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一十六】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282

时间: 2025-08-28 10:37:22

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一十六】


         哈尼梯田展现于世本身就是个奇迹。这奇迹在于它是哈尼人的大胆畅想与躬身实干在高原山坡上创造的艺术佳作。他们在山顶涵养的水源层层截流,又把山坡垒出无数田地。他们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个山坡就有成千上万亩。稻田里四时色彩摇曳多姿,一天内天光云影徘徊,令哈尼人想不到的是,这原本是他们向脚下的土地要生计的设想,他们在收获丰饶时,又献给世人一幅幅镌刻在大地上的艺术奇观。记得它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线时,是在叫作坝达的梯田观望,我们采风一行中的一个女记者大叫一声,竟然哭出喜悦的泪来。她被这幅大地艺术惊呆了,连声“啊啊”尖叫着。

        在我看来,红河哈尼梯田,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田园,勤劳的哈尼人一代又一代在生产生活中,边生产边生活,赋予了它许多的艺术想像和生命灵气,依山而建的红河哈尼梯田,大大小小,大者亩达十,小者巴掌一般仅能栽种一行稻谷,综合大小,粮田万倾,不仅是红河哈尼人的双绝,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和骄傲。勤劳智慧的哈尼人用锄、刀、锤等各种各样的工具,在山坡上雕花绘画,修筑“雕得金龙腾空舞,刻出雄鸡报五更,凿成百鸟枝头唱,镂花引蜜蜂。”所以,只要走进云南省红河谷境内的满山遍野的梯田,随处可见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梯田,处处充满了灵动和诱惑,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这个步履匆匆的时代,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铭心的怀恋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轿车,没有霓虹的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固守着自己的家园,不去为网络浪潮的澎湃而惊心,不去为未接电话的耽搁而惊恐,也不去为夜色的喧嚣而烦恼。走着自己的道路,想着自己的心事,做着自己的事情,在湛蓝的天空下,每一天都是那样的从容,从容的让人看淡了花开花落,得失更迭,生死枯荣。

        春种秋收,颗粒归仓,步入岁月深处,人们迎来了一段闲暇的时光。长者三五成伙,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吸着自产的的本土文化之光,谈论着家长里短的陈年旧事,筹划着盖一座新房,娶一房媳妇,憧憬着未来的旖旎。孩童们秋假刚结束不久又迎来了寒假,在空旷的打谷场游戏着过家家,汗流浃背地打陀螺,把快乐写在脸上,也写在日子上。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豪宅万间,夜眠五尺。人生不满百,所需物质区区可数。生命之舟难以承载太多的功名利禄,所有的繁华与荣耀,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放慢脚步,还人生一抹淡然呢?

         人生就犹如一株株正在生根发芽拔节开花硕果累累,我们不能总是因各种欲念,而步履匆匆,错过了沿途的美丽景色。

         我们就有了这样的想象:若干年前,在山坡上是不能存住水源的,而搞种植无疑是一场生存与逃亡的艰难考验。哈尼人的祖先眼看着一次次雨水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他们开始在山岭间用双手浸着汗水、血水、泪水,硬是一锹一锹地筑起了道道土坎。听当地人说,这有着两千年传承的劳作一直到今天还在继续,他们不仅仅是向山坡要粮,喂饱肚子,他们更要给子孙留下一份最为宝贵的遗产。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一十五】

下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一十七】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