久落户江安协议。根据协议内容,该论坛自2021年起永久落户江安县,每年举办一次;活动期间将由《十月》杂志社邀请国内外文学名家约40人与会,举行对话、讲座、文化调研等活动;同时,参加论坛活动的作家每年撰写一定数量的采风作品,由《十月》杂志社择优以专辑的形式发表。
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福民介绍,江安的发展变化、美丽的环境和悠久的历史,都是需要表现出来的;文学论坛就是做这样一个工作,不仅要讨论文学内在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要讨论文学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更具体来说,文学论坛就是要把这种发展表现出来,让人民看得到,体会到和享受到。
讲好地方故事,留住历史记忆。当天,活动还举行了以“历史记忆与地方书写”为主题的首次文学论坛活动,文学名家们各抒己见,畅谈在宜期间的感想,学者眼中历史记忆和地方故事到底是怎样结合呢?
陈福民说,领导干部需要对文学艺术有热爱和感知,文艺工作者要有历史使命感,共同书写地方发展的动作,将静态的历史与动态的发展结合起来。翻译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文飞认为,历史的记忆是严肃的,文学记忆是温暖的长久的,文学记忆和历史记忆的叠加是最好的当地书写。
作家、《江南》杂志主编、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钟求是认为,无论是国立剧专,还是江安正发展的锂电池产业,都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了东西部的牵连,作家们在打量这片土地的时候,应以更高的角度,将历史现象内在的原因、未来的发展总结出来;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石一枫说,地方书写其实是一件无奈的事情,作家的创作空间其实非常有限,作品大都发生在自己非常熟悉的环境和领域,而历史记忆可以拉的更长,人可以通过历史记忆去感受沧海桑田,二者的结合可以促进文学的融合。
《十月》年度文学论坛永久落户江安,与当地厚重的文化历史密不可分。江安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安拥有“国立剧专旧址、夕佳山古民居、竹簧工艺、长江奇石”四张文化名片,拥有全国唯一的国立剧专旧址,余上沅、曹禺、焦菊隐、谢晋、张瑞芳等700余位戏剧家、影视家在此教学和学习,对我国当代戏剧、电影、音乐、电视等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江安因此也被誉为“中国戏剧摇篮”。
(责任编辑:程艳红)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中国作家网,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19/c403994-3208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