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四十九】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56
时间: 2025-09-20 08:24:45
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四十九】
承担叙述人角色的方立言,通过自身的体温与追问本源的冲动,一一激活了各式文体叙事中的主体。巴赫金在建构其对话空间诗学时谈到了两个关键词——超视与外位,所谓的“超视”,就是“从我独一无二的存在位置的时空范畴,我组构了这个世界。对主体来说,这种凭借时空范畴的对世界的组构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够居于‘我’所在的位置:没有两个人的身体能够同时占据同一个位置。这被称为‘位置法则’。但是,鉴于其他人的存在也具有独一无二的位置,因此我的存在中的这种惟一的位置是大家共享的”。所谓的“外位”,就是他人眼中的“我”。因而,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是一种超视与外位结合并且互补的共存关系。巴赫金从本体论角度强调存在与它性的紧密联系,因而人之自我意识的获得必须要靠“他人眼中之我”才能实现。这种“我”与“他者”生生不息的依存关系则衍生出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即对话关系。自我话语也存在于杂语之中,与他者话语相互影响,相互进入,从而形成超语言学研究中特有的双声语现象。这种对话性的双声语渗透到文学中来就形成了独特的复调小说,或对话小说。对话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语义或逻辑关系,参与对话的话语互不融合,各自具有充分的独立的价值,话语的主体各自平等。因而对话的意义不在于评判对错,而在于对话这一事件本身。对话中本身蕴含的积极理解使新意义的产生成为可能。因而对话也具有未完成性、开放性、和多义性特征。应该注意到,这部小说中跨界叙事所整合的材料,其中诸多皆指向他人的隐私世界,在处理的时候很容易掉入猎奇的陷阱,而对话关系的建立则消解了读者的窥视心理及道德审视的立场。
跨界叙事——杂语体系——多重叙事声音——复调叙述,这是《手的十种语言》叙事演变的基本过程。在跨界叙事的视域下,小说中的叙事被分解成多种形式的碎片,嵌入叙事进程之中,进而营造了一种后现代主义语境,即从根本上取消了真伪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建构了一个开放性文本结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四十八】
下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