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童趣儿【二百一十二】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491

时间: 2025-01-30 16:46:36

郭进拴|童趣儿【二百一十二】


   说是柳絮,其实里面也有柳树的嫩叶。柳絮、榆钱(榆树的嫩叶)和槐花(洋槐树开的花),在我们鳌头这儿俗称“树头菜”。饥荒岁月,吃了救命。我小时候,时常吃。就是丰润年景,由于绿色环保,人吃了也有益于健康。只是采的时候,每棵树不能多摘。如果伤了枝干,就会影响树木成长。

   柳絮的吃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开水烫一下,再放到冷水里“汀”一下。捞出来后,放上香油和盐,直接吃就成。口感略苦,但是很爽。清热去火,老少皆宜。二是洗净,拌细玉米面上笼蒸。出锅后拌蒜汁、放香油,口感也很好。
     东晋时的名士谢安有一次正在给他们的“谢家宝树”们上课,忽然下起雪来了。谢安就想趁机考考这些“宝树”,于是随口吟了一句“飘飘白雪何所似?”“宝树”侄子谢朗应声而对“撒盐纷纷差可拟”,谢安认为不够好。

  这时,一个清脆的女声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句深得谢安的欣赏,断定此女日后必定文采出众。这就是有名的“咏絮”佳话,这个深得谢安赞赏的才女就是谢道韫。

  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即使用我们普通人的眼来看,也能高下立判。把雪比作盐,只是形似,而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则不但形似更是神似了。盐有一种重量感,哪里有柳絮因风起的飘逸和优美的意境呢?

  后来,因了谢道韫,“咏絮才”成了有才气的代名词。这时,大家是否会想起《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判词,曹雪芹给她冠以“堪怜咏絮才”,那是对林黛玉文学才华的高度褒扬。

  诗歌史上,有才华者比比皆是,他们可不舍得错过柳絮这个优美的意象,所以,柳絮成了历朝历代诗人争相歌咏的对象。

 因为柳絮和柳的宗族关系,柳絮不免也和柳一样带上了离别的印记。最典型的当属隋代民歌《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诗歌借用柳枝和柳絮传达了盼望离人早归的思绪,那飘扬的离思可不就像漫天飞舞的柳絮?唐人郑谷的《柳》亦有类似诗句:“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春风骀荡,柳枝摆动,柳絮翻飞,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离绪。在诗人看来,这是柳树柳絮领会了离人的情意,为了表示对离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风的,柳絮的缠绵多情跃然纸上。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童趣儿【二百一十一】

下一篇:郭进拴|童趣儿【二百一十三】





相关内容

那时的爱情(外一则)

这是冬日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和…

2023-09-07
那时的爱情(外一则)
心锁

要搬新家了,八十多岁的娘一直…

2023-09-06
心锁
中篇小说《远忧近虑》

说来也奇怪,这几天飞来两只乌…

2023-08-06
中篇小说《远忧近虑》
举报(小小说)

晚上下班回家,屋里空无一人,…

2023-07-20
举报(小小说)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