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瑄璞和她的作品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367
时间: 2023-10-27 11:23:06
周瑄璞,1970年生于河南省临颍县,现居西安,中国文坛新晋实力派作家。作品曾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曾获中国女性文学奖、柳青文学奖。
祖籍河南省临颍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院周瑄璞专业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著有长篇小说《人丁》《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爱情》,在《天津文学》《青年文学》《十月》《作家》《芳草》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部分小说被转载和收入年选、进入年度小说排行榜。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和陕西文学院"文学创作奖"。
如果提到80后作家,人们至少会想到韩寒、郭敬明,如果是90后,可能一下子想不起哪个人的名字,但好像网上能说出一大堆。可是提到70后,人们往往会立刻变得沉默。这些年,70后作家在起伏和夹缝中颠簸,他们一方面被各种80后和90后作家的时代噱头遮掩,同时又被莫言、贾平凹等50后“老大哥”的风头压下去。
而70后到底有没有可以承载厚重历史的扛鼎之作呢?周瑄璞的《多湾》以非凡的耐心与细密、冷静的思考、出神入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悠长而动人的家族故事。从民国三十年代写到新世纪来临,七十余年时光,五代人的命运,从偏远乡村到大都市,如她笔下的颍河水奔腾不息。作品书写家国命运、历史风云、时代变迁,小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充满命运感,描述了二十世纪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进而,人是怎样活的。
作品在期刊上节选刊出后,立刻就在路遥文学奖评选中得到很高的呼声。
同为70后的作家徐则臣高兴地表示:“看到这部长篇我非常高兴,又多了一本需要让文学界和读者慎重对待70后的长篇小说。”
书写女性成长史
小说《多湾》从构思到定稿,历经近十年,精心打磨。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故事,但在周瑄璞眼中,书中的女性显然才是这部作品的重心。“从下笔的时候我就想要写出完全不同的女性,跟男作家笔下的女人不一样的女人。我读男作家的作品总觉得女主人公好像有哪不对。她们像是被欣赏的对象、玩赏的对象、甚至是觊觎的对象。我作为女性就要写出那种能在现有条件下掌握自己命运的女人。”
贾平凹评论此书“一个柔弱的女子写出了一部大书。当然还是家族故事,写法也传统,但厚实沉稳,枝繁叶茂,又充满女性的细致缠绵。”著名评论家李洱认为《多湾》以非凡的艺术耐性,描绘风土人情,辨析历史是非,省察世道人心。周瑄璞曾获中国女性文学奖、柳青文学奖。她觉得,作为女性作家,就是要诚实地写出女性身心的变化,写出女性的绽放和凋落,写出女性的痛苦和欢乐。“提供女性身心成长和衰落的样本,这是女性作家的职责。”青年作家周瑄璞,八年时间,九易其稿,于2015年底出版其长篇小说《多湾》,引起中国文坛广泛关注,成为当下文坛话题。
全书四十余万字。
这是一部中国平民史,女性成长史。作品书写家国命运,历史风云,时代变迁,小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
以中原地区一个家族八十年的繁衍、演变历程,折射出中国历史的变迁。
作品有着东方神秘色彩以及最具中华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原文化的深远意境,厚重、大气、庄严,又有女性的细腻和轻盈。被专家称为“所有重的小说该有的成分,此小说都有,并且灵气十足,细腻温婉。”
如果用一句话高度概括这部小说,那就是:中国人是怎样活着的。
作者用非凡的耐心与细致,以冷静的思考,女性的视角,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和解。塑造了季瓷这样一个独具魅力的文学形象,她将自己的生命光华放射到最大限度,其精神魅力影响着后代子孙,她活出了一个东方女性在当时条件下最大的人性光彩。
作品还描述了性格迵异、命运各异的一组女性群像,桃花、于枝兰、胡爱花、胡爱莲、罗北京、秀云、章西芳……她们是大地上的花朵,或美艳,或平凡,春风吹来时候,灿然绽放,结出各样果实。女性的命运及卑微、惨烈的生命图景,荒唐年代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令人心痛,唏嘘。有的轰轰烈烈活一场,爱一生,有的因命运的咒语,兀自折损,忍辱含诟,默默凋零。
请看文学界专家们对这部长篇小说的解读与点评:
在近年来的大量中短篇小说,尤其是眼下这个大部头长篇小说《多湾》中,周瑄璞无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叙述语言和对这个世界的表达方式。
我曾告诫过她,不管是你个人,还是中国文坛,都不缺长篇,而是缺精品。几年来,她耐下性子,在写作诸多优秀中短篇小说的间隙,将这部具有她自己家族影迹的长篇小说,沉淀,回望,思考,修改,可说是追求精益求精的艺术境界。我们的文坛,现在缺的就是这种精神。
她的语言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和丰沛的密度。
作品中有时代命运的折射,现实的反复折腾,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无措及沉浮,有生命的成长,激情的燃烧,衰老的降临,人性的追问。小说着实写出了现实的广度和人性的深度。
——作家陈忠实
一个柔弱的女子写出了一部大书。
当然还是家族故事,写法也传统,但厚实沉稳,枝繁叶茂,又充滿女性的细致缠绵。……尤其前半部,太是精彩,人物跃然,文笔灿烂,让我惊艳。……写了八年,改了九遍,潜心而为,实为难得,令我敬佩。此书是瑄璞开了新局面,为她高兴,致以祝贺!
——作家 贾平凹
《多湾》结构特别,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前面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在写一位中国乡村女性形象,季瓷的一生伴随着20世纪中国的风风雨雨,她受制于传统伦理观念,又在这块制约的文化土壤上顽强地生长出坚韧、坚贞的精神。这也是周瑄璞所体认的中国女性精神。周瑄璞在小说中设计了一只伴季瓷出阁的小钟表,其实就是季瓷的化身。哪怕颠沛流离,这只小钟表最终还回到了季瓷后代的手中。下半部写季瓷代表的女性精神如何还流淌在后代人的血管里,就像那只小钟表,摆在西芳的书柜里,还能“听到它有力的脚步声”。
——评论家 贺绍俊
由一人一村,扩展到中国世界,由家族史而及七十年中国社会史,一代一代人的心灵史,社会变迁史。有进步也有失落,有前进也有后退,由自然、具体而及历史、人生、社会的思考、理性的上升。章西芳与季瓷在精神上连到了一体,从章西芳身上看到一个女性苦难而尊严的成长,超越。叙述如此自信,语言流和思想火花四溅。恭喜周瑄璞,在中年头上出了一部大作品。
——评论家 李星
以非凡的艺术耐性,描绘风土人情,辨析历史是非,省察世道人心。女主人公季瓷,作为中国式的地母形象,将被我们一再想起。
——作家李洱
如辽阔大地被水流开出的曲折深谷,历史和时代的命运长河漂载着那么多生命,沉底的沉底,上岸的上岸,飘荡与驻守都需要本能般的以韧性应对无解又接踵而至的生存疑难。在过去和现在之间,人和事如此稠密,心和梦这样空旷。中原民间风俗史活化在这《多湾》之中。
——评论家施战军
陕西文坛,大树底下也长树。她是谁?周瑄璞!长篇力作《多湾》,引发文坛热议。她拥有非凡的耐心,八年时间里反复打磨,终于成为当下小说新收获。这部作品讲述中原地区一个家族的命运与变迁,像一棵大树枝叶蔓展,又像秋天的果树落果繁衍,人在大地上四处奔忙,在时间里众声喧哗。从乡村到城市,从外部世界到人物内心,长达八十年的变迁,历史的缓慢与疾速演进,泥沙俱下,她都娓娓道来,栩栩如生。
一系列命运多湾、性情各异的女性命运之跌宕起伏,令人惊叹,掩卷难忘,尤其可贵的是,她为文学人物长廊贡献出季瓷这样一个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
——作家 邱华栋
早就认识周瑄璞,也见过很多次,但看完《多湾》这部小说,我还是想问她,你到底有多高?这样的小说觉得应该是非常高大,非常强悍的人写出的。我猜想瑄璞写这个小说的时候肯定身体非常的好。这部书让人兴奋,是一个爆发力很强的长篇小说。进入的方式,叙述的方法,都让我想起《白鹿原》。小说的语言和细节的密度让我惊叹。她写出了一部“陕西制造”的好长篇。
——作家 徐则臣
周瑄璞走了一步险棋,因为家族小说结构难度非常大,再难以写出新意。
我觉得瑄璞写作《多湾》的时候,甚至有中国民间人物,或者底层人物百科全书这类的野心。繁复,驳杂,阔大,同时又有我们必须面对当下变化了的世界种种复杂的选择。70后作家写出这样的作品,让我叹服。
——作家 李浩
窃以为,长篇小说的第一要义便是“恳切”,而《多湾》恰是这样的恳切之作,同时,也因了这样重要的恳切,方才有力地承载与彰显了周瑄璞的文学才华与远大抱负。阔大与微茫,精致与笨拙,都在《多湾》中,被这“恳切”所能张开的双臂,深情地揽入了文学的怀抱。
——作家 弋舟
小说叙述紧致饱满,力量从头到尾没有松懈,结构聪明,开头与结尾都很精彩。作者深得儒家文化的浸润,以女性作家的视角,成功地呈现出中原地区的文化基因,显示出历史感与现代性、思想的深刻性。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分寸感,特别诱人,对乡贤文化的理解深切而细致。写出了人性中的高贵,以及做人的快乐。作品中没有极致的恶,所有的恶也都被谅解了。大青衣季瓷的形象,非常饱满。
——评论家 刘琼
《多湾》是一部向传统致敬的作品,厚重,扎实,绵密,一切的精彩都源自它深入泥土的力量。在周瑄璞这里,大历史褶皱处隐秘的个人命运,令人如此着迷,而在既定的历史框架之外,紧紧裹挟的则是生活无边的洪流,小说的魅力也在这里。作为一部女性命运之书,小说从季瓷写到章西芳,讲述百年来女性的物质困顿与精神求索,戏剧性地展现她们的隐忍、担当与自我突围,由此也精妙地照见历史这一路走来的悲苦、余悸和欢欣。
——评论家徐刚
当下青年作家面对家族写作,是很困难的,也是不能失败的。长篇小说要成功,人物必须众多,一代又一代。而周瑄璞的《多湾》成功了,这是一部经得起望远镜和放大镜分别打量的作品。写出了众多女性形象:圣女,妖女,白莲花,绿茶婊……网状关系,变化无常。写出了乡村伦理、女性困境与苦难。
——评论家李蔚超
《多湾》气势宏大,在70余年的时间跨度中,讲述了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描绘出中国近代历史大潮中,普通人的奋斗之路和精神历程。
——中国作协创研部《2015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
《多湾》以尖锐中不乏温厚、深重中不乏轻灵的叙述切入岁月与现实生活的肌理,体现了时代与人性的相互映照,以对经典现实主义的尊重和探求精神,完成了对传统乡土到现代都市的社会变革和精神跨越的双重书写。小说以真挚情怀使众多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也使季瓷这一善良而又坚强,温顺而又不屈,既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美德,又深具民间智慧的女性形象拥有了进入中国当代小说人物谱的可能。
《日近长安远》是陕西“文坛花木兰”周瑄璞最新力作
李敬泽、吴义勤、施战军、贺绍俊力荐
一个关于幸福的都市新寓言
一部穿行三十年世相的追问之书
为沉默者歌,为负重前行者画像
那一年,罗锦衣和甄宝珠高考失败,为了心中的城市梦,她们用不同的方式离开了土地,开启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她们推开了世界的门,却迷失在重重歧路里。她用身体开疆扩土,她顺天知命踉跄前行。两个女人两座城,三十年的脚步,追不上时代呼啸而过。
这是部分当代女性命运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风貌的侧面描摹。这两个人物所走过的人生历程恰好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创造了伟大业绩,也造就了一大批英雄豪杰,但是,周瑄璞所写的这两个人物却是改革大潮中最普通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命运也许更离不开对改革开放这一大的时代潮流的依赖,罗锦衣和甄宝珠,她们谈不上是什么成功人士,但她们人生每一步的改变几乎都是紧追着改革开放的节拍而实现的。
相关评论
红尘远,天地近。一代人身经巨变,舍生忘死,拼一个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命里的尘埃落定,心里的尘埃也慢慢落下。这小说的好处不仅在热闹繁华,热闹繁华无数人写过,它的好处和难处是,热闹还能收起来、兜得住,还能存得住平静淡远。——李敬泽
《日近长安远》是一部时代的风情长卷,情节发展与人物命运走向相交织,心理描写老到成熟,内在冲突始终盘旋,充满人生智慧和生命张力。主人公的命运是喜剧,也是悲剧,它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看到了艺术最重要的核心——真善美。——吴义勤
时代给人们提供不同的选择的机遇,选择又给身心留下无法修复的累累创伤,而这一切又是为决意改变的念头、过好日子的愿望、幸福风光的想象所驱动。平朴中的剧烈,困窘中的奋斗,冲动下的绝路,当然还有失控后的救助,《日近长安远》让我们的阅读充满复杂难解的同情共感。 —— 施战军
作者简介
周瑄璞,著有长篇小说《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爱情》《多湾》,中短篇小说集《曼琴的四月》《骊歌》《故障》《房东》。在《人民文学》《十月》《作家》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小说被转载和收入各类年度选本,进入年度小说排行榜。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多湾》入围花地文学榜。
《已过万重山》是周瑄璞的首部散文集。周瑄璞是近几年来崭露头角的70后实力派作家,陕西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她以长篇小说《多湾》《日近长安远》等赢得文坛关注,先后荣获中国女性文学奖、柳青文学奖、《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等。
《已过万重山》有着一如作家本人一样的风格,素朴,亲和,洗尽铅华,却弥漫着润物无声的力量与人间烟火的动人。她剖析她眼里的文学经典,分享她看到的作家侧面,袒露自己的生活现实,无不像是在和她亲密的朋友倾心交谈。在她看来,“一切,只与我们的内心有关”,她的文字也让我们看到了,真诚,是散文最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我读《多湾》
下一篇:重读铁凝《永远有多远》有感