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 编辑: 崔立秋
  • 来源: 中国作家网
  • 点击: 47084

时间: 2021-08-18 08:46:38

主 持 人:崔立秋

特约嘉宾:王力平 郭宝亮 庞彦强 汪 帆 陈建忠 桫 椤

“在场”与“出圈”

□崔立秋

(河北日报文化新闻部主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也便有一个时代的文艺批评。我们常说,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但是近年来深受“圈子批评”“红包批评”等困扰,批评家在文坛的“失语”和“缺席”现象时有发生。进入新时代,打破批评的壁垒,呼唤“在场”批评和批评“出圈”,越来越成为当下文艺评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批评为何“失语”?这与文艺批评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了当下社会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一些批评家对文坛不断涌现的新现象,因缺乏有效阐释的能力而主动规避,或者傲慢地视而不见。真正的批评家则不会割裂文艺作品与时代、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会远离鲜活的文化现场。评论家谢有顺指出,尤其是面对从未被阐释过的作品,特别能检验一个人的眼光和能力,这要求评论家和作家都要有当代意识,不是只写当代题材,更要站在今天的立场和情境里与时代对话。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移动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电子媒介和视觉文化的兴起,使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转型,然而文艺批评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文艺的繁荣。我们要适应新时代的形势发展,把文艺批评置于社会生活和当代文艺创作实践之中,呼唤一种“在场”的批评,与文艺创作构成新型的审美“对话”关系。

最近,“出圈”成为社会的热词。如果说“在场”是批评的向内转,那么“出圈”则是批评的向外转。当下文艺批评大体可分三大类:学院批评、媒体批评(网络批评)、协会批评。所谓批评的“出圈”,首先就要打破这三类批评各自的樊篱和壁垒,批评家们不要自说自话,而要百家争鸣,进行多元对话。

此外,文艺批评的“出圈”,还要实现从文艺向文化的转向。今天,占据大众文化生活中心的已经不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等经典的传统艺术门类,而是一些休闲时尚、网络游戏等新兴的泛审美文化艺术,这种大众文化及日常生活审美化,促使文艺批评走向多元开放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这种文化的“越界”与“扩容”,也呼唤批评的“出圈”。

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培养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力量。本期文坛笔会特邀省内专家对河北省文艺评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飨广大读者。

新时代呼唤“新评论”

□陈建忠

(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加强我省文艺评论工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打通评论与创作壁垒,发挥评论在文艺创作中的前瞻、引领、矫正作用。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向来被视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少评论聚焦和观照的文艺创作,容易失去方向,道路失衡,价值失范;而不关注现实创作的评论,则容易陷入文本主义、自说自话。

我省文艺评论的基础力量集中在高校,但他们往往热衷于基础理论研究,在某一学术问题上精耕细作,而不了解当前文艺创作焦点、热点,也不关注我省文艺创作发展现状、难点,甚至因为课题申报、学术评定等原因,很多学者并不屑于写评论文章。发挥这一部分功底扎实、治学严谨的学者们的力量,进入艺术评论领域,将极大地提高我省文艺评论专业的高度、深度和准度,也将极大地改善目前专业评论队伍弱小的情况,使评论在我省文艺创作中能真正发挥出校正航标、引领风尚的作用。

二是构建新的评论话语体系,引领评论“新”文风。文艺创作的急速发展和分化,读图时代对于传统叙述的冲击,受众心理的急剧变化,都要求文艺评论不能敝帚自珍,抱残守缺,以一种理论和评价方式“以不变应万变”,或者以西方文论生吞活剥中国文艺创作实际。此外,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对于旧有人际传播的挑战,让专业文艺评论的传播很容易被淹没在各种博眼球的所谓酷评、辣评中。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文艺传播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不讲真话、实话,无法送达受众心里的评论,束之高阁只供小圈子欣赏的评论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新时代需要新的符合时代审美、能与受众同频共振的评论,用大众听得懂、感受得到的中国好声音,将真正优秀的、具有导向性的作品遴选出来、推送出去,让人们在审美中获得净化、感动与愉悦。

三是建立区域文艺评论联盟,推进京津冀文艺协同发展向深度开掘。京津冀文学艺术一脉相承,文艺评论要在三地互融互通的高站位上,总结三地文艺发展的基础性、前沿性、倾向性问题,整合各自文化资源优势,明确文艺协同发展方向,形成大文艺发展局面。

文艺评论是有别于文艺创作的“另一种创作”,是评论家以哲学的、历史的、艺术的目光重新审视作品和现象后的解读、阐释、归纳,并做出方向性的预判。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更为综合、更为高级的“创作”,门槛更高,专业性更强。但比起创作,评论在稿酬、声望和回报上远远和付出不成比例。因此,这个队伍更需要保护和扶持,需要通过修改现行稿酬制度、改进学术评价导向等措施,实实在在为这个群体谋福利,让文艺评论成为一种有尊严、有地位、有天地的事业。

树立良好批评风尚

□庞彦强

(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文艺评论要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文艺评论工作者应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改进文风,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受众,在讴歌伟大时代、创作伟大作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文艺评论的三大功能,一是品鉴作品,即对文艺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以先进科学的文艺思想和文艺理论为指导对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对作品成败得失提出切中肯綮的意见,为鉴赏者立心,为文艺进步立魂;二是指导创作,即要善于引领文艺思潮,启迪文艺家创作智慧,深化创作思想,改进创作方法,创作优秀作品;三是引领潮流,即要坚持艺术理想,坚守文艺操守,以进步的文艺批评培植健康的文艺生态,在提升全社会审美水平的同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帮助人们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为文艺评论家,不能只是优秀的文艺鉴赏者,还应该兼具哲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的气质和品质,更应该是一个先进文艺思想的倡导者和艺术理想的捍卫者。文艺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任何一个时期文艺的繁荣都是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同生共长、共同作用的结果。文艺创作繁荣是文艺评论的基础,文艺评论又总是把文艺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反观当下的文艺评论,一些现象实在令人心痛:有的不深研作品,不研究作家,每有评论,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发一些不着边际的空泛议论;有的不能以科学态度客观评价作品,挟一己之私,发一孔之见,视野狭小,观点偏狭;有的热衷搞圈子批评,使批评沦为阿谀吹捧之物,甚至成为“皇帝的新衣”;有的远离创作实践,远离文艺前沿,躲进故纸堆,在历史的钩沉中去探索“学术”的价值;有的唯洋是举,故作高深,拿一些连自己都不甚了了的西方理论来衡量所有文艺作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单纯看中经济利益,追逐稿酬多寡,助长贿评之风泛滥;有的以酷以锐为美,逞一时之快,只要能迅速博人眼球,就无所不用其极。凡此种种,都是开展健康文艺评论的障碍。

要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开创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新局面,就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引领文风世风为己任,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用中国风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中国文论成为新时代世界文艺评论的重要声音。

多方面打磨影视批评利器

□汪帆

(河北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

如何打磨影视批评利器、推动影视评论高质量发展?

加强组织建设。我省较早组建了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从艺术实践需要出发,中国评协还设立了旨在针对影视视听研究及评论的视听专业委员会,我省也应尽快组建类似的专业委员会,凝聚专家资源,分清主体职责及任务。

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好赓续传承。影视评论队伍应由协会专家、高校教师、媒体记者、电影院线宣发人员等组成。对于已在全国崭露头角的青年评论人才,建议通过参与影视重点项目研发、推介,实现影视重点研究评论人才全流程培养。加强“两新”人才队伍培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

加强阵地建设。近年来,我省一直缺少刊载影视理论研究及评论文章的专业报刊阵地。用文艺评论有力引导舆论、市场和大众,阵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我省青年文艺理论家和评论人才的茁壮成长,离不开这方园地的浇灌和培育。

培养和打造领军人物。多年前,河北影视理论研究及评论助力河北影视创作,创造了在全国深具影响力的“河北影视现象”,为保证河北影视精品创作持续发力产生了积极影响。进入新时代,我们还需要有更多在全国影视界有话语权、有影响力、有权威性、有号召力的领军人物。要设立名家工作室或研究中心,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健全激励机制。设立专业性、权威性的奖项,充分调动文艺评论家的积极性。近年来,在影视项目中为研究评论留有份额的现象,值得探究和倡导。例如一部精品影视剧的策划、创作、制作、推介,有的剧组从剧本论证、创作、修改阶段,就已将专家纳入其中,给予资金保证,他们对影视项目进行科学分析、评价和论证,从而产生阶段性成果。

加强新媒体联动。互联网时代对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文体形式、传播方式、载体样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电视剧、网络剧,院线电影、网络电影,微视频、微电影的观赏方式、评论方式都有了巨大变化。这也使得评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比如,电视剧《最美的乡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我创作剧评《待到山花烂漫时》发表于《文艺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页推送此文,阅读量达130多万,点赞量近五万。

文艺理论研究及评论工作在新时代文艺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当打好主动仗,掌控话语权,为文艺创作把好方向盘,让文艺创作与批评共同发出中国好声音,彰显出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让文艺理论研究及评论真正成为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法宝和利器。

加强两个“着力点”

□王力平

(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可以是深入理解文艺评论的功能、作用和性质,也可以是深刻认识文艺评论的立场、方法、标准以及内部规律性。但归根结底,加强文艺评论,要落实在阵地建设上,这是文艺评论的实践性特点所规定的。

文艺评论是一种学术研究和理论思维,它需要理论建构和创新,需要概念准确、论点清晰、论据翔实、论证充分。但文艺评论不是一个说服自我、愉悦自我的封闭系统,其价值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思想观点的传播、分享、交流和碰撞。在这里,学术研究和传播交流是互为表里的、是统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成功的阵地(交流平台和传播渠道)建设,文艺评论的繁荣和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就是一句空话。具体到河北文艺评论的繁荣发展,提高思想认识固然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但思想认识的提高,需落实在阵地和队伍建设的实处。

《指导意见》提出要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对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的分析和认知切中肯綮,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目前,河北文艺评论阵地可谓众多,主要分布在全省各级文联和作家协会系统、新闻媒体副刊系统、高校社科院学报学刊系统以及国内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板块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是河北日报“文艺评论”版,属于传统文艺评论阵地;一是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微信公众号“河北文艺评论”,属于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多年以来,他们守望相助,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富有成效地发挥了文艺评论的阵地作用。但从加强的角度去看,我以为有两个工作着力点值得关注。

首先,在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方面,我们需要一本文艺评论专业纸媒期刊。信息快速传播以及伴随而来的浅阅读需求,让传统纸媒日渐式微。但如前所述,文艺评论具有理论思维和学术品质的规定性。因此,一本坚持专业性、学术性和包容性,并由此形成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文艺评论期刊,可以发挥团结评论家队伍,发现青年人才,深化文学艺术研究,引领创作思潮,发出河北声音的独特作用。

其次,在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方面,我们需要在“互联”和“分众”两个方面深耕细作。“互联”和“分享”是网络的本质。加强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建设,应积极推动全省各级文联和作家协会网站、全省文艺期刊网站、全省作家艺术家之间的链接和关注,更好地实现创作交流。“分众化”是网络新媒体时代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应把艺术委员会建设提上日程,并逐步推进所属新媒体文艺评论平台实现不同艺术门类的“分众化”传播。

批评界要敢于“剜烂苹果”

□郭宝亮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指导意见》提出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我认为是非常及时和迫切的一项工作。

然而,检视一段时期以来的文艺评论工作,专业性是具备的,但权威性还难说够格。比如,一部作品问世了,专家们一片赞扬,但广大受众却不以为然;再比如,一部作品面世了,专家内部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意见,甚至互相攻讦,使得受众无所适从。其中缘故固然复杂,但文艺评论生态环境的公信力削弱乃至缺失,不能不说是一大原因。这种公信力的削弱乃至缺失,是说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文艺评论失去了引领受众辨别作品好坏的可信度,尽管大部分评论家是严肃的,但评论生态的恶化,导致人们怀疑很多评论文章的真诚度。

“红包批评”和谩骂式的“酷评”是败坏文艺评论生态健康发展的两大顽疾。前者是拿人家的钱替人说好话,其中的真诚度当然要大打折扣;后者则是以情绪化的谩骂出场,这样的批评,往往语出惊人,尖酸刻薄,恶言相向,不是与人为善而是与人为敌,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言冷语,不是摆事实讲道理而是玩弄语言游戏,有的甚至演变成了人身攻击。这种“酷评”的真诚性令人生疑,是否借机炒作,以达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目的也未可知。当然,造成这种现状,除了批评者自身的问题以外,个别不负责任的媒体“暴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今有些媒体往往以制造和爆炒所谓的“热点”为嗜好,讲究学理的、实实在在的批评往往不为他们注意,而这种故意作秀的所谓“酷评”很容易被青睐,一些批评界的投机分子便趋之若鹜,欲成为“学术”“批评”明星。由此可见,“捧评”是拿了钱给人说好话,“酷评”是骂了人为自己挣更多的钱做广告,本质是相同的。因此,学界、批评界也应该整顿清理学术和批评秩序,让那些捧的和骂的都没有市场,还真正的批评一片净土。

如何才能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关键在于要建立健全文艺评论的正确标准。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一切从人民性出发,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来作为评判标准,前面说的,一部作品面世后,专家之所以产生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主要还是没有坚持统一的评价标准,即没有把人民性作为评判标准。因此,要想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必须以人民性为文艺评论的标准,坚持从作品出发,真正做到严肃客观,敢于“剜烂苹果”,提高文艺评论的公信力,这样才能真正改善文艺评论的生态环境,为繁荣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作出文艺评论者应尽的贡献。

文艺评论要更新媒体观

□桫椤

(河北省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研究员)

在漫长的历史中,文艺评论的标准和方法表现为变与不变的统一,有些始终不变,比如对文艺作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肯定和褒扬;有些却不断变化,比如评论会受到不同时期的社会流行思潮的影响。总体而言,文艺评论与时代生活相辅相成。《指导意见》回答的正是进入新时代后,文艺评论守正与创新的问题。

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互联网都是文艺活动最重要的空间,评论必须直面新形势。针对网络文艺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反对刷分控评等不良现象;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推出更多文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健全完善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方式,加强网络算法研究和引导,开展网络算法推荐综合治理,不给错误内容提供传播渠道等。这些新颖的提法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是传统文学评论中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艺评论来说,网络主要发挥着媒体平台的作用,是文艺批评成果的“集散地”,起着汇聚和交流资源的作用。严肃的评论文章仍然在纸质报刊发表,然后以数字形式进入网络被检索阅读;除了原发报刊自办的网站,还形成了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等大规模的评论文献数据中心。得益于便捷的搜索功能,文艺评论成果的传播效率主要靠网络来提高,报刊应当在保护著作权的前提下力促内容上网。由于文艺评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因此并不适用于没有门槛、随写随发的网络表达方式,要警惕各种形式的自媒体平台上原发评论文章的有效性,以及自媒体传播对评论工作者的麻醉作用。

要高度重视网络文艺评论。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文艺发展史,最具革命性的变革就是网络文艺的出现。伴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网剧、网络电影、网游、网综等平台全时段、全方位满足社会文艺消费需求,以亿计数的受众使之成为大众文艺的主要形态。受到生产方式的影响,网络文艺泥沙俱下、良莠不齐,“问题作品”屡见不鲜。推进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引导作用是关键举措之一。这就要求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积极主动投入到对网络文艺的研究和评论上来。

互联网既是新的文艺空间,也是新的表达方式,认为网络只是载体、网络平台只单向提供内容的观点是狭隘的。网络对文艺的影响并不限于使传播工具电子化了,网络表达全面催生了文艺和评论的新生产方式,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的交互技术改变了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文艺评论要更新媒体观,重新认识媒介对文艺的重大影响,才能在新时代履行好使命。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作者:崔立秋,来源:中国作家网,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816/c403994-32193968.html)

上一篇:裁判文书不仅是法律,也应当是文学

下一篇:立足前沿走向融通的明代文学研究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内容

立足前沿走向融通的明代文学研究

8月1—3日,中国明代文学学会…

2021-08-23
立足前沿走向融通的明代文学研究
沈从文:从湘西走向世界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

2021-09-04
沈从文:从湘西走向世界
草根作家进城记

“尽管我吃过秋天没有挖干净的…

2021-08-27
草根作家进城记
安徽大叔坚守实体书店24年:希望不再“流浪”

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孝口的爱知…

2021-08-28
安徽大叔坚守实体书店24年:希望不再“流浪”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