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刘希夷墓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434

时间: 2023-09-25 14:36:56

       在我的故乡汝州城东北约八公里的风穴山口,原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山地,只因唐代诗人刘希夷的忠骨安葬在这儿,就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墨客骚人到此瞻仰凭吊,写诗赞颂。

       今年国庆节前夕,我又一次从故乡汝州古城出发,再次前往拜谒刘希夷墓冢。时至金秋,天高气爽,正是游览名胜、凭吊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最佳季节。

       在通往风穴山的山口路旁,有一座刚刚修缮过的“夷园”,园前溪流潺潺,绿水悠悠,后边山上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园内到处都是清雅高洁,缤纷烂漫的菊花,有的似彩带飞舞,纤细窈窕;有的似圆珠合抱,雍容大方;有的如龙爪挺伸,娇艳潇洒;有的似细丝散发,情态飘逸;还有的是圆盘平托,丰腴饱满……花色鲜艳、明朗,黄如金,黑如墨,白似璧玉,绿似翡翠,姿容端丽,美不胜收。“夷园”主殿,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朱色阁楼,蔚为壮观。仰瞻椽头梁栋的木雕装饰,凤头龙首,人物花鸟,体态多姿,逼真动人,造形之美,雕工之精,令人惊叹不已。进园门前行,“唐诗人刘希夷先生墓”的石碑首先映入眼帘。此时,那位俊美、聪慧的风流才子,仿佛揽衣推枕,飘然而出。愤世嫉俗的刘希夷,就像他墓冢周围那“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菊花一样,把傲霜斗寒的铮铮骨气留给了人间。

       刘希夷,名庭芝,又名延之,汝州人。生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即公元六百五十一年,是初唐很有才华的诗人。希夷幼年丧父,寄居在洛阳外祖父家。据《唐才子传》记载,刘希夷仪表英俊,善弹琵琶,饮酒数斗不醉,行为不拘小节。他少年时返回汝州,好游山玩水,与僧侣交友。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格调悲壮愁苦,情致哀怨动人。形式上效法汉乐府诗的写法,一反唐初仍占上风的讲究声律词藻而内容贫乏的浮艳诗风,给初唐诗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高宗上元二年,即公元六百七十五年,二十五岁的刘希夷和宋之问、沈全期同登进士。他们结伴游长江三峡,共咏巫山怀古。后来,又到洛阳栖身宋家,与当地名士贾曾、殷四等酬唱为乐。他生性风流倜傥,不修细行,为宋之问所忌。

       名人必有名篇,《代悲白头翁》被公认为是刘希夷的代表作,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更是历代不衰的千古绝唱。《代悲白头翁》,语言优美,音节铿锵,感情深沉悲凉,前半部分写娇美的洛阳女儿见落花而叹息,正如诗中所写:“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谁复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为桑田变为海。”后半部分写白头翁昔日翩翩少年,而今老病缠身的可悲情景:“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一朝卧病无人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叟鹤发乱如丝。但看旧来歌舞地,惟有黄昏乌雀悲。”这首诗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红楼梦》中的《葬花词》都隐约可见《代悲白头翁》的痕迹。

       令人十分叹惋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只在世间停留了短暂的二十八个春秋,便含恨离开了人世。诗人为何如此短命,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是刘希夷在舅父宋之问家栖身时,常和当地名士贾曾在一起切磋诗艺,宋之问和贾曾也是好朋友,贾曾的《有所思》诗中套用了刘希夷吟白头翁的诗句,又为刘所不允,于是舅甥之间的裂痕便愈来愈深。高宗仪风三年,也就是公元六百七十八年,刘希夷在返回汝州途中被宋之问派人以土囊害死。《唐才子传》说,刘希夷的舅舅宋之问酷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请求让赠,希夷不允,宋恼怒异常,派人用土囊把刘压死在一个静僻的屋子里。《旧唐书·知乔传》说刘希夷“志行不修”,也就是说不满当时的封建统治,“为奸人所杀”。“奸人”指谁?当指宋之问。另据《唐才子传》记载:宋之问为《代悲白头翁》一诗进谗言于武则天,说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句,是含蓄讥刺武则天篡权,诗人因此被害。因刘希夷生前贪恋风穴山山水之美,后人就把他安葬于此。

       年轻的诗人留下的诗篇,当时并没引起世人的重视。后来孙昱编纂《正声集》,选人他的诗最多,才逐渐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诗人虽然只有短促的一生,却留下诗集一卷,文集十卷。《全唐诗》中就收入他的诗36首。他虽然胸怀大志,但终生失意。所以,在许多诗中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失意情绪。如他在《孤松篇》里这样写道:“青青好颜色,落落任孤直,群树遥相望,众草不敢逼……吁嗟深涧底,弃捐广厦材。”尽管如此,诗人忧国忧民的高风亮节,处处闪耀在字里行间,如他在《入塞》一诗中写道:“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霜雪交河昼,旌旗入塞飞。”他还在《将军行》中满怀激情地讴歌了英勇杀敌的戍边将士:“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截围一百里,斩首五千级。代马流血死,敌人抱鞍泣……”另外,他那“泪随黄叶落,愁向绿樽生”,“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等佳句,也都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尤其是他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光辉诗句曾激励过多少代后来人惜时如金,奋发进取啊!正像闻一多先生评价的那样:“诗歌随时代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为青春少年的歌唱,成为初唐最高典型的正是刘希夷和张若虚。”诗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诗,他对历史的贡献,却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游子是母亲心头的风筝,感情的线缕,把故乡和刘希夷水远联系在了一起。不用叩问历史的门环,不用翻阅发黄的书页,故乡的每寸泥土里,都蕴藏着思念他的乡情。说不清故乡为他开了多少次纪念会了,而“夷园”的修建,更说明故乡人民对这位诗坛才子的厚爱。不久的将来,故乡的文学戏剧工作者,还将把他的音容笑貌,展现在电视屏幕和戏曲舞台上,让人们一睹风采。

       我终于从遥远的历史和海阔天空的思绪中回到了现实,在夷园漫步,跟前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引人沉思的土地。清悠悠的溪水,像往常一样汩汩地流着,刘希夷还活着,他活在故乡汝州人民的心里,故乡思念他的深情凝固了,凝固成了一座规模巍然的“夷园”。园内一幢幢仿古建筑,飞檐挑角,朱栋曲栏,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精工雕刻的石栏,花砖铺砌的平台,即将安放的刘希夷的塑像、国内名家的题诗作画,更为夷园增光添彩。一字字,一行行,对先贤的推崇、仰慕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踏上归途的时候,道旁到处都是忙着采摘丰收果实的人流,是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希夷故乡的文朋诗友们,也正在用金风互相传递着文学创作丰收的喜讯!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在路遥故居的思考

下一篇:神农架奇观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