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历史的天空》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750
时间: 2024-01-16 13:47:05
《历史的天空》于2005年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好像抗战甚至战争题材的小说以及电视剧特多,但获奖的小说终究不多,似乎这是唯一抗战题材的获奖作品。文革前,抗战题材的小说很多,尚能记起的也就《敌后武工队》、《吕梁英雄传》等作品了。文革后,抗战题材的作品更是多如牛毛,有名的也就《亮剑》、《历史的天空》。《亮剑》,书没看,电视剧倒是看过多次,但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也就李云龙和赵刚两个而已,而且这两个人一出场就是定型的,手法如水浒、三国一样,性格一辈子不变了。
《历史的天空》不同,一是刻画非常成功、栩栩如生的人物众多,梁大牙(梁必达)、窦玉泉【梁大牙一生的竞争对手】、张普景【梁大牙最敬佩的人】、李文彬、东方闻音【梁大牙一生唯一爱的人】、朱预道、杨庭辉【梁大牙的伯乐】、陈墨涵、石云彪;另外还有文泽远,着墨不多,但一个官场老油条的形象,给人印象相当深刻。相对而言,江古碑这个被梁大牙最瞧不起的人,就太脸谱化了,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居然能在党内风生水起的混一辈子而不倒。王兰田、刘汉英这些人物着墨不少,但都不是很成功。二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书中有些人物在明显成长、在变化,这点作者拿捏的非常到位。最成功的当属梁必达,由大字不识一个到通文墨,由浑人到彬彬有礼而且能够周到的处理上下内外的关系,由草莽到战略战术纯熟的高级将领,这样的形象在共产党的高级将领中非常有代表性。如豪勇猛将梁兴初中将、旋风司令韩先楚上将,其成长过程都多多少少有梁必达的影子。相比之下,李云龙天生会打仗,但到老也是个粗野汉子,这样的形象,不符合共产党高级将领的形象。窦玉泉也是最成功的形象之一,他也是在政治斗争中成长、成熟,只不过他的成熟是把政治斗争的把戏看透了,当然他是一个有底限城府很深而正直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在历次的与梁必达的岗位竞争中,他总是棋差一招,这个可能与他的稳、中庸大有关系了;但是这样的人稳当啊,一辈子无论怎样的风风雨雨,他都能够平稳度过,连文革这样的运动他也基本上能够置身事外,关键时刻还能够搭救张普景,这样的人岂不是比梁必达更不简单?
这书最终留下了许多悬念:
第一,张普景在凹凸山给杨庭辉提意见的那份材料,最终是谁偷走送给江淮军区的?
第二,李文彬被捕,到底是谁设的套子?
第三,文革后,在窦玉泉、梁必达竞争大区司令员时,是谁写的揭发梁大牙设套导致李文彬被捕的信?
书中都没有给定论,但可猜吗?我猜,第一、二,江古碑,第三,朱预道。
据说《历史的天空》拍成电视剧之初,因着梁大牙的缘故,梁兴初将军的后人还以有辱将军形象的理由把编导告上了法庭,电视剧里的梁大牙因之改为姜大牙。其实梁兴初将军固然没有梁大牙刚出道时的不堪,但也绝对达不到梁必达后期的超高造诣。
《历史的天空》这书以前读过两遍,电视剧也断断续续的看了一遍。最近的某一天晚上又翻出来读了一遍,仍觉得震撼。书中有王兰田对诗歌的高论;有梁必达对革命的再认识、对男女爱情的高见、对东方闻音的痴情、对张普景江古碑的评价;有窦玉泉对历次政治运动的深刻认识,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素养。
看来,定论的名著,绝非浪得虚名。也可以设想,这么一部抗战题材的书,能够有十来个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一定是有强大生命力、能够传之于世的。
钱钟书老先生说,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好吃,有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老母鸡吗?我想必要是有的,爱屋及乌是天性,而且既然这只老母鸡下的这个蛋好吃,其他的蛋也许同样好吃。
观赏完电视剧后再把原著找来细读是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大宅门》、《大染坊》、《亮剑》都让我有这种冲动,但看了后似乎就没想去买本原著看看,原因是觉得电视剧的编排基本上把原著的内容和精神反映出来了,这是一种直觉。放假前获知原著曾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第十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而且从网上的博客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毛泽东同志曾经以寓言《愚公移山》教育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推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李自成失败的历史教训,告诫全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歌剧《白毛女》、电影《英雄儿女》、小说《红岩》等等都影响过我们的几代人。在今天,把徐贵祥著的小说作为先进性教育的教材来读,既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经验的发扬,也是在先进性教育形式上的一种创新。把抽象的理论和生动的故事结合,把理想的榜样与身边的榜样联系,就具体化了先进性的要求,使先进性可见、可学、可比、可为。”于是买来书一口气读完。
故事梗概(摘自电视剧介绍):抗日战争初期,麒麟山区的两个后生"英雄救美",杀死了几个日本兵后,一路奔逃,要去投军。浑身流氓无产者习性的米店伙计梁大牙一心想去投奔吃军饷的国军;而在洛安中学接受了革命真理的富家子弟陈墨涵却执意要参加新四军。于是这两个从小就互不买帐的年轻人带着各自的伙伴,就此分道扬镳。
不料战乱中阴差阳错,梁大牙误入了新四军麒麟山军分区的地盘,而陈墨涵则被迫成了溃退的国民党正规军的一名学兵。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梁大牙如鱼得水,但同时他也成为颇有争议的人物。幸亏胆识过人的扬庭辉司令员不拘一格地提拔和保护了他,并艰难地引领他不断成长。而上海姑娘东方闻音更是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墨涵在国军中有是另一番景象。他身处被最高统帅视为异己的杂牌军79军残部里,从肉体到精神,经受着前所未有酷烈磨练。
终于,他以自己的顽强,正直和坚韧博得了以石云彪为首的79军残部的充分信任,最后成为79团团长。
而国共两党两军在麒麟山区,也是时而联合,时而斗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式人物,粉墨登场,各种情愫,波澜起伏。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滚动着向前。
当梁大牙以东方闻音的牺牲换来了陈墨涵为首的79团火线起义时,历史却将这两个昔日的同乡和冤家摆放在一个部队,两个老战友之间时不时引发争论,造成隔阂……
一切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发生剧烈动荡。军长梁必达(既梁大牙)和参谋长陈墨涵在"始无前例"中成了罪人。当两人终于家破人亡蜗居农场后,才有机会在一起回忆历史和分辨那一个个正邪不一的战友。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回忆中他们的心灵终于靠近了……
小说情节极其吸引人,电视剧更直观了人物的个性。读罢小说,思绪随书飘然,由情节引起的强烈情感共鸣便变成理性的感悟,由人物个性牵出的许多悲欢离合便演绎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与偶然,原因和结果。
挣脱了日军的追杀,几个逃难的青年在对未来的选择上分道扬镳了。找八路军的遇上了国民党,投国民党的撞上了八路军。阴差阳错的偶然成了命运的必然归宿。他们从此结识了他们未来的战友和敌人,从此走向了战争和政治,也从此有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有了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和扑朔迷离的人间恩怨——昨天唇齿相依,明日反目成仇;阵前并肩作战,幕后暗设陷阱;情同手足者在利益面前落井下石,势不两立者于患难之中肝胆相照……就在这旋涡一般湍急的关系纠葛中,小人最终落马,英雄脱颖而出。以历史、文艺、文学作品作为教育教材,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
《历史的天空》反映的历史背景跨度很长,从抗日战争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国家,这是一段翻天覆地的时代,对于党,是一段曲折前进的道路,对于革命者,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挽民族生存于危难之时,救人民苦难于水火之中,立国家大业于世界之林的丰功伟绩。这段历史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的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宝贵经验,也有党受到挫折走过弯路的教训,这是我们温故知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宝贵财富。小说通过塑造杨庭辉等党的领导者的形象,体现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通过塑造梁大牙等共产党员的形象,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我们从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体会革命斗争的艰苦,党发展的曲折,军队壮大的艰辛,无疑是接受了一次极好的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小说的结尾,借陈墨涵的思想对梁大牙的历史发了一番议论:“他从一个乡野小镇的无知伙计,脱颖而出而成为军队声名显赫的高级将领,一生征战,胜多于败,几乎攻无不克。在漫长的道路上,几乎步步都有偶然因素,但是步步都没走错,就像冥冥中有颗太阳在他头顶照耀……”。无巧不成书的偶然,实际上是历史的必然。道理很简单,梁大牙的偶然,是党组织教育培养的必然。刚参加革命的梁大牙身上有很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霸道作风、用个人意气对待党的领导等等缺点,他始终是在党的教育下,逐步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而成熟的,这颗太阳就是党。这个历史的辩证法今天依然是真理,作为一个党员个人成长的每一步,有所作为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党组织教育培养的必然,因此,我们要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主动地接受党的教育和监督,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怀着感恩心理,去报答党的培养教育。
事物发展都有其规律,不掌握规律,便无法预见趋势、把握大局。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但人有主观能动性,在具体实践中有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思有常规,行无定法,原则性与灵活性巧妙结合,才是“众妙之门”。真正的雄才大略是战略上把握全局和战术上灵活运用的统一。在书中我们看到一个不按常规出牌却出奇制胜的我军指挥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根据规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就可以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这个掌握规律与开拓创新的辩证关系在今天依然放之四海而皆准,墨守成规,便无创造,我们讲的与时俱进就是在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大胆地往前闯,大胆地去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师古不法古,前无古人才是先进,今天的时代需要多一点不按常规出牌的创新。
读了这本书,我喜欢姜大牙那种非常男人的气概。我感觉的做人就要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顶天立地的人。否则别说被别人看不起就连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的。还有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就像姜大牙那样的一个混混,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与发展中成长成了一个成功的人。看来人生是需要不断的思考与学习的。
书中有一些精华之语与您共享:男人是要有血性的;做人是要有原则的;感情是能培养的;朋友是会变质的;斗争要讲艺术的;风水是会轮转的;历史经过修饰的;自知之明可贵的。
两个年轻人,一个是江湖混混,匪气十足,但很义气,因要抗日,想要加入国民党的队伍;一个是文弱书生,受过共产党地下党的影响,思想很进步,也要抗日,想要加入共产党的队伍。结果是阴差阳错,偶然的命运安排使他们走向了和自己愿望完全相反的道路。在抗战结束后他们又走到一起,共同经历了解放直至文革后的各种风风雨雨。两个看似不同的人,初期尽管走的也是不同的道路,但细心来看,两个人内心都是向善的。从不甘日本鬼子的侵略,舍身抗日的行为就是例证。
这个故事给予我思考的并不是命运和机缘问题。要说那个混混如果真的加入了国民党,那个书生加入了共产党,其命运和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不得而知。我想的却是人性的本质并不能依据命运和机遇的偶然性而发生改变。
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完全将人物极端化了,并且和政治紧密地挂上钩。共产党的人都是好人,国民党的人都是坏人。而事实上,好人和坏人绝不是靠党派来划分的。如同小说里写的那样,两个人都是为了抗日,只是命运和机遇,一个参加了共产党的队伍,一个参加了国民党的队伍。这是命运和机遇使然。
我总是相信人在本质上是不可改变的。一个人本质上是善的,不自私的,即使他是为国民党工作,也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如果一个人本质上是恶的,极端利己,就是在共产党中工作,也会斤斤计较、不顾大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因此如果一旦给予了充分的条件,人性中的善恶就会得以充分的暴露。因此共产党中也有许多叛变者和腐败分子。
至于说某些人叛变了,某些人革命到底了,这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谁能保证那些所谓革命到底的人,如果被捕,他是否就不会叛变呢?内心有恶存在,他就会为自己保命而出卖同志。只是命运没有让他被捕而已。
即使那些叛变的人,难道就一定是坏人吗?也不尽然。这一问题在奥斯卡获奖影片《英国病人》中给予了最好的诠释。在二战中,一个人的心爱之人,被困在了沙漠之中,为了将她救出,他求救于自己人而被当做奸细抓起来。为了自己的承诺,为了那种真爱,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将一份地图交给了德国人,换来他们的帮助而去救助自己的爱人。怎么说呢?从政治层面上来说,他是叛徒;从人性角度来说,他是义者。试想,如果你为了救助你的爱人或是你的亲人,在不得不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的情况下,让一个警察将你的人车都扣下,他不管你车上的病人如何,那和他毫无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应该赞扬他的所谓的敬业精神,还是应该为他没有善良的人性而狠狠地给他一个耳光呢?
《悲惨世界》中的法律化身沙威,就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典型代表。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使法律的存在威严而有效。为了惩治妓女,他不顾芳汀是为了救助她那无助的女儿而被迫卖身的事实而坚持将她治罪;在得知市长冉阿让是曾经的逃犯,不管他已经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不管那个繁荣的城市失去这个市长将繁荣不在,也要将他送入监狱。因为那是他的职责所在。但他的内心根底却是善良的,他不是利己主义者,他只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法律守护者。在法律和人性之善的尖锐冲突下,他选择了自杀。因为这两者的矛盾他无法解开。
历史的天空读后感8篇书籍读后感-名著读后感-小说读后感-教师读后感等-中小学生读后感人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的,其次才有团体、阶级、国家。人性为人的最本质的特性。而人性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人性的善恶。
我们过去过多地从政治层面上来结论好人和坏人。孰不知是命运、机遇和政治让人们分别站在了不同的队伍之中。而真正的好人应该是以善恶来衡量的。制恶扬善应该是社会治理的核心。至于说利用人性中恶的一面来为推动社会的进步而用,那是政治家和企业家的事,但利用那恶同样要有节制,不加节制地加以利用。如利用不好,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样,打开容易,再收回就难了。
故事从抗战开始,梁大牙为了逃避日军追杀到凹凸山投奔国民党军,却阴差阳错的加入了八路军,从此走向战争和政治,从一名普通的米店伙计成长成一名足智多谋的八路军指战员,最终修炼成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
梁大牙不想多说,因为是主角,书里面交待的已经够了,但是在书的末尾陈墨涵思想活动中的那些话和疑问,作者却挖了个坑,没有交待清楚。到底梁大牙走到最后的胜利靠的是与生俱来做将军的那种幸运?还是有贵人相助?还是说在战争中积累的智慧?我觉得三者都有。
第一,幸运这种东西,谈起来有点唯心,可是谁又敢否认它的作用。在抗战时期,凹凸山分区搞“纯洁运动”,杨司令外调学习,王政委被排挤,江古碑和李文彬把梁大牙关起来,梁大牙的两座靠山全部被移走了,李文彬为了是否处决梁大牙的事情向窦玉泉请示,窦玉泉在李文彬的手心写了个“患”,暗示“放虎归山终为患,打蛇不死随棍上”。在这么强烈的授意下,李文彬还是没有狠下心处决,直到运动结束,梁大牙被正名,升职为分区司令员。这样徘徊于生死间的大起大落,无不令人为大牙捏把汗,而命运之神的垂青,确实是功不可没。
第二,贵人相助。从加入凹凸山游击队伊始,杨司令就一直扮演着保护、培养、教育梁大牙的角色,用心良苦之间也可以看出其对人的剖析之深和眼光的独到。东方闻音则是对梁大牙有再造之恩的人,两人之间纯洁的爱情让人感动,为了七二九军团的起义胜利,梁大牙和东方闻音延迟了婚期,最终,东方闻音在这场对于凹凸山区战争具有举足轻重的战役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巾帼红颜的早逝之殇。张普景,梁大牙的专职军政委,一辈子和他纠缠不清,当面指出他的种种错误,大义凛然的抵制他的累累恶行,一个纯洁正直的布尔什维克,恐怕,也只有战争年代才会孕育出这样一种纯粹的人,正直的人,视信仰如生命的人。以上三人在梁大牙的一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类似于文革时中央文革委的某领导、刘汉英旅座麾下的文泽远、蓝桥埠的朱二爷、陈墨涵等等,也都对梁大牙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战争中积累的智慧。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并且应该说是最主要的一方面。他能够收集当年的一份破文件,留藏几十年,为自己最后争夺军区领导的位置奠定基础,不得不说目光的深远足以与杨司令相媲美。在文革中被打倒,还能够活的比一般政治犯要好,还能去保护一个国军特务,可见其手段多,花样足。朝鲜战争中,在所的勘与台山砚的兵力分配时,顶住二团全军覆没的压力,沉着冷静的指挥,不动所的勘的一兵一卒,保证了最后的胜利!不得不说,历经战争的梁大牙确实成长良多。
高秋江,这个人物实在是有意思,可谓是爱与恨的矛盾体。和族人但是家境贫寒的莫干山相识相恋,却被命运作弄,不能在一起。本来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那样一个年代着实平常,但是这位小姐却参了军,再次和当上军官的莫干山相见,本来莫干山已经结婚的消息就把她打击到不行,没想到莫还把当年的错过全部推脱到她的头上,让她深深陷入绝望之中。之后与枪为伴,活出了轰轰烈烈的一生。她掌握着当年凹凸山分区下令除掉李文彬的人的名单,也掌握着大量其他重要的情报。最后,在洛安州,她活的很好。
雪无痕,这个拥有鹰隼一般锐利眼光的高级战犬,是七二九军团武培梅将军、石云彪团长的忠实伙伴。拥有雪一样高贵而纯洁的白毛,更拥有七二九军团令行禁止无所畏惧的军队精神。不屈服,不放弃,战争年代,狗亦如此,人何以堪!
一片历史的天空,一个特殊的年代,一段奇特的人生,一部铁血男儿的成长历程,一首战争与爱情的千古咏叹!掩卷凝眸,那如诗如歌的岁月就会在眼前冉冉升起........
《历史的天空》不同,一是刻画非常成功、栩栩如生的人物众多,梁大牙(梁必达)、窦玉泉【梁大牙一生的竞争对手】、张普景【梁大牙最敬佩的人】、李文彬、东方闻音【梁大牙一生唯一爱的人】、朱预道、杨庭辉【梁大牙的伯乐】、陈墨涵、石云彪;另外还有文泽远,着墨不多,但一个官场老油条的形象,给人印象相当深刻。相对而言,江古碑这个被梁大牙最瞧不起的人,就太脸谱化了,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居然能在党内风生水起的混一辈子而不倒。王兰田、刘汉英这些人物着墨不少,但都不是很成功。二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书中有些人物在明显成长、在变化,这点作者拿捏的非常到位。最成功的当属梁必达,由大字不识一个到通文墨,由浑人到彬彬有礼而且能够周到的处理上下内外的关系,由草莽到战略战术纯熟的高级将领,这样的形象在共产党的高级将领中非常有代表性。如豪勇猛将梁兴初中将、旋风司令韩先楚上将,其成长过程都多多少少有梁必达的影子。相比之下,李云龙天生会打仗,但到老也是个粗野汉子,这样的形象,不符合共产党高级将领的形象。窦玉泉也是最成功的形象之一,他也是在政治斗争中成长、成熟,只不过他的成熟是把政治斗争的把戏看透了,当然他是一个有底限城府很深而正直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在历次的与梁必达的岗位竞争中,他总是棋差一招,这个可能与他的稳、中庸大有关系了;但是这样的人稳当啊,一辈子无论怎样的风风雨雨,他都能够平稳度过,连文革这样的运动他也基本上能够置身事外,关键时刻还能够搭救张普景,这样的人岂不是比梁必达更不简单?
这书最终留下了许多悬念:
第一,张普景在凹凸山给杨庭辉提意见的那份材料,最终是谁偷走送给江淮军区的?
第二,李文彬被捕,到底是谁设的套子?
第三,文革后,在窦玉泉、梁必达竞争大区司令员时,是谁写的揭发梁大牙设套导致李文彬被捕的信?
书中都没有给定论,但可猜吗?我猜,第一、二,江古碑,第三,朱预道。
据说《历史的天空》拍成电视剧之初,因着梁大牙的缘故,梁兴初将军的后人还以有辱将军形象的理由把编导告上了法庭,电视剧里的梁大牙因之改为姜大牙。其实梁兴初将军固然没有梁大牙刚出道时的不堪,但也绝对达不到梁必达后期的超高造诣。
《历史的天空》这书以前读过两遍,电视剧也断断续续的看了一遍。最近的某一天晚上又翻出来读了一遍,仍觉得震撼。书中有王兰田对诗歌的高论;有梁必达对革命的再认识、对男女爱情的高见、对东方闻音的痴情、对张普景江古碑的评价;有窦玉泉对历次政治运动的深刻认识,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素养。
看来,定论的名著,绝非浪得虚名。也可以设想,这么一部抗战题材的书,能够有十来个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一定是有强大生命力、能够传之于世的。
钱钟书老先生说,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好吃,有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老母鸡吗?我想必要是有的,爱屋及乌是天性,而且既然这只老母鸡下的这个蛋好吃,其他的蛋也许同样好吃。
观赏完电视剧后再把原著找来细读是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大宅门》、《大染坊》、《亮剑》都让我有这种冲动,但看了后似乎就没想去买本原著看看,原因是觉得电视剧的编排基本上把原著的内容和精神反映出来了,这是一种直觉。放假前获知原著曾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第十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而且从网上的博客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毛泽东同志曾经以寓言《愚公移山》教育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推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李自成失败的历史教训,告诫全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歌剧《白毛女》、电影《英雄儿女》、小说《红岩》等等都影响过我们的几代人。在今天,把徐贵祥著的小说作为先进性教育的教材来读,既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经验的发扬,也是在先进性教育形式上的一种创新。把抽象的理论和生动的故事结合,把理想的榜样与身边的榜样联系,就具体化了先进性的要求,使先进性可见、可学、可比、可为。”于是买来书一口气读完。
故事梗概(摘自电视剧介绍):抗日战争初期,麒麟山区的两个后生"英雄救美",杀死了几个日本兵后,一路奔逃,要去投军。浑身流氓无产者习性的米店伙计梁大牙一心想去投奔吃军饷的国军;而在洛安中学接受了革命真理的富家子弟陈墨涵却执意要参加新四军。于是这两个从小就互不买帐的年轻人带着各自的伙伴,就此分道扬镳。
不料战乱中阴差阳错,梁大牙误入了新四军麒麟山军分区的地盘,而陈墨涵则被迫成了溃退的国民党正规军的一名学兵。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梁大牙如鱼得水,但同时他也成为颇有争议的人物。幸亏胆识过人的扬庭辉司令员不拘一格地提拔和保护了他,并艰难地引领他不断成长。而上海姑娘东方闻音更是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墨涵在国军中有是另一番景象。他身处被最高统帅视为异己的杂牌军79军残部里,从肉体到精神,经受着前所未有酷烈磨练。
终于,他以自己的顽强,正直和坚韧博得了以石云彪为首的79军残部的充分信任,最后成为79团团长。
而国共两党两军在麒麟山区,也是时而联合,时而斗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式人物,粉墨登场,各种情愫,波澜起伏。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滚动着向前。
当梁大牙以东方闻音的牺牲换来了陈墨涵为首的79团火线起义时,历史却将这两个昔日的同乡和冤家摆放在一个部队,两个老战友之间时不时引发争论,造成隔阂……
一切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发生剧烈动荡。军长梁必达(既梁大牙)和参谋长陈墨涵在"始无前例"中成了罪人。当两人终于家破人亡蜗居农场后,才有机会在一起回忆历史和分辨那一个个正邪不一的战友。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回忆中他们的心灵终于靠近了……
小说情节极其吸引人,电视剧更直观了人物的个性。读罢小说,思绪随书飘然,由情节引起的强烈情感共鸣便变成理性的感悟,由人物个性牵出的许多悲欢离合便演绎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与偶然,原因和结果。
挣脱了日军的追杀,几个逃难的青年在对未来的选择上分道扬镳了。找八路军的遇上了国民党,投国民党的撞上了八路军。阴差阳错的偶然成了命运的必然归宿。他们从此结识了他们未来的战友和敌人,从此走向了战争和政治,也从此有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有了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和扑朔迷离的人间恩怨——昨天唇齿相依,明日反目成仇;阵前并肩作战,幕后暗设陷阱;情同手足者在利益面前落井下石,势不两立者于患难之中肝胆相照……就在这旋涡一般湍急的关系纠葛中,小人最终落马,英雄脱颖而出。以历史、文艺、文学作品作为教育教材,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
《历史的天空》反映的历史背景跨度很长,从抗日战争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国家,这是一段翻天覆地的时代,对于党,是一段曲折前进的道路,对于革命者,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挽民族生存于危难之时,救人民苦难于水火之中,立国家大业于世界之林的丰功伟绩。这段历史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的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宝贵经验,也有党受到挫折走过弯路的教训,这是我们温故知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宝贵财富。小说通过塑造杨庭辉等党的领导者的形象,体现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通过塑造梁大牙等共产党员的形象,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我们从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体会革命斗争的艰苦,党发展的曲折,军队壮大的艰辛,无疑是接受了一次极好的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小说的结尾,借陈墨涵的思想对梁大牙的历史发了一番议论:“他从一个乡野小镇的无知伙计,脱颖而出而成为军队声名显赫的高级将领,一生征战,胜多于败,几乎攻无不克。在漫长的道路上,几乎步步都有偶然因素,但是步步都没走错,就像冥冥中有颗太阳在他头顶照耀……”。无巧不成书的偶然,实际上是历史的必然。道理很简单,梁大牙的偶然,是党组织教育培养的必然。刚参加革命的梁大牙身上有很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霸道作风、用个人意气对待党的领导等等缺点,他始终是在党的教育下,逐步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而成熟的,这颗太阳就是党。这个历史的辩证法今天依然是真理,作为一个党员个人成长的每一步,有所作为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党组织教育培养的必然,因此,我们要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主动地接受党的教育和监督,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怀着感恩心理,去报答党的培养教育。
事物发展都有其规律,不掌握规律,便无法预见趋势、把握大局。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但人有主观能动性,在具体实践中有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思有常规,行无定法,原则性与灵活性巧妙结合,才是“众妙之门”。真正的雄才大略是战略上把握全局和战术上灵活运用的统一。在书中我们看到一个不按常规出牌却出奇制胜的我军指挥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根据规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就可以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这个掌握规律与开拓创新的辩证关系在今天依然放之四海而皆准,墨守成规,便无创造,我们讲的与时俱进就是在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大胆地往前闯,大胆地去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师古不法古,前无古人才是先进,今天的时代需要多一点不按常规出牌的创新。
读了这本书,我喜欢姜大牙那种非常男人的气概。我感觉的做人就要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顶天立地的人。否则别说被别人看不起就连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的。还有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就像姜大牙那样的一个混混,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与发展中成长成了一个成功的人。看来人生是需要不断的思考与学习的。
书中有一些精华之语与您共享:男人是要有血性的;做人是要有原则的;感情是能培养的;朋友是会变质的;斗争要讲艺术的;风水是会轮转的;历史经过修饰的;自知之明可贵的。
两个年轻人,一个是江湖混混,匪气十足,但很义气,因要抗日,想要加入国民党的队伍;一个是文弱书生,受过共产党地下党的影响,思想很进步,也要抗日,想要加入共产党的队伍。结果是阴差阳错,偶然的命运安排使他们走向了和自己愿望完全相反的道路。在抗战结束后他们又走到一起,共同经历了解放直至文革后的各种风风雨雨。两个看似不同的人,初期尽管走的也是不同的道路,但细心来看,两个人内心都是向善的。从不甘日本鬼子的侵略,舍身抗日的行为就是例证。
这个故事给予我思考的并不是命运和机缘问题。要说那个混混如果真的加入了国民党,那个书生加入了共产党,其命运和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不得而知。我想的却是人性的本质并不能依据命运和机遇的偶然性而发生改变。
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完全将人物极端化了,并且和政治紧密地挂上钩。共产党的人都是好人,国民党的人都是坏人。而事实上,好人和坏人绝不是靠党派来划分的。如同小说里写的那样,两个人都是为了抗日,只是命运和机遇,一个参加了共产党的队伍,一个参加了国民党的队伍。这是命运和机遇使然。
我总是相信人在本质上是不可改变的。一个人本质上是善的,不自私的,即使他是为国民党工作,也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如果一个人本质上是恶的,极端利己,就是在共产党中工作,也会斤斤计较、不顾大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因此如果一旦给予了充分的条件,人性中的善恶就会得以充分的暴露。因此共产党中也有许多叛变者和腐败分子。
至于说某些人叛变了,某些人革命到底了,这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谁能保证那些所谓革命到底的人,如果被捕,他是否就不会叛变呢?内心有恶存在,他就会为自己保命而出卖同志。只是命运没有让他被捕而已。
即使那些叛变的人,难道就一定是坏人吗?也不尽然。这一问题在奥斯卡获奖影片《英国病人》中给予了最好的诠释。在二战中,一个人的心爱之人,被困在了沙漠之中,为了将她救出,他求救于自己人而被当做奸细抓起来。为了自己的承诺,为了那种真爱,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将一份地图交给了德国人,换来他们的帮助而去救助自己的爱人。怎么说呢?从政治层面上来说,他是叛徒;从人性角度来说,他是义者。试想,如果你为了救助你的爱人或是你的亲人,在不得不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的情况下,让一个警察将你的人车都扣下,他不管你车上的病人如何,那和他毫无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应该赞扬他的所谓的敬业精神,还是应该为他没有善良的人性而狠狠地给他一个耳光呢?
《悲惨世界》中的法律化身沙威,就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典型代表。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使法律的存在威严而有效。为了惩治妓女,他不顾芳汀是为了救助她那无助的女儿而被迫卖身的事实而坚持将她治罪;在得知市长冉阿让是曾经的逃犯,不管他已经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不管那个繁荣的城市失去这个市长将繁荣不在,也要将他送入监狱。因为那是他的职责所在。但他的内心根底却是善良的,他不是利己主义者,他只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法律守护者。在法律和人性之善的尖锐冲突下,他选择了自杀。因为这两者的矛盾他无法解开。
历史的天空读后感8篇书籍读后感-名著读后感-小说读后感-教师读后感等-中小学生读后感人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的,其次才有团体、阶级、国家。人性为人的最本质的特性。而人性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人性的善恶。
我们过去过多地从政治层面上来结论好人和坏人。孰不知是命运、机遇和政治让人们分别站在了不同的队伍之中。而真正的好人应该是以善恶来衡量的。制恶扬善应该是社会治理的核心。至于说利用人性中恶的一面来为推动社会的进步而用,那是政治家和企业家的事,但利用那恶同样要有节制,不加节制地加以利用。如利用不好,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样,打开容易,再收回就难了。
故事从抗战开始,梁大牙为了逃避日军追杀到凹凸山投奔国民党军,却阴差阳错的加入了八路军,从此走向战争和政治,从一名普通的米店伙计成长成一名足智多谋的八路军指战员,最终修炼成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
梁大牙不想多说,因为是主角,书里面交待的已经够了,但是在书的末尾陈墨涵思想活动中的那些话和疑问,作者却挖了个坑,没有交待清楚。到底梁大牙走到最后的胜利靠的是与生俱来做将军的那种幸运?还是有贵人相助?还是说在战争中积累的智慧?我觉得三者都有。
第一,幸运这种东西,谈起来有点唯心,可是谁又敢否认它的作用。在抗战时期,凹凸山分区搞“纯洁运动”,杨司令外调学习,王政委被排挤,江古碑和李文彬把梁大牙关起来,梁大牙的两座靠山全部被移走了,李文彬为了是否处决梁大牙的事情向窦玉泉请示,窦玉泉在李文彬的手心写了个“患”,暗示“放虎归山终为患,打蛇不死随棍上”。在这么强烈的授意下,李文彬还是没有狠下心处决,直到运动结束,梁大牙被正名,升职为分区司令员。这样徘徊于生死间的大起大落,无不令人为大牙捏把汗,而命运之神的垂青,确实是功不可没。
第二,贵人相助。从加入凹凸山游击队伊始,杨司令就一直扮演着保护、培养、教育梁大牙的角色,用心良苦之间也可以看出其对人的剖析之深和眼光的独到。东方闻音则是对梁大牙有再造之恩的人,两人之间纯洁的爱情让人感动,为了七二九军团的起义胜利,梁大牙和东方闻音延迟了婚期,最终,东方闻音在这场对于凹凸山区战争具有举足轻重的战役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巾帼红颜的早逝之殇。张普景,梁大牙的专职军政委,一辈子和他纠缠不清,当面指出他的种种错误,大义凛然的抵制他的累累恶行,一个纯洁正直的布尔什维克,恐怕,也只有战争年代才会孕育出这样一种纯粹的人,正直的人,视信仰如生命的人。以上三人在梁大牙的一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类似于文革时中央文革委的某领导、刘汉英旅座麾下的文泽远、蓝桥埠的朱二爷、陈墨涵等等,也都对梁大牙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战争中积累的智慧。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并且应该说是最主要的一方面。他能够收集当年的一份破文件,留藏几十年,为自己最后争夺军区领导的位置奠定基础,不得不说目光的深远足以与杨司令相媲美。在文革中被打倒,还能够活的比一般政治犯要好,还能去保护一个国军特务,可见其手段多,花样足。朝鲜战争中,在所的勘与台山砚的兵力分配时,顶住二团全军覆没的压力,沉着冷静的指挥,不动所的勘的一兵一卒,保证了最后的胜利!不得不说,历经战争的梁大牙确实成长良多。
高秋江,这个人物实在是有意思,可谓是爱与恨的矛盾体。和族人但是家境贫寒的莫干山相识相恋,却被命运作弄,不能在一起。本来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那样一个年代着实平常,但是这位小姐却参了军,再次和当上军官的莫干山相见,本来莫干山已经结婚的消息就把她打击到不行,没想到莫还把当年的错过全部推脱到她的头上,让她深深陷入绝望之中。之后与枪为伴,活出了轰轰烈烈的一生。她掌握着当年凹凸山分区下令除掉李文彬的人的名单,也掌握着大量其他重要的情报。最后,在洛安州,她活的很好。
雪无痕,这个拥有鹰隼一般锐利眼光的高级战犬,是七二九军团武培梅将军、石云彪团长的忠实伙伴。拥有雪一样高贵而纯洁的白毛,更拥有七二九军团令行禁止无所畏惧的军队精神。不屈服,不放弃,战争年代,狗亦如此,人何以堪!
一片历史的天空,一个特殊的年代,一段奇特的人生,一部铁血男儿的成长历程,一首战争与爱情的千古咏叹!掩卷凝眸,那如诗如歌的岁月就会在眼前冉冉升起........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