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雨中游康百万庄园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889

时间: 2023-08-28 18:08:14


       2023年5月27日上午,我与好友韩世奇慕名游览了巩义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建筑有十九种不同风格形式,既有明代的建筑楼院,又有清代的建筑群,是中原民居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庄园里,住宅、商栈、作坊、学馆、祠堂、寨堡、花园、亭台以及关押犯人和豢养兵丁等建筑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功能实用。

       康百万庄园还是一座雕刻艺术的宝库,砖雕、石雕、木雕都有极高的水准。建筑物上自房顶屋瓦,下至门窗廊柱,都有雕刻饰件。艺术表现上则采用了透雕、浮雕、圆雕等不同工艺手法,设计新颖,工艺精湛,风格各异。走过不同的大小门时,会看到门枕石和柱础上的石刻浮雕,咫(zhi)尺之间,人物、动物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碑楼上精美的砖雕图案栩栩如生;屋檐下龙飞凤舞的木雕图案,格调雅秀。显示古代工匠非凡才智和精湛技艺的当属保存完好的一具华丽檀木三进式顶子床,它雕刻细致人微,纹饰繁缛(ru),据说工匠们花费了1700多个工作日才雕刻完工。

       此外,庄园里还保存有碑刻、牌匾、家具、古玩、书画、器皿、衣帽等历史文物三千余件,对于研究明清文化、民间风俗、古代建筑等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康百万庄园庞大的建筑群仅有一个入口。没有知情认路人带领,陌生人极难找到出口,庄园中的路弯弯曲曲宛如迷宫。与绝大部分有钱人家所建的房屋不同,康家庄的建筑风格别具风采。庄园的大门入口可以与古代的城门媲美,入口两侧均有主墙相依。门里还有一个仿照北京长城的了望台而建的居高临下的观景台。进入门里,拾级而上便来到观景台。

       我曾读过描写康百万庄园的《河洛图》,这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佩甫的长篇新作,历经十年打磨,面市后引起强烈反响。

       该书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现财富神话背后的人心轨迹,运命倾轧之下的商业韬略,解读一个家族颠沛沉浮中的生存智慧,深刻透视中国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2019年 8月4日,由李佩甫编剧, 陶红、胡海锋、巍子、施京明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河洛康家》正式收官,该剧讲述了一个“船行六河,货达三江”的豫商家族以何为商、何以为人的动人故事。

       坐落于河南省巩义市的康百万庄园,不仅是全国三大庄园、“中原三大官宅”,历史还赋予了它更重要的意义——它更是“豫商精神”最深刻、最典型的承载者。“庄园”一词在中国建筑中不甚常见,更多的类似建筑群被命名为“大院”——因为只有占据相当规模的建筑群才可被称为“庄园”。剧中,康家一族为商践行着踏实勤恳的豫商精神,为人则践行着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留余”家训,事事扎实,人人诚恳。

       女主周若兰面对家中三嫂的屡次冒犯却始终以德报怨;康悔文面对玉石贩子岩龙的无赖耍滑却不计前嫌,联手创新业;康伯儒对一些乞丐和可怜之人散发银两,并将所有借康家银两的借据都付之一炬,此行轰动河洛;20世纪初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康家最终决定义无反顾支持起义,于危机处解救国难……桩桩件件,都在诉说着康家为人、为商的闪耀之处。在李佩甫的笔下,观众看到了真正的河南文化和中原情怀,看到了情、理、义、智的相容并济,看到了家国一体的细腻情怀,李佩甫通过《河洛康家》将豫商精神和中原情怀写活了,写进了现实。

       有观众将《河洛康家》称为是河南版的《白鹿原》,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河洛康家》讲商人,众人皆言“无奸不商”,商人义俗,如何将俗商刻画得不俗不腻,对编剧来说,实属难题。在李佩甫先生的创作中,巩义康家为富尽仁,富家不忘国,不油腻不做作,细节中尽显真情真义,让观众体味到,一个真正的仁商是如何经商,如何教育下一代,又是如何将不忘初心的家国精神融入到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豫西河洛镇,黄河与洛河汇流处。河洛康家。以“仁”为本,秉承“留余”理念,创造了连富十二代、持续四百年而不衰的财富神话。《河洛康家》这个故事就是康家自清末至民初约四十年间的一个断面,充分展示了河洛文化的元素。

       "留余匾"是"康百万庄园"珍藏的中华名匾之一,"留余匾"长1.65米,宽0.75米,是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一座院子里的主客厅内。现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一院过厅内,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也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上凹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

       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时同治辛末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

       翻译成现代文,大意为: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朝庭;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份享尽以留给子孙后代。"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过份。因为太过份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明朝隐士高景逸说过:"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的余地;遇到财物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 坦园老伯把"留余"二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来告诫他的后代子孙。

       康家三代人破产读书,供出了两个进士。“一门两进士”使康家声名远播。河洛镇上的周家家财万贯,是靠当地特产霜糖发家的,远销京城等地。周家仰慕读书人,把女儿周亭兰嫁给了康家二儿子新科进士康咏凡。周亭兰嫁到康家后,身为河务侍郎的大哥康国栋在治河现场,心系河堤及下游成千上万民众安危,为解决河工口粮,截下了运往京城的二十船漕米,得罪了户部官员。在黄河上游洪水到来的危难之际,康国栋身先士卒,带领河兵以身填河堵口,被黄河水冲走。

       康国栋死后,河务官员宋海平受户部官员的操纵,却在给朝廷的奏折上写了“以身投河”。康咏凡屡屡为哥鸣冤,最终绝望头触龙柱而亡。康家一门两进士,顷刻间沦为一门两丧。悲痛欲绝的周亭兰怀抱襁褓中的儿子“悔文”回到河洛。周亭兰回到康家之后,康秀才当着众人,把所有的账目、田契、钥匙……一一放在了儿媳妇的面前,周亭兰开始管家。周亭兰为了重振家业在洛河边“河洛仓”对面开起了“康家饭庄”,并向娘家讨要了家传的“豆腐宴”。其中的一道“霜糖豆腐”最为出色。自此,生意兴隆。在这里她还救了戏班里奄奄一息的小丫头“一品红”,两人结为金兰。河洛仓绰号“颜神算”的仓爷是河洛仓的仓书,也是多年前康家被逐逆子的后裔,隐姓埋名。多次在康家危难时伸出援手……嗜赌成性的泡爷原是康国栋的手下,洛河和黄河上数一数二的船老大,后成为康家船队的总舵。断指乔是一位侠骨柔肠的绿林好汉,上辈与康家有仇,却对周亭兰滋生了爱慕之情……悔文在黄河上救下了一个和自己同龄的女孩朱念念,后成为悔文的妻子。悔文长大后,谨遵爷爷教诲,摒弃仕途,开始了从商的道路。仓爷因揭露仓署官员盗卖皇粮内幕,被人陷害,悔文背着仓爷来开封告状,在河南巡抚衙门被打入大牢,悔文托人找到已成为名角的“一品红”解围。

       朱念念女扮男装来开封探监,并四处周旋。巡抚徐大人与康悔文的伯父交好,又惧怕户部的势力,左右为难,在决定查抄河洛仓之前派人送信给河洛仓侍郎,暗示仓署调仓。查抄现场,“一品红”及时赶到,在她的命威之下,前来查抄的巡抚衙门官员,才未敢懈怠,最终被调粮仓真相大白。盗卖皇粮一案震惊朝野,康悔文因参与侦破皇粮一案,其伯父和父亲的冤情也由此得以昭雪。朝廷自然不愿认错,只是在工部的奏书上批了康国栋、康咏凡“其情可宥”,免去罪责,重新给了谥号:忠襄。仓爷心灰意冷,辞去了仓署的职务,一心扶持康家和悔文。康家自开康家饭庄始,逐渐振兴。并大规模扩张,以土地为基础,以航运为手段,进行以盐、粮、棉以及军需物资为主的贸易活动,建立了从陕西泾阳到山东临沂庞大的贸易体系。康悔文在一次运粮过程中,遇到了带兵剿匪败逃的秋镇海,把所运粮食全部送给了给养匮乏的清兵,使之转危为安,后秋镇海成为河南总兵,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秋镇海知恩图报,后在康家多次遇到危难时施以援手。后成为河务侍郎的宋海平,痴迷戏曲,深谙从舞台表演到戏词的个中三昧,与“一品红”互为仰慕,结为夫妻。

       因为康国栋“以身填河”为“以身投河”的事因,怕事情败露,多次设计置康家于死地,而“一品红”则多次挺身相救,以报答周亭兰当年救命之恩。后来在康家不知情的情况下,宋海平被忍无可忍的康家护院杀死。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全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被称为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具规模。在建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楼院,龙窝沟、寨上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店铺、饲养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辅以碑楼、牌坊、花园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的大庄园。

       康悔文的儿子康有恒长大后,留洋日本,并在日本管理康家生意,期间与同盟会过往甚密,受新思想熏染,热情激进。掌管父亲传下来的家业后,多次说服奶奶和父亲,几乎将家产全部捐给了同盟会,资助民主革命。康家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李佩甫在《引子》中这样写道:

       子时,夜冷风寒。

       洛水静静地流着。如今,水已经很小了,细如夜色中的一道墨痕。当坡上那棵老柿树的最后一片叶子飘然落下,正是丁亥年壬子月庚子日的子时——公元二〇〇八年的元旦。

       天原本是墨色的。群山笼罩在一层层流动着的黑气里。黑气在弥漫中移动、聚集,接着就是一声闷响。在这个有着一道道峁梁沟壑,河洛交汇,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史称“天下锁钥”的丘陵地带,出现了梦幻般的奇异景象——

       墨色的夜,突然之间,天一下子白了。一颗流星从天空中划过,夜空顿时亮如白昼。这瞬间出现的白夜现象,先是惊起了一村一村的狗咬声,而后是麻雀和老鼠。麻雀惊叫着一群群从树上飞起,旋儿旋儿地打着颤儿,斜刺里,有一只老雀在惊慌之中,竟肝胆俱裂,一头撞进了点燃的火堆里……鼠们也感到了时光的错乱,正该觅食的时候,它们却收到了昼夜颠倒的异常信号。鼠们吱吱地叫着,一只只前后衔着尾巴,成串溜进洞里,而后集体绝食。

       雀鼠们哪里知道,这奇异的景观,源自当地三百年前的一个预言。这是个耸人听闻的民间传说:

       据传,在这个地处中原西部的丘陵地带,有一块风水宝地。这块风水宝地每隔三百年发动一次,发动的时间正是亥年子月子日的子时。亥年,可究竟是癸亥、丁亥,还是己亥,民间说法不一。这块风水宝地,传说中有的叫做“金龟探海”,有的说是“金蟾望月”,还有的称之为“双龙戏珠”。三百年前,此地风水发动,应在了一户姓康的人家。康家由此发迹,成就了一个财神,那是被后人贴在门上的三大财神之一。也由此成就了一座百万庄园。前世的风水师预言,三百年后,在风水发动的十日内,如能将祖先的骨殖葬于此处,家中必出大人物。

       风水书记载:亥年子月子日子时,正是水之阴极、木斩龙出之时。

       正是这一切,唤起了无数人的梦想与躁动。

       天亮时分,附近村庄的人们发现,在黄河与洛水的交汇处,沿河两岸十多公里长的堤坝,突然变成了巨大的停车场。放眼望去,各式各样的豪华轿车停放在河堤。昨夜子时,天空中出现的奇异景象引起了轰动,人们被神奇的“白昼”现象所吸引,纷纷驱车从各地赶来。

       人们看到,这里居然一下子集中了这么多穿西装的成功人士,那都是些企业界、商界、政界的大佬。各地大佬带着请来的风水师,风水师带着闪闪发光的罗盘,有人还带来了先人的骨殖。他们沿着邙山山脉漫长的丘陵地带,不辞辛劳地四处勘察。

       那风水宝地究竟在哪儿呢?

       连树上的麻雀都暗自诧异:这是怎么了?莫非,莫非……

       和别的作家略有不同的是,李佩甫的《河洛图》从一碟菜写起,康家那么大的家业,兴趣的源头竟然是一碟让人吃了便不会忘的豆腐。

       李佩甫在《河洛图》里充分展示了他对食物的迷恋。小说中,河洛康家的少奶奶周亭兰的一手绝活,是从娘家学来的一道小菜,叫做“霜糖豆腐”。李佩甫这样捕捉那豆腐里的味道:“这道霜糖豆腐初看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就是一盘奶嫩水白的豆腐,上面是一些网状紫红泛蓝的细沫沫。可吃到嘴里就不一样了,它刚入口是绵的、嫩的、甜的,入口即化;但顷刻味就变了,那是麻的、辣的,直蹿鼻,忽一下七窍生烟,只觉麻辣顶喉,一肚子的火苗乱窜;到了这时,你只要慢慢吸上一口气,立时就会觉得口、眼、鼻一片冰凉,壶玉满怀,全身通泰,打上一个大大的喷嚏,好舒服!”

       《河洛图》里,李佩甫对一张桌子,一垄麦子,一棵杮子树,一声驴子的叫声,都充满了感情。哪怕是一个土匪,他也给予他人性的一面,甚至让女主人公对他念念不忘。正是因为李佩甫如此诚意地创作,才有了《河洛图》中的中原地区可靠的人性谱系。这些人商也好,农也好,官也好,匪也好,大多都在一个规矩里活着。而做得最为成功的河洛康家,无非是坚守着一个“留余”给他人的远见。

       作家李佩甫在公开场合曾经多次说过一句关于创作的话,叫做“认识照亮生活”。而他本人也正是践行着这样的写作观念。他的这部长篇新作,给我们展现的河洛康家的图景,是生意上的事,也是人间的事;是成败,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试验。
       像当年我读《羊的门》一样,书里面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如此鲜活地来到面前,常常令我流连忘返。康百万家族是豫商的集大成者,康家的经营理念以及治家方略,现在依然有着现实的教导意义。

       康百万家族是中原的财富符号,也是文化符号。他们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财富在豫鲁陕三省首屈一指不说,其成功模式也确实值得大书特书。我想,如果没有强大的传统文化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作支撑,在经历了剧烈动荡的改朝换代以及“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错综复杂局面之后,还能够依然故我,在传统中国的政治语境下几乎是不可能的。鼎盛时期,他们曾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并捐献大量白银,后来因为受慈禧太后封赐才名扬天下。这么一个在官商两道都能左右逢源的百年企业,它背后的力量之源到底是什么?

       佩甫老师把康家的发家历程放在社会变革的大时代下认真审视,在历史的缝隙里寻找康家发达的历史密码。既反映了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国运的兴衰治乱,也反映了个人之于时代的抗拒和顺应,具有极大的思想张力。尤其是书中对康秀才、周亭兰、康悔文为中心的三代人以及仓爷、泡爷,马从龙、念念、断指乔等众多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的描写,让整部作品八面出锋,气象万千,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把康家“留余”“仁信”的治家传统放大到于国尽忠、于民尽仁、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也可见作者的胸襟和怀抱。

       总之,佩甫老师的《河洛图》是一部难得的长篇精品。有评论者说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非常恰如其分的。而佩甫老师对待写作也像他做人一样,执着而诚恳。这样的人生态度,最是我们透过书本所应该看到、悟到、学到的。
       历经十年打磨,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佩甫的长篇新作《河洛图》于近日上市。作家通过对河洛康家“留余”古训、“仁信”传家的故事描写,生动刻画了在大是大非面前忠于国家、在巨额财富面前心系百姓、在恩怨情仇面前宽容待人的一代豫商形象以及其惠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河洛图》,以河南巩义康百万家族人物为原形,描写了在河洛文化孕育下,以康秀才、周亭兰、康悔文为中心的三代人,由“耕读人家”走向鼎盛发达的创业史。其惊心动魄、峰回路转的艰辛历程,折射出晚清到民国时代的国运家境。

       据说明末的某一天,一艘小船自洛阳顺河而下,行至巩县康店渡口,日晚泊岸。一老者站立船头,西望之 下,不禁暗叹。但见夕阳红云,烟霞氤氲处,邙山起伏如五龙朝天,中间一峰,正是金龟探海之势,真乃风水宝地。于是,老者携带家小,弃舟登岸,访问村人,得知刚才所见之峰,名曰五圣顶,其下住一康姓人家。老者欣然投奔而去,并将女儿嫁与康家。此后,康家日渐发达,家族兴旺,终成一方富豪。更有附衍者传出,那老者原是洛阳朱姓大户,因乱出奔,无意间发现此处宝地,不惜以女相嫁,卜居之地乃独占鳌头之相,且康朱相配,有糠(康),猪(朱)得以茁壮,有猪(朱),糠(康)得以尽其用,正是天合佳偶。

       而历史的真实是,明末李自成攻占洛阳,诛杀福王,李妃落难,被康家收留。其后,十一代传人康惠与李妃之女结婚,康家第十二代子孙皆出其门下。康朱联姻无异为康家的兴盛发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望着雨中的康百万庄园,我思绪万千,心潮激荡,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很多……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雨中谒杜甫故里

下一篇:乌龙”滚滚出太行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