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黄永玉【之三】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298
时间: 2024-02-26 16:32:19
素有鬼才之称的黄永玉总能弄出一些惊人之举:他是画家,写了一本《比我老的老头》,竟成了2003年的畅销书,至今依然为人称道;他是作家,设计出的猴票和酒鬼酒的包装却广为人知,深受人们的喜爱;年届九旬,他居然又推出了8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怎能不令人惊叹?
《朱雀城》开始创作于上个世纪40年代,其间几经停辍,直到黄永玉80多岁时才得以续写,先是在《收获》杂志连载,五年之后,终于得见全书。
《朱雀城》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写的是作者童年时故乡的生活风貌。在湘西,有一座美丽的小城,悠悠的沱江依城而过,高高的吊脚楼风情万种,她因了沈从文的名作《边城》而闻名于世,她有一个极美的名字叫凤凰。《朱雀城》写的就是凤凰,朱雀,即凤凰。如果说《边城》是轻轻地揭开了美人面纱的一角,那惊鸿一瞥已令世人惊艳,那么《朱雀城》则是洗尽铅华,素面朝天,将小城那天然去雕饰之美完整地展现出来,让人欣赏品味,沉醉流连。
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湘西,是“湘西王”陈渠珍的天下。陈渠珍无意于中原逐鹿,只求偏居一隅,倒经营出一片太平局面,百姓安居乐业,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狗狗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小说从狗狗两岁时写起,爷爷回家,寄居外婆家,寄养木里,上小学,逃学岁月,家道败落,直到12岁少年离乡。十几年的故乡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以至几十年后回望故园,一幕幕场景依然清晰,如在眼前。那庭院,那花树,那街道,那人家,那城墙,那城门,那炮声,那江水,那跳岩,那吊脚楼,那小木屋,那李子园,是狗狗眼中的世界,也是作者沉淀了多年描摹了无数遍的梦。
美丽的小城是戏台,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是演员,作者在演,也在看,并用漫画手法留住了一幅幅生动的影像。爷爷要回家了,四叔却喝得烂醉不能去接,父亲带一帮同好去接,人没接着,却在凉水洞喝了一场好酒;爷爷邀人赏花饮酒,太婆却用一个“陈”字难住了一帮文人;比狗狗大不了几岁却能照看他的沅沅姐就像他的小妈妈,带狗狗去木里的王伯则像只母豹子敢下人的枪;位高权重的“老王”竟能和狗狗交朋友,养了十二匹白马的江湖老大却被人打了黑枪;刘三老非得演一回活死人没想到演完就真死了,想看“湘西赶尸”的外来客被骗了大洋无数还以为真见着了西洋景;幼麟和同事凑一块儿能演戏,教育局的一帮人能凑成一本《儒林外史》……黄永玉写人物如画漫画,寥寥几笔,可见精神。亲朋好友、老师同学、达官显贵、贩夫走卒、江湖艺人、山中猎手,各色人等让小城变得真实而生动。
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一味沉浸在对故乡的山水人物、风土人情的回忆中,他还借书中人物,表达了自己对艺术、教育、历史、政治以及人生的见解。黄永玉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在经历了太多风雨浮沉之后反观来路,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说是回顾童年往事,其实何尝不是在回顾人生?抒发见解,有时是长篇大论,如幼麟谈音乐,谈美术,足可以看成是一篇学术论文;有时则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风骨立现;最妙的还是他那独有的黄氏幽默,如“鸡娘特别像不高明的作家,稍微出两本书就大喊大叫,弄得左邻右舍心烦。不过鸡蛋比那些大作要实际的多”之类,令人莞尔之余却回味无穷。
黄永玉说:“文学上我依靠永不枯竭的古老的故乡思维。他用他那画家之笔,绘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湘西风情长卷。它是作者对童年的缅怀,更是对故乡的礼赞。
《朱雀城》开始创作于上个世纪40年代,其间几经停辍,直到黄永玉80多岁时才得以续写,先是在《收获》杂志连载,五年之后,终于得见全书。
《朱雀城》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写的是作者童年时故乡的生活风貌。在湘西,有一座美丽的小城,悠悠的沱江依城而过,高高的吊脚楼风情万种,她因了沈从文的名作《边城》而闻名于世,她有一个极美的名字叫凤凰。《朱雀城》写的就是凤凰,朱雀,即凤凰。如果说《边城》是轻轻地揭开了美人面纱的一角,那惊鸿一瞥已令世人惊艳,那么《朱雀城》则是洗尽铅华,素面朝天,将小城那天然去雕饰之美完整地展现出来,让人欣赏品味,沉醉流连。
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湘西,是“湘西王”陈渠珍的天下。陈渠珍无意于中原逐鹿,只求偏居一隅,倒经营出一片太平局面,百姓安居乐业,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狗狗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小说从狗狗两岁时写起,爷爷回家,寄居外婆家,寄养木里,上小学,逃学岁月,家道败落,直到12岁少年离乡。十几年的故乡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以至几十年后回望故园,一幕幕场景依然清晰,如在眼前。那庭院,那花树,那街道,那人家,那城墙,那城门,那炮声,那江水,那跳岩,那吊脚楼,那小木屋,那李子园,是狗狗眼中的世界,也是作者沉淀了多年描摹了无数遍的梦。
美丽的小城是戏台,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是演员,作者在演,也在看,并用漫画手法留住了一幅幅生动的影像。爷爷要回家了,四叔却喝得烂醉不能去接,父亲带一帮同好去接,人没接着,却在凉水洞喝了一场好酒;爷爷邀人赏花饮酒,太婆却用一个“陈”字难住了一帮文人;比狗狗大不了几岁却能照看他的沅沅姐就像他的小妈妈,带狗狗去木里的王伯则像只母豹子敢下人的枪;位高权重的“老王”竟能和狗狗交朋友,养了十二匹白马的江湖老大却被人打了黑枪;刘三老非得演一回活死人没想到演完就真死了,想看“湘西赶尸”的外来客被骗了大洋无数还以为真见着了西洋景;幼麟和同事凑一块儿能演戏,教育局的一帮人能凑成一本《儒林外史》……黄永玉写人物如画漫画,寥寥几笔,可见精神。亲朋好友、老师同学、达官显贵、贩夫走卒、江湖艺人、山中猎手,各色人等让小城变得真实而生动。
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一味沉浸在对故乡的山水人物、风土人情的回忆中,他还借书中人物,表达了自己对艺术、教育、历史、政治以及人生的见解。黄永玉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在经历了太多风雨浮沉之后反观来路,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说是回顾童年往事,其实何尝不是在回顾人生?抒发见解,有时是长篇大论,如幼麟谈音乐,谈美术,足可以看成是一篇学术论文;有时则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风骨立现;最妙的还是他那独有的黄氏幽默,如“鸡娘特别像不高明的作家,稍微出两本书就大喊大叫,弄得左邻右舍心烦。不过鸡蛋比那些大作要实际的多”之类,令人莞尔之余却回味无穷。
黄永玉说:“文学上我依靠永不枯竭的古老的故乡思维。他用他那画家之笔,绘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湘西风情长卷。它是作者对童年的缅怀,更是对故乡的礼赞。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