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一十七】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27
时间: 2025-08-16 10:30:48
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一十七】
在他们从恩爱复归恩爱的循环中,其实任何的故事都不曾发生,有的只是他们各自内心的波动,而波动的根源其实在于社会的变迁和各自身份的变化给内心带来的焦虑,当然,也许还有人相互理解的困难。在《寂寞的汤丹》中,对主人公汤丹来说,无论是和李逸飞还是和初恋的恋人,真正的故事其实也始终不曾发生,但心里的波澜却实实在在地起起落落;《生活痕迹》的主人公金地,与丈夫简平的婚姻也在经历波折后归于平静。汤丹内心的躁动、金地内心的不安,让我们看到了生活所展示出来的诱惑与可能,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无奈甚至是残酷。《废墟》的故事也许不像其他作品那般漩涡深掩在平静得波澜不兴的水面下,但正是田粮的误解和猜疑给方小鱼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将她推向了绝路。始终关注人物的内心生活,努力去探索人内心深处最微妙的地方,揭示人性的复杂性,这应该说是邵丽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当然,邵丽也在努力向读者传达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困难和理解的重要。邵丽创作上的转折是从中篇小说《王跃进的生活质量问题》开始的。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位出身贫贱的“官人”的奋斗成长史。不同于流行的官场小说,它重点描写了王跃进随着职务的升迁内心深处日益加重的身份变乱分离感和焦虑感。这使得作品与那些流行的模式化官场小说有了明显的分野,显示出作者对当下人们精神世界和人性本身探索的深入。后来,邵丽将这个中篇扩展为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对问题的探索更见自觉和深入,她以悲悯的情怀写出了中国这个古老农业大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内心的煎熬和挣扎。从这以后,传达社会转型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给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失重感及由此带给人们的身份焦虑,表现与此相关的生存奋斗和人性尊严,成为邵丽小说的基本主题。使邵丽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明惠的圣诞》,表达的正是这一主题。作品描写农村少女明惠因高考落榜,原本正常而光明的人生道路被忽然截断,到城里做起了性质非凡的工作,希望赚足钱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一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