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脱贫大决战》对旅游扶贫的重笔描写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284
时间: 2023-10-21 15:19:53
郭方向新近出版的81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鲁山脱贫大决战》是近年来河南省扶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主题报告文学创作中的出色之作。
在当下的扶贫题材报告文学创作中,大量可见的写法模式是优秀扶贫工作队员和乡村干部为改变一地的贫困面貌而艰苦卓绝地开展工作的优秀事迹,以及一个地区前后变化的报道,而对一地的扶贫实践进行深入记录,对其因地适宜的扶贫模式的总结、反思,则较为少见。《鲁山脱贫大决战》在这方面进行了富有启示意义的有益探索,是扶贫题材文学创作和报告文学的重要成果。
《鲁山脱贫大决战》聚焦贫困、偏远而美丽的革命老区鲁山县,书写“扶贫依托旅游、旅游拉动扶贫”的生动实践,对当地创造旅游扶贫的“鲁山模式”作了全景式展示。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一幕幕波澜壮阔、可歌可泣、意味深长的画面,在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鲜明地域文化性格的鲁山县,凝结成了一股磅礴力量。作者以散文和散文诗的笔调创作报告文学,文字鲜活灵动,有机穿插交织鲁山的历史文化、民间歌谣、现代诗、散文、歌词、古诗、新赋等,意蕴充盈、摇曳多姿,既宏阔、思辩、深刻,又诗意、灵动、超拔。与众多报告文学作品比较,《鲁山脱贫大决战》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鲁山县山川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开发,大力实施“生态建县”“旅游兴县”战略,成功创建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建成了尧山中原大佛国家AAAAA级景区,画眉谷等多家AAAA、AAA级景区,形成以“佛、山、汤”为核心资源的大旅游格局,使鲁山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圣地。鲁山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鲁山县委、县政府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以花为媒、以节会友,扩大对外开放、展示鲁山形象,加快脱贫步伐、促进经济发展,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开放文明、美丽富饶的新鲁山。文化旅游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鲁山人民依托鲁山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优势,抢抓一切有利机遇,培育乡村旅游特色,推出精品旅游线路,以点带面,以线贯穿,促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与全域旅游的有机结合,使鲁山这块希望的田野,成为了美丽的田园、致富的摇篮、幸福的家园!
《鲁山脱贫大决战》避开了扶贫题材写作常见的简单化的今昔对比,没有像许多扶贫题材作品那样着意强调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生活艰难状况,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各方面(贫困户、扶贫工作队、返乡创业者等等)同心戮力改变生活现状的奋斗过程上,写出了他们改变贫困状态的梦想、决心、动力和艰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鲁山脱贫大决战》选择了一批具有新时代气息、理念和精神的新型农村创业者作为典型,进行深入细致的表现,因此,这部作品表现的农村,已不仅仅是陷于贫困状态的泥沼里的贫困农村(这是大多数扶贫题材作品的选择),更是正在或已经走出贫困状态、正在一心一意奔小康、不断升级的“正在进行时”的新农村;这部作品中表现的农民(农村工人和农村经营者)也不仅仅是因为贫困而留在过去时代的“旧式”农民,而是有着新的时代视野、现代理念和新的梦想的新型农村创业者、开拓者。这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真正的当代感和时代精神。在这样的视角里呈现出来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景象,作品浓墨重彩抒写的“扶贫依托旅游、旅游拉动扶贫”的光辉实践,及创造旅游扶贫“鲁山模式”的生动进程,也就有了真实而坚实的依托与基础。
在时下的报告文学创作中,有报告、没文学,或报告多、文学少的现象十分突出。《鲁山脱贫大决战》具有很高的文学韵致、艺术品位和文化视野。作者运用散文和散文诗的语言讲述人物命运和故事,作品充满诗意与弹性,汁液饱满,鲜活生动,富有诗意乃至诗性,别开生面地把扶贫放到一个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十分悠久、地域文化性格极为鲜明的背景和语境中呈现与书写,构成了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息,并赋予主人公们以强烈的文化力量和文化精神。这也是作品创新出彩之处。
对于扶贫题材的文学创作,《鲁山脱贫大决战》呈现了出色的风景;对于报告文学的创作,《鲁山脱贫大决战》提供了一个“报告文学还可以这么写”的富有探讨意义的独特样本。作者凭着扎实深厚的文化积累与生活积淀、艺术功力和掌控能力,创作了一部经纬交织、文体交融、多重协奏的文本,给常态化的报告文学写作注入了新的元素、带来新的风采与启示,既诗意、灵动、超拔,又宏阔、深沉、深刻,既有深邃厚重的历史感,又有壮丽斑斓的时代感与当代感,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充满审美张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报告文学精品力作。
近年来,发展乡村游已成为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发展乡村旅游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长久的持续性,在助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鲁山县委、县政府多次强调,要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旅游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鲁山县生态条件好、自然景观秀美、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是发展乡村游的基础;有了旅游资源,也就有了广阔的市场。
鲁山县通过举办旅发大会,建立“百企帮百村”旅游产业扶贫社会帮扶机制等措施,探索出符合鲁山的“旅游+扶贫”发展路径,同时也催生了景区带村、“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一系列旅游扶贫典型模式。
旅游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是实现贫困地区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的有益尝试,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的长效致富和长远发展。鲁山县通过加快帮扶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旅行社打造帮扶地区旅游路线、深度挖掘特色旅游资源的做法,为旅游扶贫“造血”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帮扶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鲁山县精准旅游扶贫工作,努力创新精准旅游扶贫模式,全面搭建旅游合作新桥梁。
乡村旅游是鲁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最独具特色的优势项目。近年来,鲁山县加快发展村居休闲游经济,推进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全县乡村旅游点、线、面发展的新格局和多类型、高品位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一批历史文化、山乡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彰显了“品牌效应”。
大力发展乡村游成为了鲁山县推进旅游扶贫的重要抓手。过去鲁山县守着“金山”受穷,抱着“金碗”挨饿,长期戴着“贫困帽子”,然而鲁山“深闺”里蕴藏着奇山秀水,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为何出现“抱着金山不致富”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薄弱,比如,这些地区有些乡村不通道路或道路等级太低,游客难找、难进,交通安全有隐患,导致优秀景点难以开发利用。
如今,鲁山县进一步推动旅游扶贫,充分发挥鲁山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以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为抓手,通过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打通了贫困乡村的“致富路”,贫困群众通过旅游脱贫致富。
当然,促进旅游扶贫,鲁山县绝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他们根据贫困地区乡村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千方百计开发培育出高品位、高质量的特色旅游产品,这是旅游扶贫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鲁山县帮助正在谋求发展的贫困山区找准定位,展现特色,创出自己独有的品牌,不简单复制别人的产品。
旅游扶贫发挥了鲁山特色,他们全力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工程,全力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全力打好旅游扶贫攻坚战,使旅游扶贫工作一步步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以“点”示范,以“线”延伸,以“面”拓展,“点、线、面”相结合,使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鲁山县的乡村旅游扶贫是一项能够让农民实现脱贫、走向致富的利民工程、民心工程。他们让农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充分获益,真正发挥“乡村旅游业+精准扶贫”的作用,发挥农民在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不仅仅是强调农民开发主体或经营主体,更强调他们自身在思想上树立主体意识。
鲁山县发展乡村旅游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精准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碰出了火花,贫困乡村变成了旅游景区,壮美山川转化为发展的“红利”,鲁山县找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小康之路。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读何建明《德清清地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