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段荃法老师的交往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255

时间: 2023-09-20 14:19:51

       段荃法,男 ,出生年月:1936 年,民 族:汉族,河南舞阳人。中共党员。1951年肄业于河南漯河市初级中学。历任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办事员,中共许昌地委宣传部干事,许昌专署文化局创作组长,中共鲁山县委政策研究员,河南省文联第二、三届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莽原》主编,文学创作一级。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雪英学炊》、《天棚趣话录》、《雪路》、《乡音》、《活宝》、《鬼地》,散文随笔集《天棚居随笔》、《布袋子》等。中短篇小说集《柳叶上的梦》获河南省第二届儿童文学图书一等奖,短篇小说《典型人物》获首届《奔流》月刊佳作奖,小说集《天棚趣话录》获河南省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段荃法,曾任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等职。五十年代开始创作,代表作有《凌红蝶》、《雪英学炊》、《“状元”搬妻》等。新时期以来创作了大量小说及散文随笔。中短篇小说集《柳叶上的梦》获河南省第二届儿童文学图书一等奖,小说集《天棚趣话录》获河南省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还出版有散文集《绊脚索》和中短篇小说集《活宝》等。 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中原地区乡村生活的每一个场景都了如指掌,读他的作品,仿佛置身于乡村各色人物之中,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我是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的,当时我并不认识段荃法,只是写了一份《入会申请书》,交给了平顶山的任流潮老师,没想到居然获批了。后来我才知道当时的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秘书长就是段荃法。入会后我经常收到段老师寄来的《河南作家通讯》,对段荃法老师也多了一些了解。

       1992年夏天,我们邀请段荃法老师来到了汝州,陪同他游了风穴寺、温泉、汝瓷厂,他还兴致勃勃地为我们作了文学报告,并举行了座谈会,我向他汇报了我们扶持发展文学社团组织,利用《风穴文艺》发现培养文学新人,他对我们的做法表示肯定,要求我们写成文字材料,在《河南作家通讯》发表。座谈会上,屈江北老师说他们乡开有金矿,段老师很感兴趣,说下次来一定去住几天采访采访。段老师回郑州后,给我们平顶山市分配了一个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奖先进集体和“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先进个人指标,经平顶山市作家协会推荐申报,平顶山市作家协会被评为先进集体,我被评为先进个人。我此时正在复旦大学作家班读书,省作家协会通知我到郑州参加颁奖会,会上段老师和南丁主席为我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我还在1992年总第14和15期合刊的《风穴文艺》新开了《阅读与欣赏》专栏,我写了《编者按》,发表了余非、孙荪写的《天棚趣话录》序言,段荃法老师的《毛毯》以及《关于毛毯的闲言絮语》。在汝州市作家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随着交往的加深,我对段老师又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大地,许多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改变了,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急剧变革的社会生活和各种文学思潮的冲击,段荃法老师积极调整自己,补充自己,丰富自己,不断深入到厂矿企业、偏僻农村等体验生活,创作热情并没有随着他的年龄增高而减退。

       他的小说《雪英学炊》、《雪路》、《乡音》、《活宝》,儿童文学《柳叶上的梦》,传记文学《申凤梅传》等作品不断问世,尤其是系列中短篇小说《天棚趣话录》,生动反映出农村生活变化和农民文化心态,社会反响很是强烈,作品相继被多家报刊转载,有的还被改编成了广播、影视作品。 他多取材于农村生活,作品质朴、自然、生动、诙谐,语言尤其富有情趣和表现力。

       由四十个短篇集成的《天棚趣话录》堪称他的代表作。作者把历史与现实相勾连,反映改革中构成推力与阻力的民族灵魂的某些侧面,表现出作家从审视生活到文学观念的新的调整和探索。小说构成了中原农村人物画廊的一个长卷。——摘自《中华文学通史》《天棚趣话录》无疑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每篇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可是每篇之间却又存在着有形无形的有机联系,彼此起着初充、牵动、衬托、呼应、辉映的作用;作书仿佛是以短篇为细胞构造成的人物画廊式的长卷。在这里,我们从表面的“无心”中却看到了作者的“有心”。一篇篇读下来,你会找到这些灵魂的碎片在向着“农导魂”的整体方向聚集,逐渐显露出中国农民灵魂整体性的轮廊,凸现出意识深层中的慢性痼疾。

       ...《段荃法作品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汇集了著名作家段荃法生前的所有代表作品,系目前对作者最重要的研究资料。共收入《苦酒》《杨老固事略》《活宝》等4部中篇小说,《“状元”搬妻》《雪路》《鬼地》等50多部短篇小说,另以著名评论家孙荪、余非撰写的《发现生活与找到自己——谈段荃法新时期的创作》《蕴藉精纯的艺术境界》代序,以作者回望自己30年创作历程的文章《一路走来》代跋,并附有作者的“创作年表”。

       段荃法系中原作家群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生前曾任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创作出版了《雪英学炊》《天棚趣话录》等多部小说集,《布袋子》《天棚居随笔》等散文随笔集,共计10多部个人作品集。其中,中短篇小说集《柳叶上的梦》曾获省第二届儿童文学图书一等奖,短篇小说《典型人物》获首届《奔流》月刊佳作奖,小说集《天棚趣话录》获省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正如南豫见在《怀念荃法》一文中写的那样:

       段荃法是文学豫军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荃法1937年生于舞阳县北舞渡,他是漯河文学的奠基人,也是漯河作家群的引领者。其人其文都堪称优秀。闻知他因病仙逝的消息,为之潸然。

       写怀念荃法的文字,因为有深厚的亲情在里边。与荃法相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未,当时世情文坛刚结束动乱,百废待兴。我在黄泛区农场当农工开拖拉机,面朝黄土背负天。为了改变生存状态进城当干部,我业余时间拼命写小说。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好在当时寄稿不要钱,信封上剪个角儿,朝邮箱里一投很方便。伤感的是,这些寄托我无限梦想的“宝贝”,倾情而出,又都燕啣而回。因为我们这一茬作家,当时的文学观念都是狼奶滋养的,如今回首那一堆堆烂稿,百感交集,欲哭无泪。幸运的是,在我文学最迷茫的时候,一位还在接受改造的右派,借给我一本包着牛皮纸的书,就是荃法的短篇小说集《雪英学炊》。粗读,细读,精读,将机器拆成一堆零件,又重新组合。如此反复多次。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心窗豁亮了不少。不久,我慕名去了荃法的家,坐在简易沙发上,喝着热腾腾的毛尖茶。荃法循循善诱,和蔼可亲,让我感受了一位知名作家的平易近人。临走他送我一本他的成名作,其艺术品位,堪称当代短篇小说经典的《状元搬妻》。

       1980年5月省作家协会成立,荃法当选副主席兼秘书长。我忝列理事。那时的会多,见面的机会多了,日久生情,就成了朋友。他是老师,是长兄,我有啥心里话,当说不当说的都对他说。当听不当听的,他都乐呵呵的听,听了就对我批讲,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不掖不藏,头头是道,每次都让我受益非浅。那会儿,我发了一批小说后,在黄泛区农场宣传部以工代干。后来转干时遇到了麻烦。荃法听说后,以作家协会的名义写信、打听话,呼吁有关单位解决我的问题。让我感觉到了温暖与友情。

       1988年我漂泊漯河,在市文联谋生。负责市作家协会,曾主编文学期刊。就作协的上下级关系而言,荃法是直接领导。就创作而言,他是我的老师;彼此接触的机会更多了。主编《犇园》时,我邀请他当顾问,他爽快答应;主编《漯河文学》时,我再请他出山当顾问。此时,他肾脏的病灶刚切除不久,正在休养期,可他仍一口答应。荃法当顾问,并不是象征一种高贵的饰物,炫耀刊物的品格。也不是流行的“顾问顾问,顾着了就问;顾不着不问”。荃法经常是顾着的,挤时间也会顾着的。他有时对我耳提面名;有时“煲”电话粥,一煲起来就没完没了,少则十几分钟,多则数十分钟。问题涉及到对“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理解,有关文学观念的嬗变与持续,以及乡土文学的传承与扬弃等等,林林总总,包罗万象。

       荃法对漯河本土作家总施以厚爱,凡市作家协会举办的各类作品分析会、研讨会,只要没有推不开的特殊情况,他总要亲自到会。现在我仍保留清晰记忆的就不下十次。最近一次是2006年的“舞阳笔会”,当时他面容清癯,气色不好,但在发言中,侃侃而谈,激情四射,对本土作家寄于厚望之情,溢于言表。会后我才听说,他的病灶出现疑似转移,正在复诊观查。但是,当他听到我电话邀请时,不假思索就答应了。舞阳老作家尚兰芳身体有恙,荃法听说后多次捎话问安,传递验方偏方,无微不至。笔会期间议程安排较紧,荃法身体也不好,可他坚持要去看看兰芳。那天很晚了,我们赶到兰芳家。荃法拉着兰芳的手,家长里短,关怀备至。两位文学老人的深情厚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但凡漯河冒出一位作家,总会引起荃法的特别关注。诗人吴小妮的诗集,他一口气读完时,我们正在省委三所开文联全委会。晚宴有酒,他说今天高兴我得多喝一杯,我老家舞阳又出了一位诗人。那年舞阳笔会结束时,他对我说马永红是棵好苗子,你要多关注多培养,她是教师生活面窄会受眼界的制约,你要多给她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的机会。荃法说这番话时,言之谆谆,情之切切。当时我非常感动,如今回味到此,再次潸然。

       荃法人好,作品更佳。新时期以来,他的《天棚趣话录》短篇系列,以独特的乡土气息、乡土韵味、乡土情结,极其精彩地完成了艺术审美。无论对河南文坛还是中国文坛,都是独成一家不可替代的。

       荃法走了,给我们留下了一批不朽的艺术珍品。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形象。

       好人荃法,一路走好。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六十余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发表并获奖。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怀念姚雪垠

下一篇:忆李凖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