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玩爬叉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550

时间: 2023-09-09 08:41:06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六十余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发表并获奖。


【郭进拴原创】玩爬叉


        “抱玉河边的桐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时至初夏,又到一年一度蝉鸣时,室内听着熟悉的旋律,禁不住回忆起我儿时玩爬叉的旧事来。

       我的家乡鳌头人将幼蝉叫作“爬叉”。近日我反复揣摸,觉得这种叫法还是很有特性的。它从土洞里爬出来,喜欢往树上爬,树上有树杈,出壳时,壳挤开的声音——“啪嚓”,大概由此缘由叫“爬叉”。

       家乡有句俗话说:“揉夕(方言,傍晚的意思)喂牛,爬叉 露头”。天刚擦黑,大人还正忙忙碌碌喂牛时,我们就拿个瓶子,找根小树棍,开始去挖爬叉。爬叉洞跟其它昆虫的洞有区别,洞口小小的,一般只有大米粒一半大小,洞上面有一层薄薄的土,用手指头一抠,洞口一下子扩大。这要锻炼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因为经常有蚂蚁洞、其它小虫子的洞会干扰识别。大一点会摆活(方言,教的意思)更小的:洞口是不规则的,如果是老圆的那种,十有八九都不是。发现了爬叉洞,用手指轻轻一捅,就会看到爬叉了,那时候心情会格外的好。接下来将手指头伸进去,傻傻的爬叉就会用前面的两只爪子抱住你的手指。约莫着它抓紧了,将手轻轻的往上抽,那爬叉也不多思考,顺着就爬了出来。哈哈,一只爬叉就顺顺当当到手了。但是有的洞深些,需要放一个小树枝进去,爬叉会抓住树枝,然后轻轻的提出来。极个别“顽固派”大大的狡猾,总是不肯抓树枝的。那也不打紧,拿瓶子盛些水一灌而下,不一会湿漉漉的爬叉就钻了出来。如果没有拿瓶子,男孩就脱下裤子,洒上一泡热尿,也成。但是这种应急办法,一黑只能用一人次,没有其他原因,就一个——水源不够充足。逮着一个爬叉后,玄(顽皮的意思)一点的小孩会把洞再伪装一下,做成原来的样子,更玄的男孩,会找点糊涂泥或者其他东西,专等人上当。实话实说,我也倒过人,同时也上了不少当。哈哈!    “月上柳梢头,人摸黄昏后” 。喝过汤(老家人把晚饭叫喝汤,不管有汤没有),我们小孩家总是迫不及待地又出发,发扬继续战斗的作风。这次可能多两个专用工具:手电(电器设备,够先进的)和竹竿(特长设备)。摸爬叉更简单,技术含量很低,只需要运气。用手电筒照到后,就直接笑纳,个别爬高了也没什么,拿竹竿一下子打下来。不过有麻利的男孩更喜欢直接爬上树抓下来, 好像这样更有成就感。这个阶段的捕获量是最大的,因为目标明显且数量多。     

       雨后初晴是摸爬叉的最佳时节,男男女女,老老幼幼齐出动,村前村后,到处闪动着明亮的灯光,回荡着儿童们欢快的笑声。不多时,小瓶里已挤满了爬叉,它们用粗笨的额头和令人生畏的利爪触动着瓶壁,相互之间发出“沙沙”的声响。原本静静的夜晚变得不再平静。

       捉回的爬叉带回家,马上用清水洗几遍,上面撒些盐,在找个盖子盖紧。第二天早上,往锅内加点油,细火慢煎。还没等煎好,漫出的鲜香味扑鼻而来。我不禁津液满腮,围着锅台再也不肯离开。炸得焦黄,赶紧捏一个丢在嘴里,顿觉唇齿生香,满嘴流油。那脊背凸起的部位是一团精细的瘦肉,那整个尾部储存着丰富的油脂,真是人间最好的美味。

       爬叉蜕变后,就另有一个名字——麻叽溜。我捉麻叽溜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用弹弓打;还有一种方法是用面筋或者皮胶粘。

       做弹弓是我们每个小孩都不学自会的事情,在家里的工具箱里找一截铁丝,用钳子做成弹弓架子,偷生产队一整根架子车的汽门芯(或者偷姐姐一把皮筋)做弹弓绳,后面是一块皮革,用来包石子的。得了,这就好了,很简单。可是,当队里急用汽门芯时发现被我们偷了,就告到我们家长那里,我们也为此会挨顿揍,用姐姐的皮筋也少不了埋怨。管他哩,反正“绳已成弓”,再也变不回去。弹弓打的麻叽溜大都肢体不全,玩不能玩,吃不能吃,常做鸡鸭的盘中餐,没有别的用途。
       在一棵棵树下,常常会有几张小脸仰着,手中无一例外的举着弹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瞄准,射中射不中倒也无所谓。战果虽然不多,战绩也并不是那么辉煌,但是那乐趣却是至今难忘的。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做自己愿意的做的事,怎么着也都是快乐的,快乐本身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粘的工具也很简单,一根两三米长的细竹杆,再就是面筋或是皮胶。皮胶做法是用铁盒装些旧自行车内胎的碎片,用小火慢慢熬,熬化了,皮胶也就做好了。这种胶粘性好,粘住后麻叽溜不宜逃脱,但对小孩来说,工艺就有点复杂了。我们常用自制的面筋。制作太简单,地球人都知道。先把麦子嚼的很烂,把里面的麸皮,去掉,再继续的嚼,最后能产生的粘性很强的面筋,好像现在的口香糖一样,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口香糖,不知道现在乡下的小孩用不用这办法。

       做好了面筋或是皮胶,再拿上竹杆,我们就出发去捕麻叽溜。粘麻叽溜的任务往往是由孩子头儿来完成的,一个人持竿,一群小孩就在后面屁颠屁颠儿地跟着。循着麻叽溜高吭的歌声,每个人都瞪直了双眼搜索。不管谁发现,往往都是带头大哥动手。带头大哥手一摆,群童立即鸦雀无声。带头大哥往往先向手心里“呼呼”吹两口气,再瞄一瞄位置,然后就爬到树上,越是接近麻叽溜的地方越是轻手轻脚地。选好一个角度,小心翼翼地把竹杆伸过去。大家都随着带头大哥屏住了呼吸,生怕惊走麻叽溜。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正是我们当时的写照。每逢捉到一只麻叽溜就会引起一片童雀,快乐得忘乎所已,这种喜悦就如捉到一条大鱼一样开心。捉住以后,带头大哥负责分配,往往按功论赏,最先奖给发现者,然后从小到大依次分配,大家都喜好要会叫的一种。得奖者往往在麻叽溜的身上接上一根细线,抓住线的一端,拽着乱跑。

       喜悦的背后往往也伴有痛苦的代价。一次中午放学,匆匆吃过饭,我们偷偷跑出去,捉麻叽溜。那天运气特好,一会儿就捉了二十多只,参加者人人有份,个个得意洋洋。下午上课时,仍舍不得丢弃。不料,老师正在黑板上书写,我不小心碰住了一只麻叽溜,“吱——”一声大叫起来,其余的麻叽溜都像得了传染病一样,一齐长鸣。大家慌作一团,这个捂,那个扔,还有两只麻叽溜竟然在教室里狂飞了起来,教室里乱成了一团。结         果我们

       去捉麻

       叽溜的

       男生被老师集体罚站,外加每人手抄15份检查,直累得我们手腕发酸。唉!那时要是有复印机该多好啊。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摸爬叉,陪伴着我度过了欢乐童年的夏天。岁月如流云飘去, 时隔这么多年了,想起来竟像昨天之事,余音袅袅,历历在目,心如少年,不由得笑意悄然飞上了眉眼间,快乐溢满了我的心田!
       好难忘的童年岁月啊!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三十年的思念

下一篇:郭进拴|师生情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