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的核心价值——是评价,不是纪录
- 作者: 搜狐网
- 编辑:
- 来源: 搜狐网
- 点击: 1729
《海边趣事》刘杨凌睿 9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本雅明说过一句话:说到底,最终评判摄影的,是摄影师的技术与他思想之间的关系。不是技术,也不是思想,是“关系”。我们看自己,看自己的摄影,看各种摄影,看整个摄影、整个艺术,应该在“关系”中去看。我们最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的,其实是对我们“坐标系”或是“坐标感”的增强与延伸。而我们认识和讨论问题,也就有了比较一致的语境与背景。
一个是开端:阿杰特门上的那块牌子,我把它翻译得更大白话一些,加了点意译哈:“给画家的(素材)档案”。阿杰特拍摄一些景观照片出售给画家作为绘画素材,所以,真实、纪录是纪实摄影发端时的特征和基因。到社会纪实摄影时期,纪实摄影成为一种有目的、有主题、有计划甚至有组织的对社会现实进行观察和评价的有力手段。这时候,评价的立场基本是社会性的、普世价值的、人文关怀的。到了新纪实摄影,这一立场变为个人的、经验的、充满怀疑、批判。而到私摄影,评价的对象由社会、他者变为自身、内心。这是一个十分粗疏的梳理。
纪实摄影的几种形式到今天依然并存,并在发展,不存在哪一种更in,哪一种out。纪实摄影的核心价值是评价。不是纪录。而纪实摄影的最高标准就是“真实性”。实际上,照片是评价的产物,而非纪录的产物。或者说,在观念的当代,将摄影最为重要的价值依然限定于“纪录”,实际降低了摄影的层次、局限了摄影的可能。摄影如果不能对现实发出有力的评价,不在这个层面表现出独特的品质,它永远都只能是被动的工具。摄影的评价性本身,其实并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概念。复杂的,倒可能是对这个概念的解读与态度。在某些时期,要么鼓吹摄影艺术论——风花雪月空虚的唯美;
要么鼓吹摄影客观论——世界上有绝对的客观吗?以“客观论”剥夺人作为主体评价的权利,与以风花雪月消磨人作为主体评价的动力一样,都是一种倒退。
另一种情形是,承认摄影的评价性,但立刻将之绑架为道德、立场、取向的宣传手段,以强调摄影评价的唯一正确性来实现某种利益垄断;当反思于此的时候,去意义化、去政治化又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摄影不再面向社会,而是强调摄影的个人化,并使之极端化、孤立化——忽视了个人化是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个人化不是将个人从社会剥离,而是通过对两者关系的表现来突显个体的意义和价值。其实,如果我们心平气和地正视纪实摄影的“评价性”,就会发现,它的指向、融合与时代方向是一致的:在此引领之下,纪实摄影可以同时有N种面目,这其中无所谓高低贵贱。
而当纪实摄影的着眼点落在评价与观念上时,它与当代艺术有了一致的潜台词,真正显现了它的当代性。价值即需要,它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这也是我们理解当代摄影的一个重要提示。因此,我们也能理解,纪实摄影为什么也能有那么多“观念、当代”的手法和语言。我要说:一个时代的摄影,最终投射在历史幕墙上的,就是它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观念。
上一篇:容易被人忽略5种打光技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