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53

时间: 2012-06-07 22:30:28

    湘西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这里,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能歌善舞,其民族舞蹈特色浓郁 、丰富多彩、历史久远。宋《楚辞集注》载:“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后晋《旧唐 书·刘禹锡传》载:“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清乾隆《永顺府志·风俗》亦有同类记载: “每正月初三至十 七止,夜间鸣锣击鼓,男女聚集,跳舞K歌……”民国时期,民族舞蹈屡遭当地政府查禁。民国19年(1930)《湖南政治年鉴》中 明文记载:“乾城查禁淫曲邪剧,以原风俗。”然民族歌舞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亦如严冬后的春花,蓬勃发展 。抗日战争伊始,乾城县石启贵等人组织了“湘西苗族艺术团”,跋山涉水远赴数百里之外的沅陵行署演出苗族歌舞,时间长 达数十天,其影响之深远,史无前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指引下,湘西民族舞蹈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民族歌舞团、文工团等组织相继成立并逐步健全。土家族、苗族等 民族舞蹈不仅登上了大雅之堂,许多优秀节目还多次参加全国会演和出国演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湘西民族舞蹈以土家族舞蹈与苗族舞蹈为主。土家族舞蹈主要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跳马舞 、梅常舞、团鸡舞、八幅罗裙舞、西兰卡普舞等;苗族舞蹈主要有鼓舞(又称跳鼓)、接龙舞、跳香舞、芦笙舞、盾牌舞及巫傩 仪式中的开路郎君舞、开山舞、绺巾舞、司刀舞等。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 族举行祭礼活动时的大型传统舞蹈,亦是土家族的标志性舞蹈。因其基本 动作为摆手,习称摆手舞。摆手舞一般由土家“梯 玛”或摆手堂的堂师主持。其舞姿朴实粗犷,节奏鲜明,故土家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跳摆手舞。舞蹈内容多为生活、生产 及狩猎、征战中的动作。表现了土家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的高尚品德和渴望幸福、憧憬未来的美好心愿。
    在湘西较大的土家族村寨,一般都建有摆手堂,堂上敬有土家先祖和机智、英雄人物如“八部 大王”等塑像,堂前有宽敞的坪坝。每年正月新春,八方乡亲身着盛装欢聚摆手堂祭祀祖先,载歌载舞。短则一天一夜,长则 七天七晚。摆手活动按舞蹈形式有“单摆”、 “双摆”、“回旋摆”之分;按规模大小,则分“大摆手”、“小摆手”。“ 大摆手”可聚集数寨或数十寨的数万人狂欢一堂。“小摆手”一般一村一寨一堂。

    接龙 舞  接龙舞是苗族人民一种传统的集体舞蹈。它表达了苗族人民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 接龙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神奇的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上的某一朝代,苗族出了个名叫“代雄”的英雄,他多次带领乡 亲们反抗官府的欺压盘剥,打退官兵的围剿进攻,令朝廷为之震撼。 一天清晨,代雄用金竹和牛筋做的弓、虎骨削制的箭对着 北方连射三箭。这三箭不偏不倚射在当朝皇帝的龙椅上,只是皇帝当时尚未上朝,才幸免一难。后皇帝及满朝文武急令方士掐 算,得知湘西武陵苗山有祥龙盘卧,地气旺盛,生长异人,须断其龙脉方保平安……苗乡的龙脉被斩断后,苗家的日子越来越 苦。一位风水先生点化他们去洞庭湖接龙回家,有吴姓苗家率先接龙,遂成大户。其他苗家纷纷效仿,于是形成了“接龙”的 风俗。接龙舞一般都在苗家重大的节日或祭祀活动中表演。通常伴有锣声鼓点,由一位苗老司带领数十位身着盛装的苗家男女 ,·手持撑开的雨伞旋转着,如龙一般在宽敞的坪坝上穿梭游弋。以示把祥龙接回了苗山,把吉祥幸福接进了苗家。

    鼓 舞  苗
9 7 3 1 8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巫傩文化

下一篇:民族工艺





相关内容

元宵节游玩攻略:赏灯观月猜灯谜

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2018-03-02
元宵节游玩攻略:赏灯观月猜灯谜
2017年郑州古玩城新春庙会开幕

新春庙会、腊八祈福,在我国民…

2017-01-07
2017年郑州古玩城新春庙会开幕
浙江海宁皮影戏

海宁皮影戏演绎至今,已有近千…

2015-12-28
浙江海宁皮影戏
北京的皮影戏

自元、明、清建都于北京后,使…

2015-12-28
北京的皮影戏
陕西地区的皮影戏艺术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是我国民族…

2015-12-28
陕西地区的皮影戏艺术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