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三十五】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83
时间: 2025-09-21 14:28:52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三十五】
年轻的诗人留下的诗篇,当时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后来孙昱编纂《正声集》,选入他的诗最多,才逐渐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诗人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诗集一卷,文集十卷。《全唐诗》中就收入他的诗36首。他虽然胸怀大志,但终生失意。所以,在许多诗中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失意情绪。如他在《孤松篇》里这样写道:“青青好颜色,落落任孤直,群树遥相望,众草不敢逼……吁嗟深涧底,弃捐广厦材。”尽管如此,诗人忧国忧民的高风亮节,处处闪耀在字里行间,如他在《入塞》一诗中写道:“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他还在《将军行》中满怀激情地讴歌了英勇杀敌的戍边将士:“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截围一百里,斩首五千级。代马流血死,胡人抱鞍泣……”另外,他那“泪随黄叶下,愁向绿樽生”,“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等佳句,也都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尤其是他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光辉诗句曾激励过多少代后来人惜时如金,奋发进取啊!正像闻一多先生评价的那样:“诗歌随时代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为青春少年的歌唱,成为初唐最高典型的正是刘希夷和张若虚。”
我从遥远的历史和海阔天空的思绪中回到现实,在夷园漫步,眼前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引人沉思的土地。清悠悠的溪水,像往常一样汩汩地流着,刘希夷还活着,他活在故乡汝州人的心里,故乡思念他的深情凝固了,凝固成了一座规模巍然的“夷园”。园内一幢幢仿古建筑,飞檐挑角,朱栋曲栏,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精工雕刻的石栏,花砖铺砌的平台,即将安放的刘希夷塑像和国内名家的题诗作画,更为夷园增光添彩。一字字,一行行,对先贤的推崇、仰慕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出夷园,我们来到了风穴寺。我舍近求远,穿过方丈院,绕过吴公洞,直登全寺“制高点”——望州亭。习习春风穿亭过,阵阵清香扑面来。扶栏鸟瞰,风穴寺就像一幅精彩绝妙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寺院依山就势而建,布局严谨。钟楼巍巍,挑角飞檐;宝塔俏丽,屹立寺中;殿堂雄伟,厢廊对称,参差交系,错落有致。在群峰环抱之中,绿树掩映之下,整个寺院藏而不露,古朴静雅。东边山上,满植翠柏,郁郁葱葱,林涛轻啸,偶杂鸟呜。向西望去,绿荫中一片又一片的青塔跃进眼帘,啊!这就是在我省名列第二位的和尚墓塔林。只见塔塔各异,造型别致。环顾四周,风穴八景中的玩月台、仙人桥、锦屏风、大慈泉等依稀可见;极目远眺,背负嵩山、面临汝水、东控襄许、西连伊洛的汝州大地尽收眼底。
大慈泉里翻涌而出的泉水泛着晶莹的涟漪,流经一片含翠欲滴的竹林,又由龙口吐出,绕过双层六角飞檐龙泉亭,再过观音阁前的喜公池,然后注入小溪,绕寺东而行,宛若一条银带,潺潺流入寺口小湖。大慈泉前的观音阁,是一座富有明代特色的砖木结构的朱色阁楼。仰瞻椽头梁栋的木雕装饰,凤头龙首,人物花鸟,俱都逼真动人。阁楼为三泉汇流处,阁后有数十道玉瀑飞落,下成一溪,然后也和大慈泉水汇合流进寺口小湖。湖水清澈透底,群鱼追逐嬉戏。微风吹过,翠漪漫散。
我们步下一段“曲曲弯弯”的石阶,来到一座龙头欲摇的小桥头,导说:“这是接圣桥。听说清朝乾隆皇帝,一进寺就觉得这风穴寺十分美丽。他一口气把风穴寺那八大景、三十二小景、七十二福地转完了。一转完,他叫随从取出笔,亲自写了‘大雄宝殿’四个字,赠给寺里。接着,他又出东月门朝观音阁走来。寺院方丈看皇上高兴,随即折一根竹竿,嘴里咕哝几句,竹竿变成了九曲拐棍儿。他把这拐棍儿献给了皇帝。乾隆拄着拐棍到了这个小桥上。他看见珍珠帘挂着瀑布,一时诗兴大发,说道:‘翠竹青,青山绿水甲天下。’那方丈也随口接上一句:‘接圣桥,桥上皇恩满九州。’朝廷没想到主持方丈这么有才气,笑着说:‘接圣桥,好,好!’方丈一听,赶紧合十躬身,谢主龙恩。从此,这小石桥就叫‘接圣桥’了。”
我们的导游指着大慈泉说:“风穴寺才盖起那会儿,听说香客们光给老佛爷、观世音烧香上供,没有龙王的事儿。龙王恼了,就把这一带的雨水停了,把地下的水也掐了。有一年赶会的人都渴了,到处找水,就在这时,一个人从远处挑来一挑水,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要喝,结果把水桶挤翻了,谁也没喝上一口水。老龙王听见吵闹声,扒开云彩一看笑着说:‘你们不能了吧?光巴结菩萨、佛爷,叫他们给你们水喝吧!’正说着,观音菩萨拿着甘露瓶来了,责问龙王:‘你没看这一带老百姓极需水吗?’龙王的脸摆出鄙夷不屑的样子说:‘你管得了我吗?这下雨的权在我手里,我想咋下就咋下!’观音也恼了:‘你要再不下雨,咱找玉皇大帝说理去!’‘去就去!’龙王刚想走,见观音还不动,看着下头老百姓直掉泪。仔细一看,观音手里拿着个瓶儿,只见她把瓶儿往下一倒,瓶里滴出两滴水来。不多时,只见从那山崖里流出两股泉水,而且又清又甜。龙王气得没法儿,只好溜走了。瞧!那两股泉水现在还在观音阁后头流着哩,东北角那一股叫东龙眼泉,西北角那一股叫西龙眼泉。两股泉流不多远,又潜入地下,到观音阁前头又流出地面,涌进一个大水池里。都说那是怕龙王见了生气再给掐断,才潜入地下的。这水池因为有观音看着,龙王也无可奈何。老百姓忘不了观音的大慈大悲,就把这泉水叫做‘大慈泉’。据说,喝了大慈泉的水还能返老还童哩。”
出观音阁西行约百步许,悬崖陡峭,怪石林立,这就是风穴八景之一的珍珠帘。只见陡峭的岩石向外伸展,活像一只雄鹰,凌空展翅。千尺碧流从它脚下奔腾直泻,浅起满天雾珠,水声如雷。置身于飞流之下,读明代汝州进士张维新所题“悬崖绝壁挂碧流,明珠错落几千秋,却疑玉女虚无里,日日垂帘不上钩”的诗句,不禁使人拍手叫绝
裹着暴雨,劈头盖脑地猛浇了下来。我们快步登上了寺西南侧的三层台阁钟楼避雨。在钟楼上放眼望去,远山近水,烟雾笼罩,柏林危崖,时隐时现。整个古寺,云腾雾涌,似乎处于飘渺之中。看着这浓墨泼洒的美妙图画,迎着满楼的清风,我们完全沉醉了……
我相信,随着云禅小镇的精心打造和建设,风穴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郭进拴,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现任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一级作家。已发表作品三千多万字,多篇(部)作品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并获奖。)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三十四】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