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游黄龙溪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200
时间: 2023-11-29 09:03:56
黄龙溪古名"赤水",《华阳县志》载:"黄龙所见地,昔属武阳,今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又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江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溪清江,真龙内中藏",《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
黄龙溪古镇景区位于四川省天府新区西南部,东经103°58',北纬30°17',距成都市区42公里,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28公里,距双流区34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省辖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
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成都市旅游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成都市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黄龙溪的古文化旅游景点多如璀璨的珍珠,从景区上可以分为三个以水相连的古景区域,分别核心景区、扩散景区和延伸景区。
周公馆油烫鸭相传深受抗日战争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刘湘(1888-1938)及其舅子周师长周晓岚(1885-1945)喜爱。周公馆内庖厨周德心从小喜爱烹饪,根据祖上流传的中医药膳配方,独自熬制了一锅卤水,并以土麻鸭入锅出味。一晚周师长为陪好姐夫刘湘及姐姐周玉书,特意到厨房里叮嘱,刚到院子就闻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香味,探香而入厨房。见到庖厨周德心正在油锅里面炸鸭子,周晓岚急问,"狗娃子,你在弄啥子好吃的",周德心说,"二叔,这是我刚熬制的卤水煮出来的鸭子,还没来得及尝"。周师长骂道,"龟儿子,有好吃的都是你们先尝了"。哈哈大笑中,周师长撕下刚出油锅的鸭腿就啃了起来, "这味道安逸惨了,老子今晚就用这鸭鸭儿请我的姐夫和姐姐"。当晚刘湘及其夫人周玉书、周晓岚吃喝的嘴壳子流油,云儿飘飘。刘湘和周玉书出公馆前还特意带走了两只油烫鸭,醉醺醺的哼道,"周公馆油烫鸭巴适得板!"周公馆油烫鸭由此深受刘湘及周晓岚府邸喜爱,并逐渐流传到府邸周边的小吃坊,久而久之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宴客名菜.
从鹿溪河口泛舟而上三公里,即到了黄龙溪的扩散景区,该景区有著名的"大佛寺" 和"观音寺",两寺坐落在两山之上,遥遥相望。北岸边即为"大佛寺"大佛寺原建于明代,凿刻在象册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余,史称为"蜀中第二"的小乐山大佛。观音寺,坐落观音山上,普渡人间。从鹿溪河口沿锦江上游二公里是陈家小岛,是"黄龙五岛"之一,小岛现存川西唯一一座不冲古磨水碾-"陈家水碾",当车行近水碾岛时,远闻吱吱哑哑的古碾声,引起了人们几多农耕文化的甜蜜忆。黄龙溪镇古名“赤水”,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江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溪清江,真龙内中藏”,《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镇”。建安24年(公元216),[汉代]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象牙,黄龙所属之地,昔属武阳,今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 黄龙溪镇历来就是成都南面的军事重镇。[蜀汉]时,诸葛亮南征,曾派重兵把守于此,结果战败,加速了大蜀国的灭亡。黄龙溪原名永兴场,原址在府东岸的立新村境内,毁于一场大火,故又名“火烧场”,后迁至府河两岸建场,由于旧时水运交通发达,外来商客增多,经济文化繁荣,航运上达成都,下通重庆,是水路运输的重要码头。.
镇内现有保存完好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古色、古香、古风、古韵构成了黄龙溪古镇的旅游特色。镇内尚保存有传统建筑面积共 3.12 万平方米,其中极具保护价值,特征鲜明,结构良好的清代穿逗式木结构传统建筑 1.37 万平方米。一湖(上河衢田园水村)、两河(府河、鹿溪河)、六寺(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大佛寺、观音寺、金华庵)、七街(复兴街、新街、正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九巷(烟市巷、担水巷、扁担巷、水巷子、艄公巷、蓑衣巷、鸡脚巷、打更巷、龙爪巷)组成了充满魅力的黄龙溪,古街、古巷、古树、古庙、古堤堰、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岩墓和古衙门构成了充满旅游特色的黄龙溪。这里,是一个山、水、城为一体的水乡古镇;一个集古、韵、趣为一体的人文古镇;一个体现了古人依托自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人居环境构想的宜居古镇;一个再现昔日水运繁荣,重塑“清明上河图”盛世繁荣的现代古镇。
府河边的黄龙溪就是在繁荣的府河航运业推动下建立、发展的。它处在府河与鹿溪河的交汇口,河面宽阔;水势平稳,是天然码头,从成都来的下水船和从重庆、乐山来的上水船多在此停泊过夜,加上本地的运送牧山特产的船只,使黄龙溪河面帆樯如林。王爷坎下是黄龙溪古老的渡口码头,停泊的上水船只常有百余只,排列二里多长,一直排到皇坟村;下水船也常有近百只,排列一里多长,一直到鸡市坝。此外,在鹿溪河,还有梁码头、胡码头停泊专门运载本地农副产品的船只,至民国年间才废弃,黄龙溪的古佛洞也是渡口码头,为解决航灌矛盾,民国年间修了船闸,在关堰期间,每夕日定时启闭,放行船。
黄龙溪府河江面的船只大体有三类:一是南河船,船身较大,头宽稍平,二是千千船,船身较小,两头削尖,三是扒湾船,船身小,尾齐。此外,还有竹木筏(以竹木并排扎牢,上置梢挠)。往来运翰的贷物,除乐山、成都、重庆等地的盐、百货、土特产等外,本地的土特产也很多。如牧山地瓜,扎成二点五公斤一小捆,在中秋节前运往乐山、宜宾等地,供八月十五祭月亮用,红甘蔗,扎成二十根一捆,外裹叶子,运往重庆等地;还有海椒、花生、柴捆等等,历史上曾是蜀中,特别是成都对外交往的一条黄金水道,更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物资集散地。锦江与鹿溪河(古称赤水)在黄龙溪交汇,河面宽阔,水势平稳,“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是锦江流域不可多得的天然码头,呈现过百货山积、帆樯如林的景象。
古镇不大,很有“水城”的味道,一水划镇而过,两岸都是用青石铺成的石板路,有些地方还存有昔日的棚廊。水面有数座铁吊桥连接,河畔有一株古榕,盘根错节,据说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古镇的标志,游人每到此,总要在此留影。黄龙溪的鱼也是一绝,老人们说:“七上八下九归沱”,说的是每年从小寒、大寒节气到次年七月,下游的鱼儿成群结队溯江而上到此产卵,所以黄龙溪鱼产甚丰。当地最地道的吃鱼方法是在船上,来一锅“河水煮活鱼”,看似粗鄙的吃法却能让人尽享野味之鲜美。
黄龙溪的茶历史悠久,历史上即为茶叶之乡和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茶文化底蕴深厚。“武阳买茶”之说说明了黄龙溪是川西最早的茶叶市场之一。
古镇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古镇上一道诱人的风景。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吃饭并列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他们用本地产的茉莉花,冲在盖碗里,一些茶馆有时也有上好的竹叶青、峨眉雪蕊这样的好川茶。一杯清茶,一天闲适,尤其是老人们,大清早上馆子遛鸟兼喝茶,花钱不多,却是一种悠闲、雅致的享受。有人会说,怕是黄龙溪中的那条龙了!尽管那是千年中的传说,但你眼下所看到的无处不与龙有关。这古镇有龙尾,有龙背,也就有着龙头。龙头是在高处,然后起浮而下,左右摇摆到龙尾的地方,那便是绵江。这龙是从江心里腾跃出来的,还未离水,就卧在那里不动。这一卧便是上千年了。
也有人说,是蜂拥而至的人群。可不,这里就没有让你歇脚的地方,人是挤着疙瘩往前拥。人流如潮,潮在龙背上涌动,人也就成了龙的形象。再看古镇里卖的叫响的“一根面”,天天围着一群人,生意红火不说,但看那扯面的面艺师,那面的扯法,真叫一绝。
面艺师年纪不大,白衣白帽的,扯面的功夫却是不小了。你想,由缸里扯出一根面头,在空中狂舞不息,面是划着圈的,飞成波浪的,像舞动的绳索,像狂飞的银线,细到恰好时,便统统的归宿到那口大锅里,这等功夫非常人所能为呀!期间不曾断线,不见歇息,面艺师竟像跳着街舞,扭着秧歌,陶醉的不能自己。这种神奇的“一根面”又为何不能引诱众人的眼球,招来无数的手机嚓嚓嚓拍照,竟成了一种网红。有人便说:不吃一根面,枉到黄龙溪了。
如若仔细观察此面舞动的轨迹,哪一次不似龙飞凤舞呢!真是到了黄龙溪了,连普普通通的一根面也能下出个舞龙的模样。要说这“一根面”,早在宋元明清时期就已是古镇的著名传统食物了,那时家家都做,后来就留在少数人手里,成为一种绝活,今人又赋予它有了龙的灵性,
其实,说龙是一种感觉,未必没有道理。这里处处有龙,从千年的传说:“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而有了黄龙溪,又因这条龙成就了三国的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江政权,预示天降祥瑞,真龙下凡,使黄龙溪名声大噪。从古到今,黄龙溪因龙得名,又因龙而灵,于是龙佛、龙寺、龙灯、龙舟便由传说变为川西民间的生活习俗。
这不,就连这里的古榕树,也能长出龙的样子。那么粗壮的身躯,硬是盘绕着往上伸,千年的功夫让它像龙似的腾向天空,正好腾出了六株龙树,就变成这里的六古了。
在古街、古庙、古建筑、古水陆码头上行走,常常也有龙的感觉,街上的石板如鳞,庙中的柱上卧龙,满镇子的明清建筑雕梁画栋,细微处总也少不了龙的图象,而哪些尖翘的飞檐,灰鳞鳞的屋瓦,哪一处不是一条乌龙在抬头望天呢!
龙也在江中,江上就有龙船。船在江中行,尤如龙在水中游。江水青波荡漾,两岸翠竹蔽天,这清江里就如无数只黄龙戏水,嘟嘟嘟的船声,那是艄公们在呼风唤龙呢。上得岸,过龙寺,又见千年的乌臼古树横在竹林中。披一身藤草,挂一身鳞甲,活脱脱又一条欲将腾空的古龙。
这龙在古镇里,也在人心中,黄龙溪自古就有烧火龙的习俗。南宋时先民根据“龙见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主宰光明与黑暗的“浊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以及神话“龙生九子”的故事,演绎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这个习俗延续了千年之久,如今也是“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启蒙乐融融。一行火焰高百丈,龙腾人欢气势雄。”黄龙溪以火龙舞而驰名中外,成了中国的火龙之乡。
有龙必然就有水,这水流在古镇中。到了黄龙溪最强烈的感觉莫过于这里的水了。这水在龙背上流,龙背蜿蜒起伏,水流跌宕成趣。有形态缓缓的,无声无息,清亮的透着绿气;也有涓涓细声,清凌凌的响着水音;还有从石桥下瀑出,哗啦啦一片水声,雾气水气满街里弥漫,街上就有了绿的水雾。
那绿浅淡、轻柔、透足了阳光。溪水莹莹泛绿,水气绿中透亮,人在其中漫步,像走进了绿莹莹的水中。这水里有树,有花,有青青的草,有斑斑的绿苔。也有石的桥,木的桥,木的水车和木的塔楼。还有溪中的龟背石、金蟾石、鲤鱼石在那里排着队,孩子们就在那里跳跃,手中的红花儿散落溪水,花瓣儿一跃一跃的飘向了龙尾。黄龙溪古镇特色美食主要有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素炒野灰灰菜、红烧黄辣丁等来这里不得不尝。最为享受的是雇一条小船,将各种美味叫上船来,一边品尝一边欣赏两岸风光。还有许多特色小吃,比如:丁丁糖、仔鱼仔虾、麻辣豆豉等
芝麻糕起源于仁寿,马氏裕泰乾芝麻糕是芝麻糕行业唯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龙溪的一种民间小糕点。据仁寿县志记载,距今有120余年,古时曾作为地方名点进献宫廷,而今也是黄龙溪现存唯一的小有名气并批量生产的特色产品,有丰富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口感香甜,细腻绵软、老少皆宜,作为黄龙溪名牌产品曾荣获过多次奖项。
黄辣丁是黄龙溪最知名的小吃之一,黄辣丁是取自锦江、鹿溪河中的野生河鲜,肉质细腻,无腥味。有两种吃法,一是以黄龙溪当地产的山椒、红辣椒提味,佐以香菜,汤色红亮、麻辣鲜香。二是用猪油、水、盐煮,不用太多作料,保持原汁原味,一直煮到白汤为止,起锅时加入葱花,汤美鱼鲜,口味清淡。
黄龙溪的特色菜,亦称焦皮肘子,色泽红亮,口味甜鲜,米巴而不烂、肥而不腻,是孝敬老人、养育幼儿、女士美容的佳品。
黄龙溪美食中的石磨豆花又称珍珠豆花,因其色泽白润、口感细腻而出名。具有益气、补虚等多方面的功能。
猫猫鱼是用该地江河野生的一种永远长不大的小鱼、小虾(俗名麻杆子、虾咪)油稣而成,麻、辣、香、稣、脆,是佐酒的好料。在古镇里行走,尽管人头攒动,人流如潮,但在这种萌萌的绿色之中,人心就静,就安逸,就有心去吃去喝去寻找古镇的古味。那古味在溪边的怪石上,爬满了奇形怪状的纹路,像远古的遗物;在木柱下的石礅上,石礅形为龟,却长出个龙的头,明清物件,让人疑惑。这古味还在屋前,总看到奇奇怪怪的木雕立在那里,是一种怪兽,却不知兽的名字。就像这条溪水一样,普普通通地淌着,却就散出绿色的水气,把一种浅绿、淡黄、清透、舒润和柔美全撒向了古镇,古镇就有了一种神秘。这是一种感知中的神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就想黄龙溪古镇为什么就能成为中国的好莱坞,能那么吸引电影艺术家们的关注,拍出像《芙蓉镇》《秦淮世家》《海灯法师》《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等一百多部优秀影片。 全是因了这里太富有诗情画意,太多的文化、历史、民俗、古建、人文、传说和那种自然的溪水以及水光绿气中,历史古物中所透出的那种无可名状的神秘感知。
我独行在黄龙溪的廊桥上,就像骑在一条黄龙之上,它又要腾空而去了,从绵江上腾飞,在黄龙溪古镇的上空盘旋。我终于看到了充满人间烟火,欢腾喜悦的黄龙了,那才是一条真实的火龙啊!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