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老家鳌头立冬的习俗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357

时间: 2023-11-08 13:35:32

       今天是农历九月廿五,是立冬的时节。

       立冬,冬三月之始。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立冬时节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立冬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冬季自此开始,万物开始休养生息,静待春的到来。《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对“立冬”的描述为:“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终。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左河水《立冬》诗云:“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也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神灵祷告,祈求上天赐丰年。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同时百姓在立冬这一天也会休息,在这天杀鸡宰羊,犒赏一家人的辛苦,期盼来年获得好收成。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我们老家鳌头一带就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在秦岭淮河以北附近地区,冷空气频繁出现,降温成为这个时节的常态。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个时候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景象了,尤其是东北黑龙江地区,已经异常寒冷,这里早在立冬到来之前就已经入冬了。而西北地区秋季的红黄景象还未完全褪去,但雪花已经飘落了。而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即所谓“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在南方初冬时节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也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

       立冬习俗:

       立冬习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袭至今的。卜岁霞浦叫“问苗”,这天农民相率到龙首山的舍人宫田祖前卜问来年的丰歉,举行丰收联欢晚宴,有些乡村演戏谢神庆丰收。“立冬”日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称“补冬”。畲族登山、巡田,到神庙卜岁称为“探宝。

       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一来立冬这天改善一下生活,而“好吃不过饺子”;二来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意指秋冬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有些地方要吃倭瓜饺子,夏天买的倭瓜经存放后做饺子馅,味道既与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蘸醋加烂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在吉林,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

       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立冬之夜全家欢聚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满族烧香: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羊肉:

       在山东滕州,立冬时节,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那绝对是一种享受。而且,羊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热量,御寒效果极佳。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便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扫疥”

       过去立冬,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民间还有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的活动,称为“扫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过冬。

       舂“交冬糍”

       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时也学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葱。

       谚语: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

       立冬补冬,补嘴空。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闽南)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江南)

       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江南)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

       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


       立冬的由来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冬这个字在汉文的意思里极为绝妙,一是它与冻同音,人们听到冬声,即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为无丝可傍身御寒的终字,意为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人们一年可收成或劳累的时间也应该结束了,是收藏、补冬和养精蓄锐等待来春的时候了。


       立冬的习俗

  一、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二、贺冬亦称“拜冬”

  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三、冬泳

  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泳是集冷水浴、空气浴与日光浴于一体的“三浴”,是冬泳人最喜爱的健身方式。“三浴”的好处已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在当前“文明病”流行情况下,江河湖海中丰富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日光浴中的紫外线对健身、供氧、防治骨质疏松等都十分有益,耐冷的程度要比冬季陆上其他体育项目强烈。


  立冬吃什么食物

  吃甘蔗

  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喝草根汤

  闽中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吃糍粑

  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羊肉

  是立冬进补的标配食物,适当食用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并使人体暖和,具有补肾益气,滋阴养血,补虚气等功效。

  白萝卜

  是立冬后最佳补水食物,有生津止渴,清热降火等功效,其中的维生素C及锌可预防肌肤老化,并预防冻疮。

  黑木耳

  可促进身体产热并有效的滋补养生,木耳可对抗血小板的聚集并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常食可防止血栓的生成并预防动脉粥硬化。

  板栗

  温度逐渐下降,人体血液循环速度也逐渐减缓,抵抗力差或胃部不适者,最适合吃板栗,具有健脾养胃 ,延缓衰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

  莲藕

  是年老体虚者最为理想的立冬进补食物,生吃莲藕具有清热润肺的功效,熟吃莲藕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 

  冬,终也,万物收藏,人体需顺天地之势潜藏阳气。养神: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阳潜阴蓄。养气:避免剧烈活动,防止阳气随汗而泄。养精:节制房事,闭藏肾关。心养:心静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躁动与激昂。食养:多吃种子类食物,以五谷豆类为主。 

  立冬之后,天气寒冷,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调养要遵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摄入热量较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来避免维生素缺乏,如牛肉、青菜、木耳、豆腐、芹菜、白萝卜、大白菜、桂圆等。 

  小时候,每年的立冬后,母亲总是会对我说,天冷了,要多加衣服,不许赖床,要按时吃饭,要照顾好自己。 

  时至今天,秋天终于不复存在。天开始逐渐的变冷,一年也接近于尾声,而那句熟悉的话我却再也没有等来。 

  天气似乎也变的很诡异,总是灰朦朦的,让人很难猜测它究竟在想些什么。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黑森林里,人们划地为牢,把自己紧紧地锁在那一个个像火柴盒一样的小方格里。现在的我犹如一只疲倦的蝴蝶,在这个饥寒交迫的冬天却无法找到一个可以让我栖息的枝头。 

  这个冬天,注定无人问津。冷暖自知。岁月的流逝加上分隔两地的寂寞,曾经的记忆,如今只是空中楼阁,在反复无常的变化之中又能留住多少本真?远去的问候开始让曾经彼此熟悉的脸旁变的陌生,丢掉的戒指也依旧无法留住曾经的海誓山盟。 

  小时候,在乡下,童稚的心从不会因为天气患得患失,日子虽然贫穷,但内心却无忧无虑。这个季节,粮食大部分已经归仓了,踩着晚秋入冬的晨露去拾荒就是我们周末最好的功课。穿行在衰败的高粱地里,掐取遗落的高粱穗;追逐在东倒西歪的玉米地里,捡拾落下的玉米;低头行进在收割后的豆地里,寻觅散落的颗粒…… 

  然而,我们最期待的还是这样一场及时的冷雨。冷雨过后的田野可以为我们提供牙祭。这于当下的孩子来说可能是无聊,但于我们物质贫乏童年却是难得的欣喜。

  我的老家鳌头,土壤近于沙性,雨过后的半空面向下扣在地里,让拾荒的大人们空一次欢喜。  

  雨后的红薯地也别样热闹,一些被泥包裹的红薯也会被雨水洗刷出来。摩擦摩擦泥土,用牙齿啃去带土的红皮,那冰凉中的甜脆立刻充盈在口里。一时寻不见也别恼,深藏在土里,耐不住寂寞的红薯会在头顶生芽,你只需要去寻找隆起的土包或拱破土的嫩芽保管你会有收获。红薯垄沟的些许须根你也千万不能放过,因为红薯是泛爱主义者,只要忘记了给它翻秧,它就会在枝节上钻出气生根,扎入泥土处处留情。我们管这样的红薯叫“白薯儿子”,它的长相总是疙疙瘩瘩的,味道也多是水水的,和“原生子”大不相同。 

  这时节的秋山也是我们喜欢去的。且不说收获后落在草丛中的核桃、栗子;也不说残存枝头的红枣、苹果;还不说笑傲荆枝的红果、酸枣;单是高挂枝头的柿子就能满足我们的味蕾。对于硬硬涩涩的柿子,我们会把它们集中处理,或是放在家的后房身儿,让它自然除涩,到了春节就可以吃带冰碴的天然冰激凌。或是把它的硬皮整体削剥,只留下蒂部处的皮当托,晾晒在墙头、屋檐,让它自然风干成柿饼。对于已经红透了,软透了的,却依旧挂在枝头的,我们自有一番办法。将一段硬铁丝弯成一个圆,再将用一块破布缝制的布口袋缝在铁圈上,最后再将铁圈固定在一根长长的木杆上,工具就做成了。只要将口袋嘴对准熟透的柿子,套进口袋,稍一用力,柿子整个就滚落到袋里。撕去薄皮,用双唇吮吸,凉凉的、甜甜的吃到肚里,那叫一个甜爽。  

  夜雨生凉,更何况立冬时节的冷雨。但我们是不会挨冻的,因为有母亲。  母亲总会在秋风乍起的时候为我们备好御寒的衣物。那种昏黄油灯下,密密缝补的场景我终记一生。那时没有什么秋裤,更别提当下轻薄保暖的保暖内衣。母亲给我们预备的叫夹裤,其实就是将两条破裤子缝合在一起。记得我曾因一条对当下喜欢穿乞丐服的年轻人来说超时尚、超酷的夹裤和母亲跳塔(耍无赖),死活不穿。只因为母亲将我膝盖处磨破的洞精心的缝成两个黑色的圆,像两只圆圆的眼睛。我自认为会丢人现眼,一睹气,竟以明天不上学了要挟母亲。

  那个雨夜,昏黄的油灯下,母亲又帮我补上了一块方形的补丁。天到这般季节,母亲又会将我们的夹裤拆开,在里面絮上一层薄薄的棉花,便于我们行动,更不至于让我们挨冻。 

  岁月啊,竟这般从我的身上轧过。感慨时光的凄雨之夜,内心却并不悲伤。茶水已凉,暗香仍在荡漾。 

  今天就是立冬了,黎明又破晓在东方。生活的烟火气在冬天更加浓烈,乡下的村民,把秋天收获的农作物,在冬天存储起来。北方地区,由于天气寒冷,地面的温度要比地下的温度低,于是有着智慧的古人,便会挖个菜窑,白菜,萝卜,土豆,红薯等等,放在菜窑里。也就有了“立冬挖菜窑”的谚语。

  冬天说起吃了,我们当地的特色小吃牛肉面,是要配着酒吃的。牛肉面上一层红红的牛油,吃一口香辣的牛肉面,再喝上一口酒,那份享受,妙不可言。自古以来,居住在大地上的人们,就有着自己的生活情趣。酒不仅与牛肉面相配,还会有聪明人开了一家蒸菜馆,几个蒸菜,几碗白酒,生活的味道弥漫开来。冬天里,我们会与三五知己,相邀在小酒馆里坐坐。巷弄里的生活,其实是最接地气的,最具有烟火味道的。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冬,四时尽也。”到了冬天,小动物们都在洞穴里不出来,植物也生长得特别缓慢。仿佛一切都静止了,世界是安静的,郊外的村庄,方圆几里都难碰到一个人。人们猫在家里,烤火取暖。

  立冬这天,我摸摸了路边的土地,抓一把土放在手心,是冰凉的。我是刻意想要在土里感受立冬的气息。冬天来了,大地开始变凉,路边的草木一片枯黄。古人有:“草木枯黄,伐薪为炭。”记得小时候的炭火盆,是冬天最好的防寒工具。一家老少围着炭火盆而坐,讲讲话,做做针线活,听听故事。儿时的炭火盆,承载着儿童时代所有对冬天最温暖的回忆。在炭火盆里,埋个小红薯,放一颗玉米粒,或者丢一粒花生,屋子里飘着食物的香,让整个冬天都不寂寞。

  “北吃饺子南吃葱,铜锅羊肉好过冬。”饺子,羊肉,在冬天的美食中是不可缺少的。读着铜锅羊肉,就想起了发明火锅的慈禧太后。爱品美食的慈禧,冬天里菜一上桌就凉了,她便命御膳房的厨师们,弄来一个小火盆,上面放上小锅,一边加热一边品尝,这就是最早的火锅了。后来经过修改加工,才有了炖着羊肉的炭火铜锅。

  到了冬天,最喜欢的还是红泥小火炉,煮酒或者泡茶,冬天的情趣就在那慢火小炖的熬制中,散发出悠闲的时光味道。是该慢下来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顺应着四时的周期,冬天的秘密就在于藏。

  李白写下《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那个“绣口一出,便是半个盛唐”的诗人,是离不开酒的,才有了后来李白醉酒诗百篇的流传。想那李白,在立冬之日,连笔墨都冻住了,新诗也懒得写了,只想着在一炉炭火旁,温着美酒,把时日过得松散洒脱。从远古的盛唐,回到现实的窗外。立冬这天,太阳只是晃了一下,一整天就是阴沉着脸。是不乐意离开秋天吗,还是和冬天初接触有着陌生的羞怯。无论是高兴还是不乐意,冬天它明明白白来到了人间。

  活着人,用心生活。对死去的人,也不忘惦念。古人们是怀着深厚情感,过着日常生活的。到了立冬,不仅是在人间炖着羊肉,吃着饺子,也会为逝去的亲人送些衣物,以避寒意。就有了“送寒衣节”。

  民间传说,送寒衣节,是源于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孟姜女和丈夫结婚不久,丈夫被抓去修筑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为丈夫赶做棉衣,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为丈夫送寒衣。谁知,丈夫却累死在了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哀号呼喊。终于,孟姜女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尽管只是个民间传说,也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能够感天动地。活在俗世,能够体验到真情所在,亦是不枉来人间一趟。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更应该多给予别人温暖。

  一岁终一岁始。立冬既是终结,也是开始。此时,山茶凝霜正可人,金盏花开芳香袭人。再点燃小火炉,温一壶桂花酿,读一段诗词雅赋,念起往来,酒入肚肠,想起旧游与新好,知交无需厚言,该是一种属于冬日的美好了吧。

  天地有萧瑟,人心却会一直温热。心藏一份暖意,日月就柔软了起来。放下该放下的,拿起该拿起的,百姓家平常的日子,也能够过得有滋有味。

  立冬,冬天开始了,万物收藏。冬天里藏着些什么呢,原来冬天里藏着来年春的消息。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香山落日别样情

下一篇:黄果树探奇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