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人心魄的《玻璃灯》【下】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2472

时间: 2023-09-18 18:46:33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小说家。乳名哈斯朝鲁,汉名宝衡山﹐字润亭。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人,成吉思汗第28代孙。清末蒙古族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北票市)人。

       我从郭改霞的书中读到:出身贵族,终身未仕。同治九年(1870),因家族经营的扎兰煤矿严重亏损,家境迅速衰落。光绪十八年(1892),客逝锦州。尹湛纳希精通蒙、汉、藏、满文,学问广博,蒙汉民族古典文学与蒙古史造诣很深,主要著作有《大元盛世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等。《青史演义》﹐又名《大元盛世青史演义》。计划写一百二十回﹐至元亡为止。现出版69回﹐前59回写成吉思汗及其祖先的历史﹐后10回为斡歌歹即位后的历史。1980年在检查鉴定尹湛纳希的抄本中﹐发现补充旧章回的新30回。该书目前所存仍为69回。尹湛纳希在书中对成吉思汗及其将领﹑部属倾注了满腔热情﹐描绘了成吉思汗率诸将领统一各部的英雄业绩﹐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展现出12﹑13世纪蒙古草原的历史风貌。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人物形像。《一层楼》是尹湛纳希学习《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题材写成的长篇小说。《泣红亭》是她的姊妹篇。

       《一层楼》和《泣红亭》的故事沿着璞玉和炉梅﹑琴默﹑圣如的爱情线索展开,最后以璞玉之父﹐为攀附权贵﹐给璞玉娶了节度使之女苏姬为妻﹐三个姑娘星流云散﹐小说以悲剧告终。《泣红亭》以璞玉访炉梅﹑琴默﹑圣如的踪迹开始﹐描绘了三个姑娘的悲剧命运。三人经过一番波折﹐最后终于都和璞玉成婚﹐以大团圆的喜剧结束。

       尹湛纳希通过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满怀同情地描述了在封建礼教桎梏下青年男女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以及清末种种腐败的社会现象﹐反映了深受剥削的农民的痛苦生活。

       作者对现实的揭露是比较深刻的﹐但他并未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衰朽灭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为可以凭藉贤人的力量加以修补﹐恢复其元气。他把这种"补天"的思想愿望纳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给作品带来了严重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同时﹐作品存在比较明显的模仿因袭《红楼梦》的痕迹。

       尹湛纳希的创作﹐为丰富民族文学宝库﹐促进蒙﹑汉文化交流以及丰富和发展蒙古族文学体裁和文学语言﹐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民族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中国清末蒙古族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北票市)人。出身贵族,终身未仕。同治九年(1870),因家族经营的扎兰煤矿严重亏损,家境迅速衰落。光绪十八年(1892),客逝锦州。尹湛纳希精通蒙、汉、藏、满文,学问广博,蒙汉民族古典文学与蒙古史造诣很深,主要著作有《大元盛世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等。

       《忆母亲》,是尹湛纳希漫游内蒙时写下的一首诗:

       (翻译成汉语后,原有的首韵和双声的文学美失去了)

       拜别了慈母的双膝,

       穿过千山万水到天涯。

       来到这边远荒凉的旗,

       进了王府,一瞬几载到时下。

       衣食粗安,风景也不差,

       就是心不安宁想妈妈。

       但愿腋下生双翼,

       腾空飞回我的家,

       亲亲地叫一声:"妈妈。"

       《呈忠信府七爷词》:

       七爷志,好争先。

       闲来时,展书简,

       搜根求其所以然。

       喜的是,清高文雅,

       乐的是,名山大川。

       相交来往尽青毯。

       楚宝堂,晚芳园,

       二仙石山听清泉。

       东坡斋中读经史,

       绿波亭上奏管弦。

       不尤人,不怨天,

       前缘,前缘,

       英雄改做了小神仙。

       《一层楼》中他写有一首《悯农歌》:

       齿落唇塌一老翁,清晨枵腹站路旁。

       衣衫褴褛颜如鬼,央告行人乞钱粮。

       正值愚儿收租去,目睹难禁我心伤。

       先给车上五升米,再问为何这寒怆?

       ……

       郭改霞用生花妙笔生动描写了在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影响下,尹湛纳希在继承蒙古族传统进步思想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其他民族的思想成分,为其社会改良与民族振兴主张提供哲学论证。他认为,儒教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以"崇有"论证明现实的合理性;佛教为了"将宇宙超度到空荒",以"虚幻"论证明现实的不真实。在他看来,这是"出自私心而各执一端"。因为,"我们这个朝代、我们本身,现在虽都是有,但不可避免地要成为空;到将来,不能把灭亡了的朝代与人称之为有,亦不能把现有的朝代与人称之为空"。所以,"有则皆有;空则皆空;有空相衔,坚密无间"。只能用"形"来证明有空。

       尹湛纳希认为,作为"有"的现实界包括自然与社会,"有"并非幻化无定,万物无不具有其理。"理"在自然界表现为"四时交替,循序不紊";在社会表现为"以诚配天"、"承天启运"。如果统治者骄奢淫逸,尽管是堂皇正统,也难免覆灭。

       尹湛纳希通过不同民族兴衰的对比,力图探究蒙古族衰败的原因。他批评地理环境决定论,提出:江南塞北,人心无别,只是各地的人情、风俗有异而已。他批评民族优劣决定论,认为那种"北方胡人无百年之运"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还提出,历史兴衰与宗教紧密相关,"辽亡于佛教,金灭于儒道"。蒙古族经济凋蔽,文化落后,人口下降,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倡导佛教、不置科举的结果。他批判宗教唯心主义的目的,是为了把蒙古族对社会解放的希望,从天上移到人间。他的"勿忘祖先"说的民族观带有英雄史观的色彩,但是,其中的民族民主主义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尹湛纳希在其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歌颂了下层男女青年的智慧和勇敢,赞扬他们的节操与品德;无情地暴露了封建官吏的腐朽生活。对封建压迫下的贫苦农民、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寄予深切的同情。因此提出"惩贪官,铲污吏,节约用度,爱抚民众"的改良主张。

       尹湛纳希在大量吸收汉族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与范畴,丰富了蒙古族哲学思想,对反帝反封建起了启蒙作用。由于社会的局限性,他未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属于朴素唯物主义,但含有宿命论与因果报应的因素。有些研究者认为尹湛纳希的哲学思想属于唯心主义

       郭改霞在书中写道:尹湛纳希的《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在国际蒙古学领域中受到广泛的重视。这是一个有着大爱的贵族。他有一颗仁慈之心,忠、诚、仁、恕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他爱这个民族,爱脚下的这块土地,有着无尽的忠诚,也有着无尽的包容。他期望这个民族的复兴,期望成吉思汗一样的伟大人物再现。他关注这个民族,关注他身边每一个人的命运,他虽然不能像先辈一样血战沙场,但他有一支笔为这个民族书写历史,传承这个民族的精神。有一支笔来描写身边的每一个人和他们的故事,并且展开想象,使他们的命运变得美好。在尹湛纳希的心目之中,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爱的,一花一草、一竹一木、一虫一鱼、一燕一蝶都是可喜的,至于人则更有其价值和意义。在他的小说中,很少有他故意贬损的人物,王公大人,正直公道;诰命夫人,慈爱有加;公子多情,美女有才;农夫勤苦,乞者可怜,尹湛纳希是以一颗诚爱之心来关照他笔下的每位人物的。即使书中其负面作用的人物,他都以包容之笔写之,使人觉得他们并不太坏,如《泣红亭》中的宋知县的儿子驼背宋涛,虽奇丑无比,但并无恶行。《一层楼》《泣红亭》中的璞玉,则更是寄托了尹湛纳希理想的人物。在尹湛纳希的笔下,璞玉多情,爱着卢梅、琴默、圣如三个女性;璞玉有爱,孝父母,敬老师,呵护僮仆,关爱农民,同情乞老。璞玉有容,好多事情他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隐忍负重,他是“忠信府”里的一个重要的和谐因子;璞玉能恕,恕长辈,恕红颜,恕手下,恕对手,恕有过者。这些书中之所以有这样的文字,是因为尹湛纳希的天生的菩萨心肠和悲天悯人的圣人心理。他相信世间的美好,认同世界的丰盈、辉煌与灿烂。可以说在旧辽西这块土匪横行、经济落后、文化芜杂的土地上,尹湛纳希这种仁德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灿烂,更何况他用笔记录了这种仁德的存在呢!尹湛纳希的仁德和他笔下的仁德是一盏文明的明灯,温暖着他周围的人和他的读者,也照亮了我们后来人前进的路。

       这是一个秀外慧中的贵族。尹湛纳希具备了最优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即较高的生活素养和人文素养。他能诗善文,懂绘画,通音乐,对建筑亦是了如指掌。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全才。对于生活中的事,他也是一睹即明、一做即通。染匠张国喜的手艺就是他到锦州虹螺岘染坊观察后归来传授张国喜的。“世事洞明皆学问”,这句话在尹湛纳希身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人,从生活中观察、体悟、学习,就使得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从而更好地驾驭生活,并且把生活升华为艺术。“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尹湛纳希做到了,并且成为大师,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比照尹湛纳希,我们不免想起一根问题,那就是通才培养的问题。尹湛纳希那个时代的学习,并没有现在教育这种成型的体系,基本上都是散放的状态,是自悟式的学习方式,却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的条块分割、条分缕析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不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呢?一个人要是能善于观察生活、体悟生活,那么,他对生活认识就深,他从生活中所学到的东西就多;反之,迷迷糊糊、无所事事的人,从生活中感悟的就少。一个人如能从生命的角度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他一定会产生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那么他一定走在艺术的边缘,进而可能成为一个艺术家了;反之,无关痛痒、麻木不仁的人,也只能是一个庸者,甚至成为一个混蛋。我们学校的教育是不是缺少生活的教育和人的教育以及生命的教育呢?我们有位老师上课时给学生们讲“死”,就曾遭到一位领导的狠批,我们不能不对这位领导的见解、见识感到遗憾。

  这是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贵族。尹湛纳希出生于富人之家,长于妇人之手,衣食无忧,疼爱有加,然而并没有沉溺其中,成为纨绔子弟。而是勤奋学习,继承父业。完成他那些不朽的煌煌巨著。他是有远大理想的人,做官立世,泽惠于民,也曾经是他的梦想,然而当时的满清民族政策使得他难通此路,所以手中的笔就成了他立世的武器和工具。以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文章,写祖先的故事和身边人的故事,传承先人的历史,光大先人的文化,张扬民族的辉煌,提振民族的精神。这是他能做到的,而且一定应能做到的。所以他就以此为己任,奋勇前行,永不退缩。不论是幼时的读书、习武,还是青年时期的喀喇沁王府的博览群书,尝试写作,不论是因《一层楼》惹起的风波,还是“续写典史为己任”的《青史演义》的创作,不论是会芳园热浪后的那股凉风,还是锦州药王庙“何时重返荟芳园”的最后的悲吟,无不在彰显他作为一个有民族良心和人类良心的作家的责任和毅力。凭借他的这种责任和毅力,尹湛纳希取得巨大的成功,而这绝不是那些无所事事的贵族所能做到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尹湛纳希就是孟子所描写的这种大丈夫,有了这种精神和态度,还有什么能过把他打倒呢?除非疾病,除非死亡。所以,当我们关照尹湛纳希的时候,望见前面的总是有一种高大威武之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仰望高山,就是因为它的高大,我们在大路上阔步,就是因为它笔直宽广。尹湛纳希所遗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厚厚的文字下面所展现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高贵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撼人心魄的《玻璃灯》【上】

下一篇:读李佩甫《无边无际的早晨》有感





相关内容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李清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

2023-11-14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本次《鹰城墨缘——马国强水墨…

2023-09-23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8月7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

2023-09-14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最近,由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

2023-09-12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

2023-09-11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