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406

时间: 2023-09-23 15:46:25

       《鹰城墨缘——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于2012年5月15日至22日在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展览大厅展出。

        本次《鹰城墨缘——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是《生活,生活——马国强水墨人物画晋京汇报展河南巡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展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文化厅、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平顶山市文联、平顶山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河南省华夏美术馆承办。

       本次《鹰城墨缘——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共展出了河南省文联主席马国强先生的代表性作品66幅、彩色照片15幅。既包括其早期作品《春暖》、名作《建设者》以及《塔吉克之舞》、《赶圩》、《矿工们》、《工装线》、《打工妹》、《豫南集市》、《庄稼汉的笑声》、《曲比阿乌一家》、《少林少林》、《又抢救出一条生命》、《战士》、《节日》、《雪山之子》、《高原朝圣》、《芭莎笑语》、《巴扎归来》、《骑手》、《灼阳》、《和谐芭莎》、《晴空高原》、《芦笙情》、《陕北老农》、《芭莎姐妹》、《凉山秋暮》、《轻风》、《下井》、《兄弟矿工》、《苗寨村头》、《版纳轻风》、《凉山晴暖》、《喀什街头》、《喀什集市》、《阳光高原》、《塔吉克婚礼》、《苗寨秋阳》、《河山》、《阳光融融》、《等待下井的矿工》、《阳光矿山》、《油井阳光》、《油田正午》、《山村》、《和谐彝寨》、《芭莎山舞》、《苗乡集市》、《春寒》、《骑手》、《阳光塔吉克》、《佛堂午膳》、《盛装彝女》、《凉山姐弟》、《米面夫妻》、《矿地午餐》、《豫西社火》、《中原父老》系列之《兄弟》、《田顺》、《朱可套》、《王发旺》、《李麦收》等,同时还新增了《天山巴扎》、《走延安路》、《春溢壮乡》、《草原节日》等最新创作的精品力作。

       马国强主席是当代中国水墨画坛具有影响力的实力派人物画家,他坚持面向生活,坚持写实,坚持水墨本体语言的探索和研究,以速写入画,强调书意用线,形成了自己生活气息浓厚、构图严谨饱满、造型平实自然、用线灵动飘逸、墨色淋漓透明的水墨人物画风格。这次展出的66幅作品涉及人民领袖、中原基层劳动者、少数民族战士、僧侣、儿童等多种题材,画面人物造型准确生动、夸张适度,线条流畅飘逸、风动遒劲,墨色浓淡有致、虚实相应,充分展示其大气恢弘、笔墨酣畅淋漓的作品特色。

       马国强的作品关注中原地区的普通劳动者,如辛勤劳作的乡亲、准备下井的矿工、外出务工的农民、抢险救援的战士等。他的创作母体源自生活本身,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平凡人物与普通民众的美。不以猎奇或者炫耀笔墨为目的,只为定格这个时代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场景,使得他笔下的人物不仅激荡着强烈的时代感,也表现出强烈的本土气息。

       从一位知名画家,到报界大腕,变身新闻官员,再到文联主席,命运的偶然和天赋的必然相互交叠,使马国强拥有美术、新闻、行政最终复归美术的坎坷而丰富的人生经历。“画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永远在为今天的新作而不断否定昨天的满意。我还想画,我还在画。”马国强说。

       看马国强画展,特别是看到他用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技巧,书写当下中国生动而真实的生活;看他熟练地运用中国书法用线的特点,将中国传统的水墨技法与现代写实技巧相融汇,以不同于他人的风格面貌绘制出当代人物画,特别是当代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场景,让我极为感动。我欣赏他精湛的画艺,更欣赏他满怀炽爱地拥抱生活、饱蘸深情地抒写时代的人文精神。

       上世纪80年代前后,马国强以工笔画、连环画和插图的创作研究为主并有大量作品发表参展,其中《春暖》被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卷》。近十年的工笔画、连环画创作实践,锤炼出画家坚实的造型能力和娴熟的线描功力。20世纪90年代前后画家转向小写意水墨人物画的创作实践。他坚持面向生活,坚持写实,坚持水墨本体语言的探索和研究,以速写入画,在广泛吸纳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大师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生活气息浓厚,构图严谨饱满,造型平时自然,用线灵动飘逸,墨色淋漓透明的水墨速写人物画风格。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生活,生活——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于2011年8月21日至29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此次展览共展出马国强代表性作品50余件,计有人民领袖、中原基层劳动者、少数民族群众、战士、僧侣、儿童等多种题材及中堂、立幅、长卷等多种幅式。既有精勾细染的工笔作品,又有强调书法线条造型、水墨设色增韵的意笔近作;既有场面宏大的鸿篇巨制,又有细节精谨的传神刻画,堪为马国强水墨人物画艺术的一次综合汇演。画家以坚实的造型功力、深厚的传统底蕴、晴朗的人物情态、鲜亮的时代特色,绘就了来自火热的生活一线,同时又“人人不同,面面各异”的鲜活水墨人物群像。

       马国强是河南省文联主席兼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用具象写实的手法,以表现生活,记录时代,歌颂普通劳动者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善于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勤于探索将中国的书法用笔取线与西方绘画的造型语言相结合的新技法,持续探索融浙派水墨的空灵与京派人物的厚重为一体的新画风,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并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当代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实力派人物画家、河南中原画风的主倡者和领跑者。

       他在驻马店地区文化局创作组工作期间,连续创作了一批作品,在全省美展展出并获奖,人们很快就记住了一位美术新秀的名字——马国强!

       1979年,他被调入《河南画报》社任美术编辑后,主要精力放在了年画、插图和连环画创作上。画插图和连环画,对画家的造型能力是极大的锻炼,现在活跃在画坛上的许多大家,当年都曾用心画过连环画。

       马国强主席这样的美术人才,在当时的《河南画报》社非常稀缺。画报的职工,大部分是领导子女,没什么学历,不会画画,几乎都是搞摄影。在做美术编辑期间,马主席画了数不清的连环画和插图。机会垂青于这位才干骄人的年轻人,他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显示出出众的领导组织能力。他带领报社同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改版《河南画报》,使之图文并茂,清朗悦目,思想性与可读性均有大幅提升。

自进入《河南画报》始,新闻、美术两条线就一直交织于马国强主席的人生事业之中。在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领域,他穿梭往还,双美并运,同臻高境,令人目瞪口呆,甚至被评论家称为“一个谜一样的人”。

       1982年,马国强主席年方而立,喜讯自首都飞来:他被选入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与一批全国范围内遴选而出的优秀画家一起,进行人物画创作。这中间,他惊喜地发现了叶浅予、黄胄等前辈大师。对一个怀揣着强烈上进心与求知欲的青年人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学习的汪洋大海,他一个猛子扎了进去。尤其是黄胄,对他影响最大,可以说奠定了他水墨人物画创作的基石。

       黄胄当然算是马国强主席艺术上耳提面命的恩师,更远一步说,清人任伯年是他跨越百余年时空的“神会”之师。谈起老师这个话题,马国强主席有着浓重的感恩情结:“在河大,丁中一老师教我国画,王威老师教素描,韩野老师也教过我。老师们对我都非常关爱,我对他们深怀感激。如何报答老师们的恩情呢,惟有努力,惟有奋发!”

       还有一位老师是上海的方增先(历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在素描过度为水墨创作方面卓有探索。在方先生启发下,马国强主席对素描有着深刻认识:“不论人物、花鸟、人物,都是先画素描,后再分科的。素描是科学,讲究客观描摹对象本身,对明暗关系的处理则源自西方。素描和速写的工夫,对中国小写意水墨人物画至关重要。”

       除了绘画水平高,马国强主席文字写作能力也很强,再加上他的策划能力和领导组织才能,所以1995年《大河报》(《河南日报》晚报版)酝酿创刊的时候,他就被列入了核心领导班子。这当儿,组织上数次出面,想让他出任河南省书画院院长(前院长退休后职位暂空),认为他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但报社这边意见非常明确,说台柱子人才坚决不放。最终,马主席还是被“焊定”在了朝气蓬勃的《大河报》,由副总编到总编辑,为这张中原王牌都市报的成长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将这份在河南一纸风行的报纸推向了发行百万、全球百强的辉煌颠峰。

       在《大河报》,马国强主席忙得不可开交,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但他有个坚定的信念:再忙也不能荒废画画!他见缝插针地画,真正是海绵挤水般地争取时间。为了保证画画时间,他坚拒无谓应酬,力行“以制度管人”的治社方针,从不与人谈心、做思想工作,一切按制度办事。他摸索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公平、公开、透明、按劳分配、奖优罚劣,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工作中,他一贯主张开前门、堵后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取非分之利,充分放权与人。这样,人人各伺其职,守土有责,忙得有条不紊,为作为最高管理者的马主席,节省了不少精力,腾出了作画时间。每晚8点开完编前会后,他利用等版面清样的时间,在办公室埋头画小本本速写,见人画人,有照片画照片,一直画到11点。如此日积月累,在新闻工作间隙,他画下了海量速写,练就了炉火纯青的手头功夫。

       马国强主席很善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实条件,统筹安排工作与绘画,做到了两不相碍、各得其所。他认为即使在《大河报》再呆上10年,也不仅不会耽搁画画,反倒会把报社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好。他的“秘诀”就是抓好两个问题:一是领导方法,一是用人方略。

       广电局三年间,办公室面积比原来宽敞了,展得开腰了,他就在西北角用布帘子隔出个放置画案的空间,变画小本本速写为水墨手卷。得暇便画,画着卷着,推着画着,以《建设者(农民工)》(荣获河南省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特等奖)为代表、描绘基层劳动者群像的一系列篇幅宏大的精品力作,就是在这一时期陆续诞生的。

       在出任省文联主席之前,在河南乃至全国,马国强主席一直是个著名的“双面人”。一方面,在新闻战线上,他是著名的报人、报业领袖。从《河南画报》总编、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大河报》总编,到河南广播电影电视局常务副局长,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正面炒作亦生辉”等一系列至今影响不衰的新闻理念;坐阵指挥推出了以“张金柱事件”、“客家万里寻踪”、“厚重河南”等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系列重头新闻策划,一大批优秀新闻人才在他麾下脱颖而出,这确定了他在河南新闻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又是出色的画家、美术事业领航者。他多年身兼省美协副主席一职,以自己的媒介优势,为河南美术发展做了许多重要的宣传推动工作。他从来要求自己首先画好,绝对不允许自己因“官”废画。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练技炼心,插针就缝,穷研深探。他的主要手段是硬笔画速写,总是捏着一只小本本,或者一片纸,会场上没轮到自己发言就画自己的手,上下左右,正侧顺逆,一双手被他勾描过千万张稿子。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与专业画家相比,马国强主席丛脞缠身,没有大块时间去悠闲地搞创作,这本是画家的遗憾,但他把尽可能多的零碎时间撮拢缝合起来,把画家至关重要的造型根底功夫反复演戏,以速写的形式画了近10万张小人,在技法上达到了“卖油翁”般的熟稔程度。这是埋头书斋画馆的专业画家所难以企及的。

       看了马国强主席多年来所存放的部分速写本,我惊叹且感动。每一页都勾满了坐卧腾挪、姿态各异的人物,每一个本子都因为浸透了画家的汗水而大大超出了自身的重量。胸中藏着这么多来自现实生活的人物原型,只要需要,拧开“龙头”,随时都可以涌流到指尖。所以,对马国强主席来说,现场画一个时髦的美女、明星肖像,那真是小菜一碟。但马国强主席为自己确立的是严肃的学术路子,所以他永远笔尖向下,为万千基层劳动者写真传神。这点和齐白石的“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有些类似。马国强主席的艺术目标是明朗而高远的,脚下的步子是塌实而稳健的,他崇尚再忙也要认真画,一天一个脚印,每天都要进步,绝不复制自己,每一张画都不草率应付。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马国强主席认为搞艺术的不要把自己当作领导,他敬重大平原区域那些默默劳作的基层劳动人民,一有机会就深入生活一线,和他们手握手肩并肩。烈日田间、深山矿区、都市街头,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今年6月初,他到郑煤采风,画出了满脸黑灰的矿工兄弟们在阳光下灿烂的笑容;在中原油田采风时,他冒着50度高温,汗水把衬衣、裤子全都湿透了。

       在艺术创作风格上,马国强主席的小写意水墨人物画,由黄胄上追任伯年、陈老莲,造型严谨生动,笔墨入古出新,创造性地将毛笔线条的造型作用与抒情性能统合而一,线质瘦劲健朗,变化如龙。既有学院派的精微准确,又有传统文人画的含蓄飘逸,再辅以多种墨法、水法,汲京、浙两派之长而自成面目,在业内广受推重。

       谈到艺术上的收入,马国强主席记得,1978年自己拿到平生第一笔稿费。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卖画的时候,一幅才50元。在当时,黄胄、范曾、王西京的作品,一张也就20元。那时候卖画是一出手一批,都是走外贸口,真是卖非所值。关于今后自己的艺术市场如何培育,马主席的想法是:要用自己成熟的作品引导市场走,而不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对一个有梦想有担当的画家来说,金钱永远不是第一位的。

       若论在美术专业方面获得的个人荣誉,马国强主席实在是太多了。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他创作的三幅作品《春暖》、《山雀》、《淡淡的晨雾》全部入选,其中《山雀》获优秀作品奖,《春暖》入编《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卷》;此后,他又先后在第八届全国美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展、东方之韵——中国画创作成就展、南北人物——当代中国人物画学术交流展、20世纪百年中国画展等国家级权威大展中佳绩迭呈。他的多件作品,被多家专业美术机构收藏:其中,《上河工》入选全国纪念5.23五十周年综合性画展后,入藏台北国父纪念馆;《小海军你好》入藏毛主席纪念堂并入编《毛主席纪念堂珍藏画集》等。

       1998年3月,中国美术界权威官方刊物《美术》杂志,曾破例以9个页码的宏大篇幅,推介马国强主席的艺术成就及作品;2001年1月,央视“美术星空”栏目在“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家”专题中,也作了重点推介。马国强主席曾在开封、郑州、香港、台北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联展;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画坛百杰”(97、99两次)称号及“当代中国画坛60杰”称号;被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中国美协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

       马国强主席以其蒸蒸日上的综合艺术影响力,名列“2008年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榜单;2009年6月,位列《收藏热点》“收藏热点画家”第34名(排在前几名的是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等巨匠大师)、“我的收藏首选调查结果”第39名(前几名是吴冠中、范曾等)。

       近两年来,马国强主席进入创作丰收期,一批思想深邃、技法高超、情感充沛、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劳动者组歌”式主题创作陆续推出,每一次都予人以久久震撼。2009年5月份,中国美协领导刘大为、冯远在郑州集中观看了他的系列作品之后,力推他到中国美术馆搞一次综合性大展,让浩荡的中原画风,以他的个展为生发点,进一步吹到首都,刮遍全国。

        “到北京再忙我也要给你的画展作主持!”这是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人物画家冯远先生的动情然诺。

        “回眸艺术长征,似浪卷波翻旭日升”(美术评论家郑志刚先生词作《沁园春·画家马国强先生》摘句),描述的正是马国强主席层峦叠嶂的艺术人生。这样一位著名的人物画家,文联、美协的领导人,也是大家和蔼亲善的良师嘉友。他从不摆名家架子,交友无论尊卑,一腔热肠,重情好义,与人宽容包纳,积极奖掖后进,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阳光一样的晴朗温暖,父兄一般的持重信任。

       走近他,你就走近了一个大写的人。

       国画传统三科中,人物画发育最早、成熟最快。但纵观美术史,徐、蒋之前,人物画几乎都在表现神灵仙圣、王公贵胄和才子佳人,绝少触及黔首黎庶。清季有几位画家,曾经毫颖向下,创作过百姓题材,比如宫廷画家焦秉贞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奉诏画《耕织图》46幅,“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画《渔翁父图》,广东平民画家苏六朋画《吸毒图》与《市井小品册》等,惜乎比例过小,光焰太弱,似可略而不论。徐、蒋以来,尤其“文革”后三十多年,小写意水墨人物画界自觉地将目光聚焦于天下苍生,个中能手佳制不断。以“黄河中下游大平原区域基层劳动者群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实力派人物画家马国强先生,便是引人瞩目的一位。

       马国强先生拥有令人惊讶的深湛造型功力,在众目睽睽的写生现场,他短短几分钟即能完成一份精能的速写。他勤奋异常,精力过人,往往能在繁杂的公务之余,迅速转换角色深入生活一线,将镜头或画笔对准令他倍感亲切与激动的基层劳动人民。大致说来,他的作品题材有大平原区域基层劳动者群体、少数民族劳动民众和小品古装人物三类。这里,我们着重谈谈他笔下的劳动女性形象。

       黄河滩烈日下收麦子的青年农妇、都市街头匆匆吃盒饭的打工妹、簸扬青稞的高原妇女、沧桑慈祥的藏族老阿妈、恬淡乐观的苗寨姐妹,等等,都是马国强先生奉献给读者的劳动女性形象。将寻常女性在寻常劳作过程中所展露出来的乐观、坚定、晴朗、知足等性格因子进行有机提炼,再通过笔墨技法转换为艺术形象,是马先生的拿手好戏。在马国强先生的画面上,尽管各个年龄段的女性形象均有涉及,但少数民族青年女性最为集中。青年时期对劳动女性而言,业已蜕尽稚嫩,远未滑向寥落,无疑是最美丽、最健康、最具生命朝气的华彩里程。尤其是那些壮、瑶、彝、傣、苗、藏、羌族以及福建惠安村寨中的青年女性,朴素明媚,端庄大方,勤劳善良,笑声朗朗,有着鲜亮的视觉感染力与持久的审美渗透力。

       在《哈尼村寨春风暖》、《苗寨欢语》、《瑶山春歌》等马先生的近作中,我们不仅能够迅速而直观地领略到上述民族青年女性艺术形象之美,还能够捕捉到马国强先生在画面构成与水墨运用上的求索与新变。这些在《远山》、《苗寨欢语》、《彝乡山路》、《欢乐壮乡》中尤为显见。大片背景淡墨的穿插泼擦,与瘦劲刚朗的主体人物线条攒丛,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关系,在大大增强作品写意含量的同时,也对观者的视觉结构进行了跌宕改调,从而使得作品更耐咀含。在小写意水墨人物画界,马国强先生以长于“用线”见称,然而他对“用墨”的探索与实践却亦未曾少懈。尤其在他2007年下半年以来(落款为“丁亥秋”至“己丑春”)的一系列作品中,如果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马先生在墨法上潜心渐变的努力与苦心。

       马国强先生早年作品的“墨相”,以《黄河滩》与《打工妹的午餐》为例,总体上给人以清雅冲和的印象。盖由饱水大笔,半入墨池,趁水墨相濡之际,驰毫急刷而致。这样的墨法,每每产生淋漓而又透澈的效果,与晴朗淡定的人物表情互为生发,很是悦目赏心。但是,这个阶段的水墨的技法难度与审美深度,却未能与独标风规的“马家线”比肩而论,似乎总是徘徊在“配角”的位置。

       这种墨、线不称的状态,早已引起了马先生的重视。意笔山水画史中,龚贤(“白龚”与“黑龚”)和黄宾虹(“白宾虹”与“黑宾虹”)在用墨上的变法历程,对马先生亦有所启迪。讷于在口头上自我标许的马先生,一直在坚定地践行“一切靠作品说话”的治艺准则。惨淡经营之后,近两年来,一批以“积宿并运法”与“没骨渲染法”为主要用墨表达语汇的新作,在马先生笔下陆续推出。

       统而观之,“没骨渲染法”在《八廓街》、《芭沙芦笙》、《晴空高原》、《经文(创作时间为“戊子年夏月”)》等少数作品中有凸出表现;而在《阳光高原(己丑初春)》、《边寨(己丑春)》、《山村(己丑春)》、《春寒(己丑)》、《黔东南速写(己丑春月)》、《集市老农(戊子)》、《吹唢呐》、《边寨(戊子秋)》、《草原姐妹(戊子年初夏)》、《等待下井的矿工(戊子)》、《矿工(戊子冬月)》、《河山(2007年获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展铜奖)》、《苗寨秋阳》、《惠风傣寨(戊子春)》、《边寨晨曲(戊子年雪月)》、《苗寨阳光(丁亥冬)》、《阳光融融(丁亥立秋)》等占绝对数量优势的一系列作品中,使用了“积宿并运法”。

       没骨渲染,强调水墨的自主渗化效果,在大块面的泼送过程中,水墨在笔锋指使范围之外惯性冲荡,妙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貌似无骨而筋力内藏,水墨的内在肌理并未被急速的自主渗展所淹滞,这是马先生没骨墨法之过人处。渲染膨胀所极易造成的“痴钝、虚肿、僵死”之弊,在马先生的作品中无迹可寻。相反,那些为笔力所遥控的水墨,沿着丰富而敏感的宣纸肌理恣意渗展,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丛生“霜刺”,给画面整体氛围平添了一种冷逸气格。

       比没骨水墨的偶尔乘兴为之,马先生对“积宿并运法”的实践可谓处心积虑。多次深入生活之后,在那些生活在大平原区域的基层劳动者身上,马国强先生越来越铭心地品咂出了晴朗、真淳、乐观、坚毅之外的别一种深邃与浑凝,一种潜藏不宣的“深水人格”。在豫西深山煤矿,马先生与满身黑灰的矿工们握手讯问、促膝言欢,一次又一次被这些貌似木讷甚而拙陋的重体力劳动者内心流溢而出的大朴境象所深深打动。敏感的画家有一种难以遏制的表达冲动,他不停地画速写,真来不及速写的就拍照片。一次次潜水基层,又一次次满身劳顿地返回省城的画室,马先生苦苦思索,反复实践。深夜的烟头,孤独的灯光,四弃的废画,都在默默记录着一位登攀与困惑中的画家真实的履迹。

       马国强先生最终认定了积墨与宿墨交互并运、数层厚写的手法。这种手法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并不鲜见,将之移用于小写意水墨人物画创作,在马先生的画面上,同样产生了显见功效。在画家近一年来的作品中,人物衣饰部位的大块面水墨,数层厚写的痕迹了然于目。之所以是“数层厚写”而非“层层厚写”,是因为水墨人物画毕竟不同于写意山水,略积数层即可取得预想效果,如若积得遍数过多,反易滞重失真。这一点马先生是非常明白的。

       “笔墨两者,相依则不同,相离俱相毁。”与没骨墨法不同,在马先生的“积宿并运法”中,“墨”与“写”如影随形,笔笔交锋,雄健的笔力在水墨朦胧渗掩之下愈见挺然。宿墨所特有的苦涩味道与渗化效果,在画面晾干后或将干时叠加覆写,别样一种苍莽浑厚之气夺纸而出。与此同时,他又深谙铺水的技巧,非常善于把握宿墨遇到水后产生的华滋效果,这令画面“墨相”浑厚中不失清润。

       直汲宋元经典作品所特有的图写山川深浑凝重气质的墨法,转借清季以来山水画大家对此种墨法“回炉私铸”之后的优秀成果,马国强先生石取他山、碧玉自凿,在意笔人物画用墨上又获新境。这对进一步开掘描绘对象的精神内质、丰富艺术表现手法,无疑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播下牡丹吐芳香——读孙福庆老师诗词有感

下一篇:我读刘庆邦《堂叔堂》





相关内容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李清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

2023-11-14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本次《鹰城墨缘——马国强水墨…

2023-09-23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8月7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

2023-09-14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最近,由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

2023-09-12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

2023-09-11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